90年代自考教材变化大吗_90年代自考教材变化大吗知乎
- 自考信息
- 2024-11-05 01:49:32
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90年代自考教材变化大吗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90年代自考教材变化大吗的广泛内容,我将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为大家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回答。
文章目录列表:
1.成人院校属于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吗2.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发展时期
3.电大是什么档次的高校?
4.自考高级日本语教材,新标准日本语高级电子教材?
5.学历提升的方式有哪些
6.江苏自考02115信息管理基础考试大纲(高纲1808)?
成人院校属于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吗
成人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同属国民教育序列!
---------------------------------------------------------------------
成人高等教育经过恢复、发展、整顿、规范、改革,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规模与普通高等教育并驾齐驱,形成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协调发展的格局,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普通高校扩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等,成人院校如何科学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特色,使其稳定、健康地发展,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应该引起成人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加以深入研究、探讨。
一、成人院校科学定位的必要性
首先,成人院校进行科学定位是世界成人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从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学者保罗·朗格郎提出“终身教育”理论以来,国际成人教育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提出:“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特别强调两个概念: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成为被广为引用、互相联系又不可分割的三个基本术语。1994年底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的全世界首届终身教育大会,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认为世界环境剧烈变化,新技术不断出现,企业技术高度集约,使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紧迫需要。
用终身教育的观念指导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终身化,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成人教育发展的趋势。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发达国家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我国也已开始试验。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现代远程教育将彻底改变目前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使教与学的个别化、个性化、自主性成为可能,传统的课程编制、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方式都将发生根本转变,学习者则由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归宿。因此,如何把握成人教育的这种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定位,是关系到成人院校顺应潮流、发展提高的大问题。
其次,成人教育市场的变化决定成人院校需要进行科学定位。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更高,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更为密切。成人院校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政策、生源市场和自身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三个方面,即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市场需求三大要素。在外部环境相同、内部条件可以改善的前提下,成人院校的生存发展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市场需求即生源市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成人教育市场发生很大变化。一是自考、电大、成人院校及其他各类学校争夺生源,一些成人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以成人招生计划大量招收应届高考落榜生脱产学习,使成人高等教育出现“异化”现象。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受限,高考升学压力太大,教育资源处于“短缺”的状态造成的。随着高等教育结构和管理体制的调整、改革,普通高校扩招和新高职的开办,将逐步缓解普通高考升学压力。二是成人学习的动力发生了变化。80年代中期的第一次成人教育高潮是以企业组织行为和个人对知识的渴求为主要动力的,90年代初的第二次高潮是以获取文凭为目的的,企业行为弱化、工学矛盾突出,由此引发了教育者和学习者均出现功利化的短期行为,部分院校在功利主义的促动下,不惜降低教学要求,放松管理,恶性争夺生源,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下降。90年代末,由于社会、经济等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观点的普遍被认同,促使人们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自主设计学习发展计划,主动吸取新知识、新技术,实现自我完善,籍以改善个人工作环境、生存条件、生活质量,学习动力又开始出现新的变化,可称之为“学习者主观觉醒”阶段。所以,成人院校如不能进行科学定位,调整办学结构、办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则难以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
第三,从系统论观点看,成人教育系统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系统必然要受到社会大系统和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并相互作用。如果系统功能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社会就会促使系统结构进化或迫使系统结构衰退。因此,必须从社会大系统和其他子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系统、经济子系统等多视角来思考成人教育系统的优化问题。成人院校作为成人教育系统的基本单元,如果不能选准自己在系统中的位置或偏离其应处的位置,就会对系统功能产生破坏作用,进而会被系统优化掉。也就是说,成人院校作为系统中的一个结合点,要主动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行内部结构的自适性调整,才能对系统功能起强化作用,使自身与其他社会系统相互协调发展。
二、成人院校科学定位的特征指标
成人院校科学定位是指在系统、全面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根据一组定位特征指标,合理确定学校在成人教育系统中的位置。这个系统可以限定在一定地理区域或行业的成人教育系统,也可以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成人教育系统。所谓定位就是形成、突出特色,进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产生品牌效应。如以大学后继续教育为主的院校,以职业技术培训为主的院校,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的院校或以某一专业领域如外语培训等为主的院校等。对成人院校的定位问题目前尚未见到专题讨论,因而对系统的概念和内容、特征指标还难以提出比较系统和科学的体系,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供讨论参考。
1.战略定位。战略定位是指成人院校长远的或一个阶段内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定位,并对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结构、办学特色、办学层次起规定性作用。在总的发展方向下,应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发展目标,所以战略定位具有阶段性。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战略定位自主性较大,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其战略定位要受到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制约。战略定位反映领导者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2.服务区域定位。服务区域定位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具有明确的地理范围。确定了服务区域就可以调查了解该区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状况和社会需求,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如地方性成人院校和一些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学院,就应向社区学院发展,主要承担社区教育的职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之间、中心城市与中等城市之间、城乡之间成人教育发展存在很大差异,服务区域定位大体确定了教育市场的范围。
3.服务对象定位。成人教育具有显著的产业特征和市场特征,面对生源市场要确定特定的服务人群,制定相应的教学和管理体系,才能吸引生源,产生积极的社会反应。如老年大学学员主要是离退休老同志;农民学校招生对象是农村知识青年;而一些重点普通高校的成教学院应该面向大学毕业生开展继续教育和开展本科以上的学历教育;师范院校应面向中小学教师;地区性的成人高校应面向本地区职工开展技能性培训等。确定服务对象的形成办学特色至关重要。
4.规模定位。一个学校的办学规模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制增长。由于教育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作用的滞后性和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学校不可能象企业一样通过兼并扩大生产或通过降价占领市场。每一学校都有一个最佳办学规模,在这个规模可以达到最佳办学效益,超出这个规模,则势必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降低自己的社会信誉度和评价值;而低于这个规模则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办学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低下,甚至会引起内部管理、教学系统的紊乱。
5.特色定位。特色定位是指与其他院校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区别,包括专业设置特色、教学手段特色、管理特色等。专业设置趋同,特色不明显是目前成人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例如管理、财会、计算机等专业几乎各校均设,无论是否具备相应的师资和设备,学计算机专业的不懂计算机,学财会的不会看财务报表,学管理的不会运筹学的基本方法,成了普遍现象。这是成人学历教育社会评价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许多院校特别是原中央部委和省市专业厅局所属的成人院校,在管理体制改变后也应突出而不是淡化行业特色;在专科层次上应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特色,而不是盲目追求所谓淡化专业和宽口径;对成人学员强化职业素质的教育而不是一般的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即使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也应该是工程型人才,而不应该是研究型人才。在这方面成人院校与普通高校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两者在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学习目的等方面均不相同。虽然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远远落后于普通高校,但不应力图使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趋同,进而淡化成人教育的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
6.办学层次定位。办学层次定位也即功能定位。由于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复杂化,对成人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因此各院校的功能也应不同,有的以本科成人学历教育为主,有的以专科成人学历教育为主,有的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有的以大学后继续教育为主,一所学校不可能兼具各层次教育功能。只有确定、坚持层次定位,才能积累经验、完善条件、办出水平、形成特色,得到社会的认可。不同类型学校办学层次上的区别,体现了不同的功能和分工。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是目前许多普通高校重视成人学历教育,忽视继续教育的开展,这一定位显然不对,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7.办学形式定位。以教学方式划分,目前成人教育可分为函授、夜大学、广播电视教育、计算机网络教育、卫星传输等各种形式,以及成人脱产班、自考助学班、校内班、校外班等。有的办学形式随时间的推移将会逐步萎缩,如函授、成人脱产班、自学助考班等;有的形式则会日益加强和扩大,如网络教育,甚至会出现几种形式融合的情况。
8.管理定位。管理定位包括三层含意,一是根据管理理念确定管理机构、类型,目前大体有三种类型: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研究型管理(学习型组织);二是队伍素质结构,包括学历、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等;三是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如函授教育的矩阵管理、垂直管理等。在管理定位中要做到机构、人员精干、高效,建立起创新机制,减少管理的环节和成本,避免采用行政管理模式。随着我国成人教育产业化的发展,也可尝试采用董事会制管理办法,促进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产业的合作与联合。
9.形象定位。形象是国内外同行、政府、社会对一所成人院校的总体评价,反映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象定位主要取决于院校的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水平、杰出毕业生的社会贡献,以及对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一种无形教育资产,能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普通高校相比,成人院校的形象定位更为重要。
总之,成人院校的定位是一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决策过程,其指标也应是一个包括多项特征的体系,该体系除上述9个特征指标外,还可以从更为广阔和深入的角度加以补充和完善。如在普通高校定位研究中,有学者提出以时间序列为特征,分为目前定位和未来定位;由于成人教育的市场特性和生源的不稳定性,一所成人院校发展战略的调整相对普通高校周期要短得多,这也是战略定位中应有之意,所以本文不将此列为一个特征指标。
三、成人院校科学定位的原则
笔者认为,成人院校要做到科学定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通过广泛调研和比较研究,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1.国际性原则。由于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一体化,成人高等教育必然走向社会化、大众化、开放化和国际化。成人教育市场的竞争不仅仅发生在各成人院校之间,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会越来越多地抢占我国的成人教育市场,因此必须以国际成人高等教育以大背景进行定位。同时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认真研究国内外先进学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发达国家的有关院校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建立国际化的办学体制和机制。
2.预见性和超前性原则。21世纪初期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特别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完善,使人们对知识经济的认识加深,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和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都发生变化,预示着一个新的成人教育高潮的到来,并促使成人教育进行结构调整、教学改革。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必然要淘汰落后的函授办学形式,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要预见到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超前准备,才能适应、满足社会要求。
3.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包括成人教育观念的开放和功能的开放两个方面。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成人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是“剩余教育资源的利用”,而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以大教育观来考虑成人院校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问题,使其成为促进学习社会形成的推动力,扩展办学功能,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为公众提供平等的求学机会。
4.质量原则。对成人院校而言,质量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大部分成人院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程设置基本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计划,而教学改革又远远落后于普通高校。因此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引进、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与方法,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加拿大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国际劳工组织的模块组合式教育(MES)、日本的单元组合式教育等,都是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以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培养的专科生、中专生已经不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所以成人教育的专科层次应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即培养把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在教育思想上从“应试”教育和传授知识教育转向人力资源开发,着力提高职业岗位能力和再就业能力,用新的质量观来指导教学活动。
5.经济效益原则。成人教育是产业,产业就要研究投资回报率,但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力的产业,不可能与企业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成人院校办学的经济效益是学费总收入减去办学成本(包括教学成本和管理成本)所得的净收益。成人院校办学没有经济效益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如果以“赢利”为目的,则会偏离教育的本质属性。在目前成人教育市场“短缺”的情况下,应注意以大幅降低教学成本为代价提高经济效益的倾向,这势必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从而引发成人教育社会信誉度下降。
6.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一是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二是成人院校之间实行合作、合并,实行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三是校企之间合作,占领和稳定生源市场,扩大资金来源,改善办学条件。对新的教育方式,如网络教育进行超前投资。
7.现实性原则。成人院校的定位必须立足自身条件,包括校舍、教室、实验室、实训工厂、教师、教材、电化教学设备、管理队伍素质等,同时要加强对生源市场的调查,广泛征询校内外专家的意见,研究国家有关成人教育的政策,注意总结和分析本院校办学的优势,学习和汲取国内外成人院校的办学经验。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发展时期
1940年10月31日,国立中正大学创建于抗日战争时期江西临时省会泰和县杏岭。学校设三个学院:文法学院、工学院、农学院。文法学院下设政治、经济、教育三个系。1941年8月,文法学院增设文史系,王易教授任系主任。文史系教授王易、欧阳祖经、姚名达、刘泳滨、程臻各有所长。
王易,工于诗词曲文,精研历数、医学。著有《乐府通论》、《词曲史》、《修辞学通论》、《历数胜译》、《岁差考实》等。
欧阳祖经,对文史诗词、佛典尤有研究。著有《南明朗事系年录》等。创建百花洲江西省图书馆,两任馆长,搜求江西地方文献,重印《豫章丛书》和《江西通志》,对江西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姚名达,后改名显微,中国目录学家,著有《目录学》、《中国目录学史》。1942年6月13日,在姚名达的倡导下,国立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成立,推选姚名达为团长。7月7日,姚名达等11人到达新干县的石口,借宿在一问稠堂里。当晚被日军包围,他们赤手空拳与日军搏斗,37岁的姚名达教授为抗日救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刘泳溱,精通经史诸子百家,尤精说文,讲授中国文字学、《说文解字》。
程臻,通经史,工诗词,著有《撷华诗草》。
1946年8月,院系调整,将文法学院的文史系为中文学、外国语言、历史三个系。
1947年6月,文法学院分为文学院和法学院,王易任文学院院长。这一时期,肖涤非教授在文学院任教。
在胡先骕校长的要求下,学校创办了14种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学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果。文法学院编辑的刊物有:
1.《文史季刊》,王易任主编。1941年3月1日创刊,刊载文史学术论文,1942年3月1日后停刊。
2.《地方建设》(月刊),主编高柳桥。1941年2月1日创刊,刊载哲学社会科学论文,1942年4月1日停刊。
3.《政治知识》(旬刊),主编马博厂。1941年3月1日创刊,刊载文史哲文章及时事,1944年3月1日后停刊。
当时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成果有:刘泳溱的《说文段注例辑述》、王易的《岁差考实后序》、姚名达的《日本国名探源》、欧阳祖经的《日本儒学师承记》、严学窘的《中国音韵沿革》等。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2月底,中正大学由宁都长胜迁到距南昌市区20公里的望城岗,这里原来是国民党军政部建的营房。
1949年5月22日,南昌解放,5月26日,解放军接管学校,文学院开始书写新的篇章。
中正大学文学院有6届本科毕业生共计85人 1949年8月1日,“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下设文学艺术学院等5个学院和一个体育专修科。文学艺术学院设在原葆灵女中和豫章中学。1950年2月1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南昌市城东青山湖畔的老飞机修理厂东部近千亩土地及附属建筑物拨给南昌大学作永久校址,11月,文学艺术学院迁入新校址。
文学艺术学院下设五个系: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教育系(附设实验小学)、历史学系、地理学系。
1950年,文学艺术学院和法学院合并为文法学院,由南昌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魏东明担任院长,校务委员杨克毅为副院长。魏东明1942年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抗战胜利后,曾任《东北日报》记者,长期从事文艺工作,所以他能讲授专业课。文法学院下设四个系:文史系、外国语文系、教育系和经济系。历史学家谷霁光教授任文史系主任。
文史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文艺理论(魏东明讲授),中国文学史、历代散文选(胡守仁讲授),逻辑学(吴士栋讲授),骈文研究、元明清小说(徐先兆讲授),唐代传奇(姚名达先生的夫人巴怡南讲授),元曲(朱衣讲授),考古(谢康主讲),中国通史(谷霁光主讲),中国现代文学(朱企霞主讲),古代汉语、大学语文(王纶主讲),外国文学(熊化奇主讲)。1952年10月,文史系主任谷霁光、教师熊化奇参加了中南地区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材讨论会。
科研方面,张相先生的《诗词曲语词汇释》、朱衣先生的《六十家词》有较大影响。
学生邓庆佑毕业后,研究《红楼梦》有所创见,曾任《红楼梦》研究所副所长。彭印冲毕业后任教于上海市沪湾中学,致力中学教育,成为上海市有名的特级教师。
1951年7月,学校派文法学院外文系主任蔡文显、附属业余中学主任徐先兆参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慰问团赴朝鲜慰问。11月14日,为配合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校务委员会决定,文法学院的文史、教育、经济三系和师范部的教育、中文等科停课编组参加土改。
为了适应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中央决定在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工作从1951年10月开始,1953年基本完成。南昌大学的各个系分别并入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工学院等院校,仅剩师范部的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艺术7科。1953年10月,南昌大学撤销,学校改名为江西师范学院,学校性质由综合性大学改变为培养中等学校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 —、1953—1966
江西师院成立时,设中语、历史等七个专科和一个高中数学师资短训班,中语科主任由郭宣霖担任。1954年6月17日,郭宣霖调任历史科主任,中语科主任由熊化奇担任。当时只有正、副教授6人,讲师和助教11人。专业课程有中国语言、中国文学;苏联文学、文学基础知识等。有语文方面的图书资料3万余册,订阅的期刊约40种。
中语科发表的论著有胡守仁先生的《曹植研究》,邓仲伯先生的《试论唐代的变文》,徐先兆先生的《元明词曲史》,汉语教研小组的《怎样划分汉语的词组》,外国文学教学小组的《儿童文学概述》、《如何贯彻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分析原则》等。
中语科1954年毕业33人,1955年毕业61人,1956年毕业62人。
1955年9月,中语科改称中文系,首次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熊化奇任中文系主任。
1956年,中文系接管江西教师函授专科学校中语科,接收学生627人,是江西师院最早进行函授教学的系科之一。
1958年,根据学院“为政治服务,结合生产,密切联系中学实际”的原则,中文系增设了“毛泽东思想著作选读”、“民间文学”两门课,将“现代文选及写作”改为“阅读和写作”并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同年12月4日,赖淮靖任中文系副主任。
1959年6月,中文系成立党支部,在此之前,中文、历史为学院第八党支部。郑光荣任党支部书记。1959年8月,成立中文系党总支委员会,舟子任党总支书记,郑光荣任党总支副书记。1961年舟子调走,郑光荣任党总支书记。这时,中文系共有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古代汉语、写作、外国文学、文艺理论、中学语文教学7个教研组。
1961—1962年,为了贯彻《高校六十条》的精神,中文系对课程设置作了调整,新开了“语言学概论”、“语文教学法”,将“汉语”分设为“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有益的探索。
科研方面,文艺理论组编写的《毛泽东文艺思想讲义》在全国高师院校中文系进行交流。中文系苏区文学史编写组编写的《江西苏区文学史稿》,1962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它填补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项空白。该书是中文系部分教师与1959届毕业生辛勤劳动的结晶。
50年代和60年代,全国著名的文化界专家、学者周扬、夏衍、郭小川、巴人、田汉先后来系讲学,活跃了学术气氛。
为了提高学生的水平,中文系制定了“关于基本训练的八大项目和实施方法”,重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陈良运、徐万明、周绍馨、肖土太、吴海等人,在校学习期间就进行文艺创作,开展文学评论,在《人民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51年,中文系学生郭新日发表小说《小红星》,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56年,学生黄其康创作的以平津战役为背景的《打开民权门》,1956年10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潘凤湘、刘焕辉、颜鞠汉等在教育事业上成绩突出。中文系学生编辑的《报春花》月刊,创刊于1959年1月,主要发表本系师生的论文、短评和创作,共出12期。中文系话剧团排演的大型话剧《雷雨》、《兵临城下》,在江西艺术剧院公开演出,受到社会好评。57级“海燕班”被评为江西省优秀班集体,61级“新海燕斑”是学院的先进班集体。1958年,中文系招收新生340名,创下了院系招生史上人数之最的记录。1963年12月中文系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和部分教师,由郑光荣书记带队,赴丰城县桥东公社参加6个星期的社教运动。中文系四年级的学生和部分教师于1964年1月赴丰城县的洛市、南山等4个公社参加社教。
1965年9月,江西师院靖安分院正式开办,没有中文、历史和农业三个专业。中文系副主任赖淮靖兼靖安分院中文系负责人,负责教学管理工作。1966年7月,因“文化大革命”开始,中文系师生返回院部,靖安分院停办。
二、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给教学和科研带来极大冲击,中文系主任熊化奇先生甚至被迫害致死。1968年,中文系大部分教师脱钩下放到宜黄、玉山、铅山、波阳等地农村劳动。
1969年元月,江西师范学院被撤销,以江西师院为主体,加上江西教育学院,江西大学的政教、中文等系科,成立井冈山大学,校址在井冈山下沟边的拿山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分校。这时将系建制改为连队建制,中文系改称中文连。
中文连连长曾冬水,指导员陈正康。副连长穆萍、卢桂娥、王万军,副指导员彭兆春、张训德。从1971年开始,下放教师陆续调回学校。1971年4月,中文连招收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学制二年,1973年8月毕业。
1971年11月,连又改称为系,曾冬水任系副主任,胡卓群任党总支副书记。1972年郑光荣调回江西师院,任中文系党总支记。1973年郑光荣任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兼系主任,刘方元任中文系副主任。
1972年11月6日,江西省革委会下文,决定恢复江西师范学院,学校迁回南昌,历时三年半的井冈山大学走完了它的路程。
1973年至1976年,中文系连续招收四届工农兵学员,学制三年。
张梅生同学1976年毕业时自愿回乡当农民,吴雨初、邱信芳、郭敬喜、邹国爱4位同学主动赴西藏工作,受到全校师生赞扬。
1956年开办的函授教育1962年中断,1974年恢复,并创办《语文函授》,为双月刊。
中文系部分教师编写了《鲁迅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教材。
三、1976—1983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迎来了教育的春天。1976年郑光荣调院机关任职,钟义伟为中文系负责人,主持工作。1979年10月,钟义伟任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1981年9月,胡守仁任中文系主任,赖淮靖、刘方元任中文系副主任。
1977年《语文函授》改名为《语文教学》,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设置了《语文教学》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工作。1984年,《语文教学》更名为《读写月报》,在全国公开发行,面向中学教师和学生。
1977年,中文系招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本科生。
1978年,中文系开始有研究生教育,当年胡守仁招收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5名,余心乐招收汉语史研究生7名。1979年,张谨之招收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2名。
1981年12月,教育部下达了经过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为首批硕士授予权单位,导师为胡守仁教授,当时,江西省只有4个硕士授予单位。
1982年前后,中文系一批科研成果相继问世,陶今雁的《唐诗三百首详注》、汪木兰的《苏区文艺是真实的文艺》、万萍的《试论傻大姐》等较为突出。 一、建制
1983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淮;江西师范大学,标志着江西高等师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也为文学院(中文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江西师大文学院
1994年10月,经省教委批准,学校决定撤销原中文系、历史系,两系合并组建文学院。1996年,学校决定历史系与文学院分离,恢复直属系的建制,文学院便形成院系(中文系)合一的建制发展至今。
当前文学院除设有院党总支、院行政系统的管理机构外,所辖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中教法、大学语文、德育、成人教育等11个教研室,语言文学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4年)等几个研究机构,还有院资料室、《读写月报》杂志等部门。
1984—1987年,胡守仁任中文系名誉主任。1984年2月至1984年5月,胡治生任副主任,主持工作,陈鼎如、汪大钧任副主任。因胡治生调江西省教委工作,1984年6月,陈鼎如副主任主持工作,汪大钧、曾子鲁任副主任;陈安平任党总支书记,欧阳忠祥任党总支副书记(1985年1月一1987年5月)。
1987年9月起,汪木兰副主任主持工作,汪大钩、曾子鲁继续任副主任。
1988年下半年,汪木兰任系主任,沈世豪、葛根贵(1983年起)任副主任;李水根任党总支书记,王训龙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此届党政班子任职至1993年6月。
1993年7月,傅修延任系主任,熊述隆、叶树发、赖大仁任副主任;朱锡菡任党总支书记,唐乾贵任党总支副书记。
1994年10月组建文学院后,傅修延任院长,赖大仁、叶树发等任副院长;汪祖德任党总支书记,唐乾贵任党总支副书记。
1996年底,赖大仁任文学院院长,刘松来、邱国珍、赵卫宏任副院长;叶树发任党总支书记,唐乾贵任党总支副书记。后邱国珍调学校科研处工作(1998年9月),赵卫宏也因故离职(1999年9月),补充颜敏任副院长(1999年2月起),戴训超任院长助理(1999年12月起)。
二、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1983年以来,为适应我省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中文系坚持以师范教育为主的办学方向,同时兼顾办其他专业,为社会培养多方面的人才。师范本科即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每年招生规模在120~160人之间,为我省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了一大批合格师资,其中不少人已成为所在学校的骨干教师;工作在其他行业的毕业生也有不少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也有的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1993年一1996年,适应社会需要,还开办了公关文秘专科专业,招收了4届学生共计116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已经全部就业。1999年,在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的新形势下,开办了非师范的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现已招收2届学生,形成汉语言文学师范与非师范两个本科专业齐头并进的办学格局。当前两个专业在校生人数为818人。
1984年起,中文系恢复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科函授生,迄今已毕业函授本、专科生5000余人。
新时期以来,中文系的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作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专业,从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迄今累计招生65人,已毕业49人;汉语史专业从1978年开始招生,至1989年共招收培养了3届研究生13人;世界文学专业从1979年开始招生,至1991年,共招收培养了5届研究生18人;1994年文艺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累计招生(含此前挂靠在古代文学专业招生)35人,已毕业19人;1998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累计招生(含此前挂靠在文艺学专业招生)15人,已毕业11人;中教法专业挂靠教育学专业从1996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已招收2届共2人,其中1人已毕业;此外中教法专业还承担了培养教育硕士的任务,已落实招收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学生20人的计划。在已毕业的研究生学中,有20余人考取博士生,有的成为卓有成绩的学者、教授、学科带头人。
此外,经国家教委授权,省教委批准,文艺学专业从1996年开始举办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和助教进修班,累计招收5届学员139人(学员来自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及本省各大专院校),其中4届108人已学成结业。1998年开始,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和文艺学专业相继被批准招收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历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当前此类在读研究生18人。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
1993年,经省教委批准,受省高师培训中心委托,中文系举办了全省高校中文专业教师“专达本”进修班,有48人参加了学习进修,并获得全日制本科文凭,有力地促进了我省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1988年,经省教委批准,中文系与省文联联合举办作家班,学员为全省各地在文学创作上有一定成绩的青年作家,共招收学员40余人,学制两年,授予本科文凭。经过在校两年的学习,学员的理论水平和文学素养有了进一步提高,为他们创作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有不少学员成为省内较为知名的作家,有的在全国文学界也有一定影响。
在努力完成计划内办学任务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面向社会办学、多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精神,中文系从1993年起大力发展计划外办学,先后开办了公关文秘等专业、全日制和工余制两种类型的自考助学班,省内外一大批自考生在这里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辅导,实现了自学成才的理想。
三、师资队伍与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是办学的根本,中文系历届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各个时期社会变革发展的现实和办学格局的变化,调整思路和政策,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并不断提高整体水平。1983年,全系教职工88人,其中专业教师且妙,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32入,助教9人。90年代初,是中文系教工人人数最多的时期,曾达到百人以上,师资力量也颇为雄厚,如1991年, 全系有专业教师6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2人。此后,部分中青年教师相继调离,还有一批教师陆续退休,教职工人数逐年递减。1994年,全系教职工70人,其中专业教师50人,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23人,讲师17人,助教4人。至90年代末,全系教工人数继续减至60人左右,专业教师人数稳定在45人左右,但师资队伍的结构更为优化,整体水平和实力有较大提高。当前全院教 工60人,其中专业教师43人。从职称结构看,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讲师10人,助教4人;从学历结构看,博士5人,在读博士生3人,硕士21人,在读硕土生4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此外全系还有退休教师33人,其中不少是颇有学术造诣、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授,他们曾对中文系的建设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如今也仍然在为文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论是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还是在当今学校的整体格局中,文学院(中文系)都是学校在校学生最多、师资力量最强、科研和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重点系科之一。文学院(中文系)始终坚持教书育人与学科建设并重,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在搞好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全系的科研和学科建设蔚然成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4年8月18日,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省属高校14个学科、专业为重点学科,其中江西师院中文学科为全省唯一的文科重点学科。1988年1月,经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专业评估,江西师院中文学科评为合格的重点学科。在90年代初全省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中,中文系的当代文艺学学科被列为省“四四一”工程重点扶持学科。1996年,全省重点学科评估,文艺学被评为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被确定为省重点建设学科。1997年,文学院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受至国家语委表彰。据不完全统计,1984年以来,全系教师共出版学术著作6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及作品1100多篇,承担国家级研究课题17项,省部级课题46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奖56项。一批学科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在胡守仁、陶今雁、刘方元、周德范、刘世南等老一辈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省为数不多的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80年代以来,朱安群、唐满先、曾子鲁、姚品文、万萍、王琦珍以及一批中青年学者积极进取,不懈奋斗,保持了该学科的优势,并不断有所发展。目前该学科仍是文学院人数最多、学术队伍和实力最强的学科之一,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近十多年来,该学科共出版学术著作17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16项,获省级以上奖12项,如今大家正齐心协力,为尽快实现重点建设学科规划所确立的目标而奋斗。
文艺学学科是文学院(中文系)80年代中期开始倔起的学科,陈鼎如、熊大材、周祟坡等为该学科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然后在学科带头人陈良运、傅修延等的带领下,该学科点的中青年教师奋发努力,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在中国诗学批评史、文学叙述学、文艺美学、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前该学科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已出版学术专著23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承担国家级课题10项,省级项目18项,获省级以上奖30多项,曾于1996年主办过中国古代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该学科的整体实力和学术影响,在文艺学界有较好的评价。作为省重点学科和学校重点支持的学科,正朝着更高的建设目标而努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也曾是中文系力量较强的学科之一,在苏区文学研究、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在周葱秀先生的率领下,汪木兰、汪大钧、邹水旺、宗子寅等齐心协力,建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为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一批中青年学者正继续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以余心乐等领头的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和以张谨之、刘国屏等领头的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也都曾是中文系实力很强的学科,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新时期以来曾培养了数届研究生。在经历了一番起落之后,90年代中期以来,以雷友梧、颜森、宋易麟领头的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和以傅修延领头的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学科,适时调整布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强化科研实力,2000年这两个学科均增设为硕士点。
中教法学科在余应源先生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在语文教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富有特色的成果,为该学科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备了培养研究生和教育硕士的实力和基本条件,2000年与兄弟院系配合,申报学科教学论硕士,已获得成功。
此外,写作学科的教师除进行写作理论研究外,还致力于文学创作,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体的创作方面都有不少成果;同时,该学科的教师还积极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水平,培养了一批在省内外颇有影响的创作人才。
电大是什么档次的高校?
电视大学:简称电大。是学员(统称电大生)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传媒技术实施高等教育的一种教学机构。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5个层次
目前我国国民教育系列中的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和现代远程教育等部分。电视大学属于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分5个层次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广大的社会需求,我国实行了多层次高等教育:
(1)普通高等教育(统招生),即通常说的正规大学;
(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3)成人高考;
(4)远程教育(网络教育)
(5)广播电视大学。
这些学历虽然学习的形式不同,取得的方式不同,但都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可以深造:专科升本科、考研究生、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也可以出国、求职、晋升、提薪等。但是,社会的认可度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在你持学历求职时,人事科长肯定不会同等对待不同层次的学历,一般都会将学历的含金量分为等级。含金量最高的是统招学历,依次是自考、成考、远程、电大。
各个层次的毕业证书也是不同的,统招学历上有“普通高等教育”字样,自考证书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字样,成教学历有“成人教育”字样,远程(网络)教育有“远程教育”字样,电大学历有“中央电大”或省级电大字样。
二、电大与其他高等教育层次的区别
俗称的电大并不是指某一所具体的学校,它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地市级、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和工作站组成的覆盖中国大陆的远程教育系统。与其他成人高校一样,主要面向高考落榜或因为其他种种原因丧失学习机会的社会人员,和需要提高学历层次的在职人员。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类似,宽进严出,学习形式有脱产(即全日制,类似普通高校)、半脱产(半工半读)、业余等多种选择。不同的是自考以自学为主,电大通过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等现代传媒技术进行学习,参加国家安排的统一考试,获得专科本科学历。
电大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校(所谓的“正规大学”)一起承担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国家同样承认学历。电大发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多快好省地培养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大批专门人才。作为专门举办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与所谓的“正规大学”有着本质的不同,也有区别于其他成人高校的特点。如:
?具有远程教育特征。以教育技术和媒体手段为课程载体,使教与学的过程可以异地异步或异地同步进行,学生主要是分散在各地自主学习。
?采用多种媒体教学。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较多地利用音像教材、CAI课件和计算机网络等学习媒体。
?共享优秀教育资源。汇集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优秀教师和专家,由他们担任课程中讲教师和教材主编,为全国各地的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课程及其教材。
?开放的学习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媒体教材、时间地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方式方法灵活多样。
总起来说,电大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其教学信息通过国家提供的卫星电视系统覆盖全国,并已开始利用计算机网络面向全国实施网上教学。同时,由各级电大组成的遍布全国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分工.协作,为各地的求学者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因此,电大的办学规模是任何一所普通高校都达不到的,这也使得广播电视大学能够把高等教育延伸到基层和边远落后地区,为这些地方就地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专门人才。
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是采用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等现代传媒技术,运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媒体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性高等学校。它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地市级、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和工作站组成的覆盖中国大陆的远程教育系统。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亲自倡导并批准创办的。1979年2月6日,中央电大与全国28所省级电大同时开学,2月 8日由中央电视台首次向全国播出课程。经过28年的发展,目前已有1所中央电大和44所省级电大、945所地市级电大分校(工作站)、1842个县级电大工作站,全国电大现有教学班(点)46724个,由此组成了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系统。
电大教育努力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广大求学者的需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办学,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发挥投资少、见效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开展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的学历教育和各种非学历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重点面向基层的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提高我国从业人员和国民素质提供各种教育服务。
28年来,电大开办了高等本科(专科起点)、专科和中等专业等学历教育,从1982年的首批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生至今,累计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生559万人;开展了岗位培训、证书教育、继续教育,包括大规模社会化和再就业培训,师范教育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从1990年至今累计结业生1857万人次;在历年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2004年组织实施了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第一线;与部队合作办学,面向在职士官开展高等学历和中等专业教育,为科技强军、军地两用人才的培养服务;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合作,面向我国残疾人开展远程教育,为残疾人的自强自立提供教育服务;同时为高校网络学院和其他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等。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中,中国广播电视大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电大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发、建设了一大批适应远程教学需要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建立了远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流程和规范;形成了一支熟悉远程教育、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学、教学管理、技术研发和理论研究的专职队伍,并聘请数万名教授、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以保证教学质量,仅中央电大已先后选聘1000多位著名学者担任教材主编和课程主讲;中国电大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规模宏大、工作可靠的地球卫星、数字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宽带多媒体信息传输平台开展远程教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考核、考试和教学评价,注重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和检查,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的服务和指导。
1999年4月,教育部决定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全国电大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在教育部的领导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开放教育试点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全国电大共同参与,合作高校和有关部委积极配合,经过2002-2003年教育部组织的试点项目中期评估的进一步推动,至2006年12月,实现了试点预期目标,完成了既定任务,取得了丰盛成果。该项试点极大地促进了电大的改革和发展,形成了体现中国远程开放大学特色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学导结合的教学模式、系统运作的教学管理模式和一体化运行机制,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目前开放教育试点已通过了教育部的总结性评估。评估专家认为,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实施8年来,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成效显著,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改革,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试点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所形成的一系列鲜明特色,为国家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是:理念引导、定位先行、固本培元、度势发展。集全国电大之力,继续实现电大教育的核心价值:平民进步的阶梯,教育公平的砝码,学习者充实自我和增进动力的补给站;始终坚持声誉和质量是生命、优质服务是根基、强化开放和系统建设是未来、高效运行是保障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汇聚优质的学习资源、提供体贴的支持服务、运行高效的办学网络、开展鲜活的科学研究,为职业入的教育,创设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环境,搭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大平台。
四、电大及其他成人高校的现状
随着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并取消了年龄限制,大部分有全日制时间的人选择上普通高等院校。上“正规大学”越来越简单,门槛越来越低,社会上普遍认为,大学扩招之前,只有少部分人能上大学,高考的作用是选拔“精英”。而大学扩招之后,只有少部分人不能上,高考的作用则成了淘汰“垃圾”。而成人高校被妖魔化为“垃圾收容站”。这种偏见有其现实的的客观原因,但电大生源越来越差是个不争的事实。大学如此好考,“上成教说明素质已经差得不能再差”,“企业对成教文凭歧视也就不足为怪。”北京教育协会的郑宾老师这样认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普招生中违纪和不文明这类问题是存在的,甚至也有像马加爵事件这样的恶性案件,但这些问题只集中在极个别人身上,而且发生的频率也非常低。可是在电大生中违纪和不文明现象则相当普遍,即使是最好的学生有时也会出现迟到、旷课的违纪现象,而对于那些表现较差的学生而言,更是小错不断而大错也时有发生。普招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各班均有不少,专业成绩优秀、有其他特长并且遵守校规校纪的“全优生”也不乏其人。而在电大生中,有专长甚至专长很突出的学生不难找到,但要找一个“全优生”则几乎不太可能。在电大,“全优生”很另类,甚至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有也是昙花一现,很快被坏风气影响,表现好的学生往往优点突出但缺点也明显。
五、电大的地位及社会认可
广播电视大学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强调,成人高校毕业生获得的专(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与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具有同等效力、含金量一样、在使用上也相同。但在学历市场化的今天,电大的社会认可度是最低的。含金量最高的是普通高校的学历,依次是自考、成考、远程、电大。
历史上,在高考年龄限制放开前,成人教育对一些大龄人口接受高等再教育、为国有企业培养人才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现在电大成人教育已经被畸形化了,已经失去了“成人教育”的实际意义,电大等成人教育的本意是针对在职成年人进行的继续教育,包括职前教育、职后继续教育及转职、下岗人员再教育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成人教育的黄金时代。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是作为成人高等教育主要对象的在职成年人,补获学历层次的任务已基本完成且对象层随着年龄的推移逐渐淡出,后续的补充就业者则普遍具有一定学历层次。
现在,成人高校的培养对象逐渐投向非在职人员且越来越年轻化,从而成人教育也逐渐失去其成人在职学习的本质意义,在教育对象身份上与普通高校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
曾有人直言“读成大就是为了拿大学文凭。”但四年下来,除了一纸处处受歧视的文凭,自己似乎不再有其它收获。记者发现,除扩招产生瓶颈外,人们对成教的偏见以及成人高校课程不够务实等,使成人教育这几年都在挣扎中生存。
六、电大生如何就业
大学扩招以后,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近乎只要交钱就能读大学,仿佛一夜之间,知识也可以量价而估。导致大学生平均素质普遍降低,许多用人单位,只好提高门槛,高标准用人,以至于专科生不用,本科生考虑一下,研究生凑合的怪异现象呈出不穷。电大生不如名牌大学吃香,更在招聘会上经常吃瘪。
五大生(电大、职大、夜大、函大、成人教育或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类型教育取得国家承认大专以上学历的非在职毕业生)的生源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以及管理模式上的欠缺,导致五大生被社会歧视性的称为“黑五类”。不少单位的招聘公告上都赫然注明,“五大生除外”。实际上,不仅是招聘,公务员招考等方面也存在如此“潜规定”。
电大生综合竞争力不强,不少单位一看电大生,就打出‘不要电大生’的歧视性口号,马上拒收。凡是不“嫌弃”电大生的单位都是中小企业、个体单位。他们招聘不为高学历、高能力,就是想招几个实实在在、能干事的学生,做得长久,薪水也不会提得很高,对用人单位来讲比较实用,避免“人才高消费”。有些岗位,一些本科生就是要面子,不肯干,而电大生都把目标直指中小企业、生产一线,不怕脏、不怕累。只要有单位要,他们就肯干,不挑不拣,找到工作,踏实肯干,并且珍惜工作机会。电大生比高中生有专业特长,又比普通高校毕业生踏实肯干,在某些低层次的就业市场也很受欢迎。只要不挑三拣四,电大生每年的就业率都在 90%以上,有些诸如美容、建筑等专业就业率做到了100%。
七、另类声音:成教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除了一纸值得怀疑的证书,什么都没有。”
“别的学校不要的学生才上电大”
“电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文凭,如果我想真的学点什么东西的话,我就会选择自考。”
这样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这种偏见且随着普通高校取消了年龄限制和逐年扩招,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一般人眼里,考个“正规”大学很容易,而上成教、电大的学生素质已经差得难以想象。那么中国的成人教育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更有甚者认为成教体制已经成为中国高教体制下的一个怪胎,提出应该取消成教体制。
有业内人士称,高等教育本是一个整体,人为将其分成普通全日制和成人教育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精英教育”不能满足更多的人上大学的需要的时期,成人教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如果它依然走老路,自然会逐渐“淡出江湖”。
八、回归本意是唯一出路
成人教育主要面向因为种种原因丧失学习机会的社会人员,和需要提高学历层次的在职人员。“现在成人教育偏离了它原来的方向。”广东省成人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广东省成人教育协会副理事长方兆康说。
“在现有的办学制度下,成人高校生源减少是正常现象,但成人教育并不会因此而‘淡出’,它将与普高教育长期并存。”方兆康认为,成人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学历教育为主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成人教育也会回归其本来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题中之义,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只在培养层次和专业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不管从时间跨度或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来说都在终身教育中占据特别重要的位置。
从事31年成人教育相关工作的《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主编魏立真指出,我国多数成人高校仍在按照普通高校的体系、模式工作,不仅品牌意识淡漠,而且对成人的教育需求反应迟缓,以致失去了大量的成人“非学历教育”市场。在“学习型社会”这一历史机遇下,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需要“充电”、农民需要高等教育(目前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农业劳动力仅9%)、残疾人需要生存教育、老人需要社区教育、外国人需要来华留学等等,这些受教育者几乎都是“成人”,多数不需要“学历”,但对“品牌”、“课程”非常挑剔,“目的性”非常明确,成人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融合水到渠成。如此规模的市场需求,足以打破成教招生瓶颈。
参考资料:
自考高级日本语教材,新标准日本语高级电子教材?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高级日本语教材,新标准日本语高级电子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
自学日语考证选用那本教材最好呢?如果是自学日语要考证的话,建议你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日本语教程》,分初中高级,合计6本;或者选择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日语教程》1-6册,这两套教材都是从初级开始到高级,学完可以参加日语能力考试N5-N1,是对应考级的;但是人教社的《标准日本语》只有初级和中级,没有高级课程;《大家的日语》不适应考试,只有初级,适应简单的口语会话;上外出版社的《新编日语》适合大学本科日语专业的学生,内容专业,不太适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我想自学日语,推荐几本日语教材,谢谢一、主干教材
二、主干教材
三、语法、词汇类教材
四、写作、翻译、阅读类教材
一、主干教材
选择主干教材很重要,选择得好就避免了走弯路,但我这里说的仅仅是针对自学者而言,有老师教或上什么什么班的另说。
选择主干教材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教材须成系统的整套,即从0基础的初级到中级结束为一整套。比如《新编日语》1-4册、《标日》初中级共4册等等。高级开始则可以是另外一个系统,举个例子,初级中级用《标日》,高级用吴侃、木村的《高级日语》可以,高级用上外的《日语》5-8也可以。
2、教材要有比较好的磁带或MP3配套,而且最好要日本人读的课文录音。笔者在这里是吃过亏的。比如说《新编日语》1-4册的录音,想必网上到处都有得下载,但笔者用下来却很不满意。不满意主要是指读课文的男声,比较满意的是第4册里的女声。
注意点:以上说了那么多,就想说明,选教材要选有比较好的配套课文录音的教材,选得好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但初学者可能要问,怎么判断录音发音的好坏。有几种解决途径,如找老师或学日语多年的朋友帮忙,或看课文录音是否日本人读的等等。在此,笔者推荐的《新世纪日本语教程中级》、《标日》、《新编日语教程》1-6册、吴侃《高级日语》等都是读得很不错的。绝对不推荐的是一本叫作《新编标准日本语·高级篇》的书,汇智出的,38元,书中错误不断不说,读课文的是我们同胞不说,但课文读得简直听不下去,断断续续没有丝毫语感,发音还相当不准。此书的封面介绍还说“很快便能教您说一口地道的日语”,但如此课文录音听了以后不教坏了才怪。希望初学者们要谨慎再谨慎。
3、教材最好有相关配套的辅导书,辅导书的内容里除了讲解难词难句以及课文译文外,最好能有讲解课文背景与课文语段和篇章赏析的。但似乎有赏析的很难见到。不得不承认,这方面,英语辅导书的水准要远远超出日语的。
初到中级
1、《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中级,人民教育出版社,一部适合于零基础的初学者进阶到2级的教材,我初级就是在万语学习的!推荐你去那里看看!给你听课的地址:
userid=1433希望对你有帮助!。近年新出的《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中级,内容新,收词汇范围更广,讲解也比较到位,但我就是不能习惯生词的注音,学习用可以替代老版本的《标日》,网上能下载到书的PDF。
2、《新遍日语》1-4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大专院校主要教材,优点是语法句型知识系统详备,缺点是部分内容因袭老版《标日》,又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产物,有些内容已经滞后。难度较《标日》4册书为高,《标日》4册书基本达到日语二级水平,据估计,《新遍日语》第3册即基本达到二级。经推荐,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情况,笔者即以是书为自学日语的主干教材。但课文听力则主要选择其他较新较好的教材。
3、《现代日本语》1-6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胡振平主编。
简介:《现代日本语》是高等院校日语专业使用的精读教材,是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立项课题。本教材紧扣大纲要求并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在注意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框架设计、布局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及鉴赏能力;注重外语知识、语言训练和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处置合理;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思想性,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本教材全套6册:基础阶段4册,高年级阶段2册,另有一册课文练习参考答案。全套教材配有日籍教师录制的磁带。
此书是四年制本科三年用大学教材,因为本科第四年许多大学不学主干课程的缘故。现在本人的不少同学学二专,用的也是该书。这套书配套磁带很难搞到,翻录的MP3网上也看不到,但这书也有其优点。比如书后直接有课文的译文,所以这书笔者当时是用来作为泛读来用的。
4、《新编日语教程》1-6册,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丸尾达主编。
简介:本套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日语的方法和兴趣,通过对日本文化、风土人情等全方位的了解,达到全面学习日语的目的。在通过日语考试的同时,更注重日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开口能力。第一册教材学完,能熟练掌握日语的寒暄语;第二册教材学院,能掌握基的日常会话;第三册教材学完,能够进行日常交流;第四册教材学完,能掌握日办公室的用语;第五册教材学完,能掌握流利的会话和日语商贸用语;第六册教材学完,能掌握日语口译和笔译能力,达到流利的日语交流和应用能力。
官方的简介还是有可以补充的地方。比如这套书的配套MP3绝对OK,值得推荐。此书中插图不错,比较注重日语教学,尤其是口语会话的情景性,课文内容相对其他教材来说比较贴近生活,内容很新。还有一点要提,这书前4册是0基础到中级,后两册为高级。如果是自学而且仅仅是为了能考出日语能力考试的话,这套书就非常推荐了。可以说,这套书是新世界专门为日语能力考试而编出来的。前4册有辅导书卖。
5、《新世纪日本语教程》、《新世纪日本语教程中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冯峰主编。
此系列原是为大学日语二外而编写的,配套MP3非常好,而且阅读课文的女声就是《新编日语教程》与吴侃《高级日语》中的女声,但一直不知道阅读者的名字,很遗憾。内容比较新,课文字体很大,看得也舒服,有标注假名,文章选自报刊者居多。
6、《新大学日本语》1-4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大连外国语学院日本语学院组织编写,蔡全胜等主编。
近年来的教材,是大学一、二年级的教材。最近修订为第2版。特点是1、2两册主会话,3、4两册主阅读,我将其与高级日语比对了一下,发现3、4两册的难度比较适合向高级过度。不足之处是课文等相关内容的讲解较疏略,也没有辅导手册一类的书。估计是与大连外国语学院的教学安排有关。近年又新出了这书的三、四年级的高级部分,名为《大学日语精读》上、下册,笔者将在高级教材的推荐里讲到。
7、《大家的日语》、《新日语基础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日]财团法人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编著。
为何将这两套书合起来说,原因有二:其一,两书的版式风格比较接近,内容也以偏向会话为主。其二,都属于即时应用型教材,没有系统的中高级系列。但近年《新日语基础教程中级》也应时出版了。优点:活学活用,现学现用。缺点:欲深入学习日语的高等阶段,使用此类书底气不足,到时候还须另外换教材,这里我指的是自学。
另,由于近年来,日语学习热不断,为适应这种情况,日语教材也呈现出便地开花的局面。据笔者所知的教材还有如下:
①《综合日语》1-4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彭广陆、守屋三千代总主编。
②《基础日语》1-4册,复旦大学出版社,徐敏民编。目前只见出版了前3册。
③《新编基础日语》1-4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简佩芝等编。
④《中级日语》上、下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陈崇君。目前只见出版了上册。
⑤《中级日语》第一、二册,北京大学出版社,赵华敏。
⑥《进阶日本语初级教程》、《进阶日本语中级教程》、《进阶日本语高级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阿部祐子等。
⑦《新编中级日语》,吉林教育出版社,谷学谦、李永夏编。
⑧《日本语》,武汉大学出版社。原来只看见出版了前2册,现在第5册也出版了。
另外还有什么新世纪、新概念,什么挑战日本语,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高级
1、《高级日语》1-4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吴侃、村木新次郎主编。
个人认为比较好的高级日语教材,有配套磁带和练习题答案一册。但磁带不容易买到,因此就有人在淘宝等地方做起了生意,把4册书的磁带转录成MP3,然后卖给需要的人。但也有免费下载的地方,只是只有第一册书的课文录音,地点为土豆网。笔者是先下载好后,再转录成MP3格式的。虽然笔者有4册书的磁带,但听MP3公认比较方便一点,尤其是反复听的时候。可惜目前除非花钱,否则后3册书的MP3还是不容易搞到。
2、《日语综合教程》5、6、7、8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谭晶华主编。
最新出版的重量级大学高年级日语教材,应该会代替一直以来用得比较普遍的陈生保的《日语》5-8册。据笔者所知,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日语本科已经开始使用这套教材了。书后配有MP3,笔者听后稍有不满。原因是,5、6册书的MP3清晰度不错,但语速稍慢,用MP3加快一点速度才听得比较流畅,但这还只是小瑕疵,关键是7、8两册书的MP3音质很模糊,有转录的嫌疑。有这套书的人可以验证一下笔者的感觉是否正确。
3、《日语》5、6、7、8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陈生保等主编。
经典高级日语教材。网上不少人错误地认为这套书是《新编日语》1-4册的后续。实则不然。上海译文出版社在《新编日语》之前出过一套《日语》1-4册,而《日语》5-8册是《日语》1-4册的后续。但由于90年代初,重新编了《新编日语》1-4册后,《日语》1-4册就废止不用了,但由于高级部分的5-8册编得晚,编写起来困难且一直没有重新编,所以许多高校就沿用了《新编日语》1-4册+《日语》5-8册的主干教材模式。直到近年《日语综合教程》5-8册出版后,衔接《新编日语》1-4册的真正的高级教材才算出炉。不得不说是晚了一点了。书有配套磁带,但笔者只有5、6两册书的磁带,7、8册的磁带由于当年买的时候没带够钱而没买,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
4、《高级日语精读》上、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王健宜、刘桂敏主编。南开这些年出的高级日语教材还真不少。此书无课文朗读。作为自学用书实属一般。据说今年又出版了该书的第2版。第1版无听力材料,第2版则附带有MP3可以听。
5、《高级日语》上、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赵文华,、张秀华主编。近年出版的高级日语教材。
6、《大学日语精读》上、下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崔香兰等编著。去年出版的书。是与《新大学日本语》相衔接的教材。每册课文不少,因为每册书是一个年级的量而不像《高级日语》那种一册是一个学期。但书却很薄,而且还有阅读文,可见这书的讲解很简略,单词表也很简略。可能编书者认为,学到高级了,就可以自己查生词了,也可能和他们大学的教学有关。自学该书会有一定的难度。
7、《高年级日语精读》第一、二、三册,上海译文出版社,赵华敏、彭广陆、李奇楠编著。
8、《高级日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士俊等编。也是一本老教材了,只是名气没有陈生保的《日语》响。而且只有一册书。
另外像《新编日语教程》5、6册,《现代日本语》5、6册等书,由于在介绍初中级教材的时候提过了,这里就不再提了。
二、语法教材
1、《新编日语语法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皮细庚编著,较为常用的日语语法教材。
2、《日语常用表达方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王宏编著,笔者个人较为推崇的语法书。是书对于日语语法现象中的各种表达方式做了比较详细的梳理总结,同时还将比较容易混淆的地方进行了比较,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予以分辨。建议在系统学习日语语法之后学习该书,收效会更大。
3、《日语语法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吴侃编。
4、《新日本语语法》上、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朱万清编著。
5、《标准日语语法》,高等教育出版社,顾明耀主编。
6、《标准日语语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贺静彬主编。
7、《日语语法:句法与篇章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吴大纲编。此书为日语专业高年级语法深化课程的教材,全书为日文讲解。
8、《学日语必读丛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陶振孝、徐一平主编。这套丛书有下列各分册,都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单册购买。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助动词》、《接续词》、《复合辞》、《敬语》、《日语表现》、《应用文》、《日译中教室》、《惯用句》、《语音详解》等各册。
这套丛书编得很好,以每一个语法重点为单位进行细致的讲解的语法系列丛书,笔者个人很喜欢,而且每一册的价钱也不贵,网上买打个折就更便宜了。
9、《新编日语句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马凤鸣编。
10、《日语语法疑难辨析》、《日语语法疑难辨析续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赵福泉编。赵福泉另有《日语读音、词汇、惯用型疑难解析》一书。
11、《日语语法》,商务印书馆,王曰和编,较早的日语语法教材。
12、《现代日语语法大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战宪斌编,比较详细全面。
13、《日语古典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铁军编著。
14、《简明日本语古文教程》,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梁海燕编著。笔者用下来感觉不错的日语古文文法书。
15、《日语概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皮细庚著。
三、词汇教材
按:关于日汉大型词典,见过许多,但多不甚理想,以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日汉大辞典》为相对较好。
1、《日汉大辞典》,机械工业出版社,陈涛主编。笔者暂时买的是这本大词典,用起来各方面还过得去。
2、《新日汉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大连外国语学院编。很厚的一本大砖头,很不错的中型词典。
3、《实用日汉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大连外国语学院编,作为中型的日汉词典,该书是比较具有实用价值的,其在日语学习、日语实践方面的作用相当于汉语词典中的《现代汉语词典》。
4、《21世纪日汉小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张继彤等主编。很小的一册书,10000左右常用词,随身携带背单词用最好。
5、《新汉日词典》,中国商务印书馆、日本小学馆,尚永清主编,一本目前为止较好的汉日词典。
6、《新编日语外来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史群编,较老的一部日语外来语词典,近年来,更好的日语外来语词典不少,自学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选择。
7、《日本汉字读音辞典》,商务印书馆,韩秀英、朱洪法编,一部不错的日语汉字读音词典。
8、《日语常用汉字读音手册》,南开大学出版社,钟玉秀编。
9、《实用日语汉字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王幼敏编。
10、《日语汉字读音速查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李鹤桐等编。
11、《日语词义辨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孙满绪等编著。老书,近年来又以《日语同义词辨析》为书名重版。
12、《现代日语副词用法词典》、《现代日语形容词用法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飞田良文、浅田秀子著。
四、写作教材
1、《新编日语写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王军彦编,较为常用的日语专业高年级教材,同时也是自学日语不可缺少的主要教材之一。
2、《日语写作》,北京大学出版社,胡传乃编。
3、《日语应用文大全》,同济大学出版社,朱伟国编。
4、《日文书信常识》,上海译文出版社,江樱编。
5、《新编日文书信常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周启明编。
五、翻译教材
1、《新编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梁传宝、高宁编著。
2、《新编汉日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宁、杜勤编著。
3、《汉日翻译技巧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吴侃编著。
4、《日汉互译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高宁编著、孙莲贵审校。
5、《日语口译教程》,商务印书馆,苏琦编。
6、《日语口译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曾宪凭编。
六、阅读教材
按:这里仅列举数种国内的日语阅读选本。学习日语到一定程度之后,需要广泛地阅读日本文学、历史、风俗、文化等相关书籍的原文。
1、《新编日语阅读文选》1-4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陆静华、季林根等编。说是有4册,但目前为止出版的只有1、2、3三册。
2、《日语泛读》1-4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王秀文、李庆祥编,另有《日语泛读辅导用书》,王秀文、山鹿晴美编。
3、《日语阅读精选》1-6册,天津大学出版社,周国明编。
4、《日语中级阅读入门》、《日语中级阅读》、《日语高级阅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富纯子编。
5、《日本古典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王健宜、刘伟编,不少大学的日语专业用书。
6、《日本文学作品选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周平编。
按:除了以上,还有日语会话、听力、考试材料、专业日语等,在此均不作详细的推荐,大家有兴趣可自行搜罗。
参考资料:
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么?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内容差不多,统招的深度要难一些,自考的略微简单点。1.自考相对来宽进严出,而国家统招的本科需要参加高考并且分数上线才能被录取~!2.自考本科要通过大约33门功课才能拿毕业证!统招生是在学校上学,得上课,有老师教学,统招生的试卷通常都是学校出卷,相对来说好考一些,;3.自考生是大都是自己边工作边自学,不用上课,没有老师教,自考的话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卷,比较难考.
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么?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一样会计专业自考教材和统招教材,内容差不多,统招的深度要难一些,自考的略微简单点。1.自考相对来宽进严出,而国家统招的本科需要参加高考并且分数上线才能被录取~!2.自考本科要通过大约33门功课才能拿毕业证!统招生是在学校上学,得上课,有老师教学,统招生的试卷通常都是学校出卷,相对来说好考一些,;3.自考生是大都是自己边工作边自学,不用上课,没有老师教,自考的话基本上都是全国统一卷,比较难考.
学历提升的方式有哪些
国家承认的学历有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中的职校、技校、中专,在高等教育方面有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开放教育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网络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以及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等。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家认可的四种学历提升方式:
一、自考
自考是个人自学、社会助考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自考一年可以考两次,在每年的四月和十月,有的地区会有不同,具体参照当地教育考试院官网自考信息。考生可以自己选择专业,在报考院校当地通过所有专业课考试。自考难度比较大,比较适合时间充裕的学生学习。
二、成人高考
成人高考和普通高考一样需要参加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再由各省市或者自治区统一组织录取。一般是10月底考试,相比自考,成考会相对简单,入学考试科目较少,基本上是3-4科。
三、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成人教育学历的一种,通过互联网这种传播媒体的教学方式学习,有别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远程教育一年可以考两次,分别在每年的三月和九月,教学和考试也基本都是网络形式,适合时间比较紧张的上班族。
四、国家开放大学(电大)
国家开放大学是电视广播大学,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传媒技术实施的一种教学机构,在80年代和90年代比较盛行,但是现在的考生基本会选择其他方式提升。
江苏自考02115信息管理基础考试大纲(高纲1808)?
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为:《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马费成、宋恩梅、赵一鸣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8年版。
高纲1808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115 信息管理基础
南京理工大学编(2019年)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前 言
计算机、全球通信和英特网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科技、经济、文化和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进入到以“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信息已成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继物质和能量之后的重要资源,它正在改变着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及工作与生活方式。了解信息、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把握信息资源和信息管理,对于当代管理者来说,就像把握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物流管理等一样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管理学》被列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掌握信息管理的理论知识、懂得信息管理实践操作的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信息管理的实践虽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但作为一门学科的信息管理,则是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信息活动各环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领域。它主要研究信息的生存、传播、分布、获取、加工、利用的特征、规律及其控制和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技术方法和社会机制。
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信息管理基础》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是为检验自学应考者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和掌握程度而设置的一门学科基础性课程。
《信息管理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是继续深入学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其它专业课程的入门与先导性课程。本课程的学习,需要从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出发考察信息管理活动,除信息的生产、传递、获取、加工(组织、检索)和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外,为了对信息进行管理,提供有效利用,还需要研究信息的分布、信息管理的支持工具——信息系统及技术方面、信息管理的社会机制——信息机构管理和信息政策法律等方面内容。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使自学应考者对于信息管理内涵、信息交流及其机制、信息分布规律、信息源及其类型、信息质量评价、信息获取途径、信息组织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信息描述与揭示、信息检索基本原理和策略、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信息用户的需求和行为、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信息机构及其管理、信息政策与法律等内容均有详尽的了解,并重点掌握其中在后面指出的各个章节中的主要要点。以达到通过本课程系统而专门的学习,培养学习者掌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方法,学会分析与解决不同环节中信息管理的相关问题,并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以适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未来工作的需求。
II、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关于信息
(二)信息化与信息社会
(三)信息管理概述
(四)信息管理的沿革发展
二、考核要求
(一)关于信息
1、识记:(1)通信领域中信息的定义(2)本体论层次的信息、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3)社会信息;
2、领会:(1)本体论、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的差别;(2)信息的特征。
3、应用:信息链,其中的数据、信息、知识及其转化。
(二)信息化与信息社会
1、识记:(1)信息化;(2)三网融合;(3)信息社会;
2、领会:(1)信息化概念的内涵;(2)信息社会与以往社会形态相比,所发生的变化。
(三)信息管理概述
1、识记:(1)信息流;(2)信息管理的实质;(3)广义的信息资源概念;
2、领会:(1)信息管理的对象及其内涵;(2)信息管理的总目标及其分解。
3、应用:(1)霍顿与马尔香“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的思想,及横向管理阶段
(四)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1、识记:(1)知识管理的实质与核心;
2、领会:(1)信息管理的四个阶段;(2)信息资源管理这一新概念提出的背景;(3)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的局限性;(4)知识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二章 信息交流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
(二)信息交流机制
(三)网络信息交流
二、考核要求
(一)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
1、识记:(1)信息交流的定义
2、领会:(1)共时信息交流、历时信息交流及其功能;(2)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
(二)信息交流机制
1、识记:(1)社会信息流;(2)信息栈;(3)信息交流中的社会代理;
2、领会:(1)信息栈按功能特征划分及举例;
3、应用:(1)信息传递模式的四种方式及其特点比较
(三)网络信息交流
1、识记:(1)移动网络;(2)科学信息交流过程
2、领会:(1)网络作为新兴信息载体的优势;(2)网络信息交流模式中信息用户的种类;(3)网络信息交流的过程阶段;(4)移动网络的特点
第三章 信息分布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信息产生与分布中的马太效应
(二)信息内容的离散分布规律
(三)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
(四)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
二、考核要求
(一)信息产生与分布中的马太效应
1、识记:(1)马太效应;
2、领会:(1)为什么会出现信息分布的“富集”与“贫集”现象;
3、应用:(1)马太效应在实际信息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意义、负面影响
(二)信息内容的离散分布规律
1、识记:(1)信息的离散分布;(2)布拉德福定律;(3)齐夫定律;
(三)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
1、识记:(1)洛特卡定律;(2)普赖斯定律;
(四)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
1、识记:(1)指数增长律;(2)文献的半衰期;(3)普赖斯指数;
2、领会:(1)文献信息老化的四种情形
第四章 信息获取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信息源的概念
(二)信息源的分类及其特征
(三)信息质量的评价
(四)信息获取途径
(五)网络信息获取与利用
二、考核要求
(一)信息源的概念
1、识记:(1)广义的信息交源
2、领会:(1)信息源的基本属性;(2)信息源的特征。
(二)信息源的分类及其特征
1、识记:(1)记录型、智力型、实物型和零次型信息源;(2)网络信息源;(3)隐性知识;
2、领会:(1)零次信息对经济活动和科技活动的作用;
3、应用:(1)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及其区分
(三)信息质量的评价
1、识记:(1)信息质量评价;(2)信息质量评价的定性评价法、定性评价法、综合评价法;(3)网络计量学评价法、层次分析法
2、领会:(1)信息质量评价的意义;(2)借鉴影响因子评价网络信息质量的思路;(3)信息源评价的目标;(4)信息质量评价的实施过程;
3、应用:(1)信息质量评价的一般维度,及各维度指标、评价内容。
(四)信息获取途径
1、识记:(1)采全率;(2)采准率;
2、领会:(1)采全率与采准率的关系;(2)信息搜集的原则;
3、应用:(1)信息搜集的方法与途径。
(五)网络信息获取与利用
1、识记:(1)数字图书馆;(2)社会化问答平台;
2、领会:(1)网络信息源及其特点;(2)搜索引擎及其组成部分;
3、应用:(1)通用型搜索引擎、专业型(或垂直)搜索引擎,各自典型代表,各自特点。
第五章 信息组织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
(二)信息源的分类及其特征
(三)信息描述与揭示
(四)信息获取途径
(五)知识组织
二、考核要求
(一)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
1、识记:(1)信息组织及其基本对象;
2、领会:(1)信息组织的基本内容;(2)信息组织的客观性原则及其要求;(3)信息组织的目的性原则及其要求;
3、应用:(1)一次信息组织、二次信息组织、三次信息组织及其特点。
(二)信息组织的思想方法
1、识记:(1)分类、信息的分类组织;(2)主题、主题法;(3)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
2、领会:(1)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2)主题法的特征;(3)分类法和主题法的比较
3、应用:(1)标题与标题法、单元词与单元词法、叙词与叙词法、关键词与关键词法
(三)信息描述与揭示
1、识记:(1)信息标引及其环节;(2)标引语言;(3)元数据;
2、领会:(1)信息标引所用标引语言的种类(2)受控语言和自然语言,及其各有哪些?(3)HTML、XML及两者差别;
3、应用:(1)信息标引的两种类型。
(四)网络信息组织
1、识记:(1)众包;(2)Wiki;(3)Tag;(4)分众分类;
2、领会:(1)网络信息组织的特点;(2)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两种方式;(3)网络自编分类体系的特点;(4)为何关键词技术在网络搜索引擎等信息组织中被广泛应用。
3、应用:(1)目前应用较多的网络信息组织方式,各自优缺点。
(五)知识组织
1、识记:(1)知识组织;(2)知识表示;
2、领会:(1)主观知识表示、客观知识表示,及各自方法。
3、应用:(1)本体,基于本体的网络信息组织的特点;(2)知识图谱及其作用。
第六章 信息检索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二)信息检索的步骤与策略
(三)网络信息检索
二、考核要求
(一)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1、识记:(1)信息检索、信息检索系统、信息检索的本质;
2、领会:(1)根据检索内容,信息检索有哪些类型?(2)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
(二)信息检索的步骤与策略
1、识记:(1)信息检索策略;(2)P@N;
2、领会:(1)信息检索的步骤;(2)信息检索语言及其作用,如何按表述信息内容特征划分;
3、应用:(1)查全率、查准率,影响查全率、查准率的因素,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网络信息检索
1、识记:(1)关键词检索工具、目录型检索工具、混合型检索工具;(2)综合型搜索引擎、垂直搜索引擎、移动搜索引擎;
2、领会:(1)网络信息检索的特点;(2)独立搜索引擎的功能模块;(3)垂直搜索引擎与综合型搜索引擎的区别;
3、应用:近几年移动搜索引擎的发展种类。
第七章 信息服务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二)信息服务的演化与现代发展
(三)信息用户及其需求和行为研究
(四)网络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行为
二、考核要求
(一)信息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1、识记:(1)信息服务及其内容;(2)信息服务的基本构成要素;
2、领会:(1)信息服务的特性(2)信息服务的原则;(3)从资源依赖模式来划分信息服务类型;(4)信息服务的几种主要方式
(二)信息服务的演化与现代发展
1、领会:(1)网络信息服务及其特点;(2)个性化信息服务,其包含的两个方面、作用;(3)信息集成服务及其四种类型;(4)移动搜索引擎与计算机搜索引擎返回用户的信息搜索结果的差别;(5)LBS和移动应用服务结合可提供哪些个性化服务?
2、应用:(1)现代信息服务呈现出的新发展趋势;
(三)信息用户及其需求和行为研究
1、识记:(1)信息用户;
2、领会:(1)信息需要及其层次结构状态;(2)信息需求的特征;(3)用户向信息中心的信息服务工作者提出咨询的两种现象;(4)几种主要的信息用户研究方法;
3、应用:用户信息行为的共同规律。
(四)网络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行为
1、识记:(1)网络信息查询行为、网络信息检索行为、网络信息浏览行为、网络用户信息选择行为、信息利用行为;(2)人-机交互;(3)网络社群
2、领会:(1)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新特点;(2)5种主要的网络用户信息行为;
第八章 信息系统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信息系统的开发
(三)信息系统的管理
(四)信息系统的安全
二、考核要求
(一)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识记:(1)系统、信息系统;(2)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
2、领会:(1)信息系统的五个基本功能;(2)信息系统的类型;(3)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模式;(4)C/S模式的缺陷,B/S模式的优点
(二)信息系统的开发
1、识记:(1)信息技术;(2)局域网和广域网;(3)数据库;(4)对象、类、消息、继承、封装
2、领会:(1)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及其七个阶段、各阶段相关活动;(2)原型,及其两种类型;
3、应用:(1)结构化开发方面的基本思想、优缺点;(2)原型法的思想基础、过程步骤、优缺点;
(三)信息系统的管理
1、识记:(1)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2)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3)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4)TAM模型和TTF模型
2、领会:(1)信息系统开发引入项目管理的主要原因;(2)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重要性;(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4)信息系统的质量特性
(四)信息系统的安全
1、领会:(1)信息系统安全,及其4层含义;(2)信息系统安全危害的种类;(2)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内容和主要策略;
2、应用:(1)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中非技术性安全策略的内容;(2)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第九章 信息机构及其管理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信息机构的类型与职能
(二)信息机构的运行与管理
(三)公益性信息机构及其管理
(四)营利性信息机构及其管理
二、考核要求
(一)信息机构的类型与职能
1、识记:(1)一级信息部门、二级信息部门及两者差别;(2)公益性信息机构、营利性信息机构;
2、领会:(1)信息机构的类型划分及举例;(2)公益性信息机构的职能、发展特征;(3)信息机构的职能;(4)针对企业的信息研究主要包括哪些?
(二)信息机构的运行与管理
1、领会:(1)信息机构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三)公益性信息机构及其管理
1、识记:(1)排他性、竞争性、公共物品
2、领会:(1)对公益性信息机构中“公益性”的理解;(2)公益性信息机构的主要组成;(3)非营利性公益信息机构管理的本质;
(四)营利性信息机构及其管理
1、领会:(1)常见的营利性信息机构,及其举例;
2、应用:(1)营利性信息机构市场营销战略;(2)营利性信息机构市场营销策略;
第十章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信息政策
(二)信息法律
(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政策与法律
二、考核要求
(一)信息政策
1、识记:(1)国家信息政策;(2)信息政策目标;(3)信息政策问题;(4)信息政策形式
2、领会:(1)信息政策的主要作用;(2)为何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知识产权政策的原则;(3)制定信息流通与信息安全政策的原则,及其原因;
(二)信息法律
1、识记:(1)信息法律;(2)信息法律关系;
2、领会:(1)信息化给社会带来的矛盾;(2)信息法律与信息政策的联系;(3)信息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4)信息法律的立法模式;
(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政策与法律
1、识记:(1)数字作品;(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隐私权
2、领会:(1)互联网对国家信息政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网络作品的种类;(3)数字作品的特征;(4)目前世界上对数据库的保护形式;
III、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了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分层次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的难易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理解并清楚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的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能够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并可以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与表达这些知识的主体内容。
应用:在识记和领会的基础上,能对问题进行正确的阐述与分析,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将信息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技能与方法。
二、自学方法指导
1、掌握《信息管理学基础》包括的主要内容框架,从整体上领会相关的知识结构与研究内容,同时注意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
2、掌握信息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技术方法,在全面系统地学习各个章节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考核要求的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
3、学会从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出发考察信息管理活动,除信息的生产、传递、获取、加工(组织、检索)和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外,为了对信息进行管理,提供有效利用,还需要研究信息的分布、信息管理的支持工具——信息系统及技术方面、信息管理的社会机制——信息机构管理和信息政策法律等方面内容。
三、对社会助学者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防止自学中的单纯备考的倾向。
2、要正确处理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和应用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把基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质。
3、要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由于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内容与一般内容是相互依存的,所以,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在全面掌握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再突出考核的重点内容。切忌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随意扩大和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者降低考试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个章节,并适当突出重点内容。
2、考试试题要合理安排难易结构,可分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此外,在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之间的区别。
3、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各种题型的格式见大纲附录的参考试卷。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要素包括信息、信息生产者和(D)。
A.信息管理者B.信息消费者
C.信息系统D.信息技术
2.下列选项属于实物型信息资源的是(B)。
A.数据库B.样品
C. 图纸D. 书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空,每空1分,共5分。
1.二次信息属于记录型信息资源。
2. 信息资源管理的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信息组织
答: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1分),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1分),使信息从无需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1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以阅读一本书为例,说明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
答:信息资源的具有共享性是指其资源利用者在资源利用上不存在竞争关系(2分)。以阅读一本书为例,某人阅读一本书时,他从这本书中获取的知识内容(或称信息量)并不会因为其他人已经阅读而受到影响(2分),也不会对将要阅读这本书的其他人产生影响(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从便于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角度出发,信息资源可以划分为哪些主要类型?论述这些信息资源类型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从便于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角度出发,信息资源可以划分为记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智力型信息资源、零次信息资源。(2分)
记录型信息资源: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等)和各种现代介质(如磁盘、光盘、缩微胶片等)记录和存贮的知识信息,如各种书籍、期刊、数据库、网络等。(2分)
实物型信息资源: 这是用实物本身来贮存和表现的知识信息,如某种样品、样机,它本身就代表一种技术信息。(2分)
智力型信息资源: 这类信息资源主要表现为人脑存贮的知识信息,包括人们掌握的诀窍、技能和经验,又称为隐性知识。(2分)
零次信息资源: 这类信息资源是指各种渠道中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2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1.案例:
李家峡水电站是由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和西北陕、甘、宁、青共同投资合建的特大型水力枢纽工程,该厂每天承担着大量的业务,并分析、整理着海量的数据。为了对整个电厂实施信息化管理,李家峡水力发电厂与长天企业合作,进一步完善其电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长天企业在系统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李家峡水力发电厂现行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分析、研究,设计并开发一个覆盖电厂大部分管理职能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和电网实时信息进行决策服务,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从而推动了电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根据系统总体逻辑模型,遵循功能相对独立并考虑到业务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同时结合李家峡水力发电厂的实际需求,长天将李家峡水力发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设备管理子系统、检修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计划管理子系统、安全监察子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综合查询子系统等。
问题:
(1)结合案例,论述企业信息系统的综合性网状结构。
(2)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阶段各有哪些工作内容?
答:⑴职能型的纵向信息分系统和层次型的横向信息分系统共同组成了企业信息系统的综合性网状结构(2分)。表现为:首先,它是由几个对应于企业业务子系统的纵向信息分系统构成,如供销信息分系统、科技信息分系统、财务信息分系统等(2分);其次,企业信息系统在横向的层次结构也是综合性的,对应到最高决策层、中间管理层、基础业务层(2分)。
⑵ 统设计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系统总体设计:包括确定系统目标、建立概念模型、考虑约束条件(1分);系统评价:对系统总体设计的备选方案进行评价和选择(1分);系统详细设计:在系统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具体地着手建立系统个,力争保证系统目标的实现。(1分)
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人员培训,系统测试,系统转换。(1分)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今天关于“90年代自考教材变化大吗”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90年代自考教材变化大吗_90年代自考教材变化大吗知乎由自考帮手网自考信息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90年代自考教材变化大吗_90年代自考教材变化大吗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