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国家教育部副部长)
- 自考资讯
- 2023-07-02 17:03:48
2023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简称高招通知),对促进教育公平,高考改革,加强高校考试招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等工作提出了意见。
事实上,近年来,每年初教育部下发的教学[202X] 1号文件都是关于做好当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可见高校招生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政策文件之所以会公开发布,说明它不仅事关教育考试部门、高校中学等单位,也和我们每一位考生和家长息息相关。
2023年的高招通知与2022年比,同样是大概分成了考试组织(考试招生管理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高考改革、招生规范管理、宣传服务等五大部分内容,进一步看,今年的高招通知共有18小点,比去年多了4点,字数多了100多字,整体来说内容更加丰富详实,下面张老师选取了几个和咱们学生、家长密切相关的内容和大家一起来重点看看:
一、鼓励专项计划纳入普通类批次平行志愿投档
专项计划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三大专项,包括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
国家专项计划,面对脱贫地区定向招生;
地方专项计划,面向各省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
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边远、原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以山东省为例,是在普通类特殊类型批填报志愿,安排1次志愿填报,设1个高校志愿、6个专业志愿及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三大专项对于符合要求且分数段又合适的学生来说是性价比很高的,可以比普通学生降一定的分数上同样的学校和专业。在很多省份,这些专项计划是单独批次招生,能填报的志愿较少,且是梯度录取,即志愿优先,遵照分数。这种模式下其实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友好,容易滑档。而23年高招通知里提到的鼓励将专项计划纳入有关高校普通类招生批次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则可以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减少了一个投档录取批次,无论是对组织方还是考生都相当于都简化了志愿填报和投档流程,另一方面对于符合专项计划的考生,尤其是在山东、辽宁、河北等专业 院校模式的省份,可以充分利用优势多填几个专项招生的志愿,能拥有更多机会。因此对考生来说这一政策应该是利好的。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继续延续上一年通知中的意见,从2023年开始,往年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专项计划报考资格,这意味着其实从去年开始如果你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话,那今年就已经失去了再次报专项计划的资格。机会只有一次,因此今年及往后的考生也同样需要慎重!
二、强基计划,宁缺毋滥!
在最近几年的高招通知上都有专门的小点留给强基计划,在今年的文件中,特别使用了“宁缺毋滥”这四个字,强调要坚持试点工作定位,进一步优化招生程序,提高选拔质量。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规范管理,严格选拔标准。事实上,从历史数据看,在招生计划没变的情况下,2022年报名强基计划的总人数相比2021年下降超过50%,这意味着考生和家长对志愿填报回归理性,名校光环虽“香”,但专业是否合适,未来发展前景是否看好也是重要因素。越是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招生越是要更加严格,提高标准,选出真正对基础学科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可以预见今年强基计划招生院校数和计划数大概率不会扩大,并且选拔程序和考核内容可能会进一步严格。
三、扭转以分评人、以分评校倾向,任重道远!
扭转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不是最近才提的,其实相关的要求很早就已经提出。要求学校不准对“高考状元”、“高分考生”等进行炒作,甚至“高考升学率”也不让宣传,然而作为当前评价一所中学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学校不直接说升学率三个字,但用其他方法替代,有的方法甚至让人啼笑皆非。适当的管控是必要的,但是在升学途径还相对单一,高中教学评价体系仍然主要仍然主要得看高考成果的当前,相关的数据情况学生、家长想知道,学校也想让人知道,完全靠堵是很难堵住的。相对来说扭转以分数线评价高校的倾向可能相对来说要容易一点,因为对于高校的评价标准本身就比中学要复杂的多,毕业就业情况、考研率、升学率、地理位置、科研水平、大学排名等等都可能会影响学生、家长对高校“好坏”的判断,但即便如此,高校还是异常重视每年的投档线,为了保证自己的最低投档线不降会采取各类“小手段”,比如将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放在一个专业组内等等,常常让人无奈。
四、加强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与22年高招通知相比,23年高招通知关于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这部分内容单独写了一点,可见有关部门对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更加重视。还记得以前信息技术不发达时候,填报志愿就是一人发一本大厚本,然后学生回家和爸妈天天翻,查往年分数来看应该怎么报,学校老师给不了太多帮助,本省相关高校能够来自己高中开个招生讲座就很不错了,有的还得赶到其他高中去旁听。但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信息渠道可以让考生和家长了解院校、专业以及往年录取数据等信息,但是网上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而且就算都是真的作为小白可能也无法理解那些头衔、指标的含义或含金量,需要有专业人士指点。本文件要求政府、考试机构和学校为考生提供公共服务,高考后,尤其是出分后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公共资源,如果觉得这些公共服务还不能够满足自身要求,想再专门找一些更专业的人事帮忙指导志愿填报的话,一定要找准合法正规的咨询机构,签订合同保障自身权益,一旦发现疑似诈骗活动及时举报。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国家教育部(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由自考帮手网自考资讯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国家教育部(国家教育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