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据学自考教材_刑事证据学自考视频
- 自考报名
- 2025-01-02 21:39:10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刑事证据学自考教材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刑事证据学自考教材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文章目录列表:
1.2001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证据学试题2.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证据学试题
3.江西自考公安管理专业考试科目有哪些?
4.自考警察需要学哪些知识(详细)
5.犯罪学一自考教材?
6.河南自考论文题目
2001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证据学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英美证据法中,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
A.证据确实充分B.盖然性占优势
C.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D.无合理怀疑
2.刑事证据区别于一般证据的最显著标志是()
A.客观性B.关联性C.合法性D.时间性
3.以物证的形态分类,可以把物证分为()
A.宏观物证、常态物证、微量物证B.特征物证、属性物证、状态物证
C.固定物证、液体物证、气体物证D.视觉物证、嗅觉物证、触觉物证、听觉物证
4.下列人员中,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只有()
A.被害人B.公诉人C.证人D.刑事被告人
5.甲、乙二人共同犯有盗窃罪,在审理的过程中,甲在供述了盗窃罪行后,又揭发了乙还曾 犯有强*罪。甲对乙犯强*罪的揭发属于()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B.准证人证言
C.实质意义上的证人证言D.既属于口供又属于证言
6.鉴定结论要具备法律效力,必须()
A.由鉴定人签名B.由鉴定机构盖章
C.由鉴定机构负责人签名D.由聘请鉴定人的专门机关负责人签名
7.在下列关于直接原则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直接原则即言词原则
B.直接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定案时必须具有直接证据
C.直接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诉讼原则
D.直接原则是由言词原则所派生出来的一项诉讼原则
8.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应存入诉讼案卷永久保存的是()
A.刑事案件中的物证B.刑事案件中的视听资料
C.刑事案件中的文字证明材料D.刑事案件的各种实物证据
9.审查判断证据的任务是()
A.对个别证据的审查判断及对全案证据的综合审查判断
B.逐证审查判断
C.综合审查判断
D.对全部证据的审查判断及对关键证据的重点审查判断
10.在下列关于举证责任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刑事诉讼中,证人是承担举证责任的主体
B.在某些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也须承担举证责任
C.刑事诉讼中的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不承担举证责任
D.举证责任不涉及刑事案件被告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我国实事求是证据制度的基本规则包括()
A.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
B.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C.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
D.询问证人,应当告知他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
E.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12.以下关于证据客观性的理解,正确的有()
A.一切诉讼证据,都是伴随案件进展而出现的实物、痕迹或反映现象
B.任何诉讼证据,都是不依赖办案人员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C.所有证据都是不依赖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纯客观的东西
D.证据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独立存在
E.证据是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内容包括()
A.自首B.坦白C.供认
D.申辩E.攀供
14.鉴定人的诉讼权利主要有()
A.有权了解送鉴材料的来源
B.有权接受当事人的聘请进行鉴定
C.有权要求提供足够的材料
D.有权拒绝鉴定
E.有权拒绝当庭回答当事人提出的疑问
15.以下勘验、检查行为,符合法律要求的是()
A.侦查阶段进行勘验、检查应由侦查人员主持
B.侦查人员勘验、检查时,必须持有侦查机关的证明文件
C.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须经死者家属同意,公安机关才能解剖
D.对于被害人、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认为有必要可以强制进行人身检查
E.侦查人员认为有必要,可以自行决定进行侦查实验
16.在下列关于书证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情的实物证据
B.收证是言词证据
C.书证必须表现为书写的文字材料
D.书证可能成为证明案情的直接证据
E.特别书证是指在制作程序上有特别要求的书证
17.言词证据形成过程的阶段包括()
A.感受B.判断C.综合
D.记忆E.复述
18.现场目击者指认出犯罪分子并陈述犯罪过程的证言属于()
A.间接证据B.直接证据C.原始证据
D.传来证据E.言词证据
19.在下列关于刑事诉讼证明主体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刑事诉讼证明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中的当事人
B.刑事诉讼证明的主体是诉讼中的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C.刑事诉讼证明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中的其他诉讼参与人
D.刑事诉讼证明的主体承担不同的证明责任
E.刑事诉讼证明的主体承担相同的证明责任
20.法律推定的意义在于()
A.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活动
B.可以通过其核实证据
C.可以消除对于某些无法证明的必须举证的困难
D.可以使有关当事人合理分担举证责任
E.可以扩大证据材料来源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刑事证据制度同刑法的关系是_______的关系。
22.证人所作的判断性陈述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体验性判断,另一类是_______判断。
23.对于被依法拘留或者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必须在其被拘留或逮捕后的_______小时内进行 第一次讯问。
24.进行侦查实验时,应当禁止一切造成危险、_______或者有伤风化的行为。
25.视听资料的内容是记录与储存的_______.
26.揭露犯罪和证实犯罪,控诉证据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不允许存在脱漏的环节, 也不允许在控诉证据中存 _______的现象。
27.实物证据是以各种实物、痕迹、图形符号等载体和客观上存在的_______为表现形式的证 据。
28.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方法是_______的。
29.在诉讼法上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强调控诉方的_______.
30.对于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说服自诉人撤回 自诉,或者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法定证据制度
32.微量物证
33.攀供
34.传来证据
35.证明对象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司法实践中询问证人应注意的问题。
37.简述鉴定人应具备的条件。
38.视听资料具有哪些特点
39.简述收集物证、书证的主要方法。
40.简述证据排列组合的原则与方法。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述我国刑事诉讼不同诉讼阶段的证明要求。
42.试论刑事证据的合法性。
全国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事证据学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03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D2.C3.C4.A5.C
6.A7.D8.C9.A10.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ABCDE12.AB13.ABCDE14.ACD15.AB
16.ADE17.ABDE18.BCE19.AD20.AC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双向保护22.意见性23.24
24.侮辱人格25.信息26.互相矛盾
27.自然状况28.推断29.举证责任30.裁定驳回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法定证据制度就是对各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一概由法律预先作出规定,要求法官必须按照法定的规则来审查判断证据的一种证据制度。
32.是指不能被人感官所发现,必须借助于科学仪器才能发现、提取和送交鉴定的体积 微小的物证。
33.是指检举、揭发同案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事实的供述形式。
34.是指并非直接来自原始出处,而是经过了转手、传抄的第二手或第二手以上的证明材料。
35.又称为待证事实,是指在诉讼中需要由司法人员和当事人使用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①法律允许证人提供书面证词,但一般仍应对证人进行口头询问,在问明情况后再让其书写,而不应不经询问就让证人书写书面证词。
②询问证人,事先应作必要的准备,大体了解证人与本案及案件当事人是否有某种利害关系,是否对作证存有疑虑,以便有针对性的作思想工作,使询问收到预期的效果。
③询问证人时,应对证人和蔼、客气一些,尽可能创造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使证人解除顾虑进行陈述,不得对证人进行训斥或侮辱人格。证人如不愿作证,应对其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④询问证人时,应先让他自由陈述,然后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向他提供出有关问题,要求证人讲明实际情况。不应事先划框框、定调调,引诱证人按办案人员的分析判断“顺杆爬”,更不能对证人进行刑讯逼供。
37.①具有专门知识和必要的鉴定手段;
②与鉴定涉及的案件及案件当事人无利害关系;
③鉴定人必须是由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的。
38.①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逼真性。
②具有直感性。
③具有动态连续性。
④视听资料由人来制作和运用,可能被用以制造伪证。
39.①犯罪现场的勘验、检查。
②搜查、扣押。
③合法邮检。
④深入群众调查。
40.①原则是:如果指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数罪,那么对每一个罪,都应有一组完整的证据。在每一组证据中,一般应把证明同类问题的证据材料排列在一起。先排直接证据,后排间接证据。
②证据排列组合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按作案时间的先后次序排列,二是按所犯 罪行轻重,适当排列。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①刑事诉讼证明要求又称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任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案件事 实的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或标准。
②立案阶段的证明要求是:“认为有犯罪事实”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③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了对于现行犯和重大嫌疑分子先行拘留的七种情形,只要能够证明具备了七种情形之一,公安机关即可对现行犯和重大嫌疑分子先行拘留。
④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二是可 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三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只要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就达到了对逮捕的证明要求。
⑤侦查终结时,必须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要求。
⑥提起公诉的证明要求:对于本案的犯罪事实必须全部查清,并取得充分确实的证据,以便对被告人正式提出指控和出庭支持公诉。
⑦法律对审判阶段的证明要求:要判决被告人有罪,必须对全部案件事实都查 证清楚,对判决认定的事项,都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加以证明。对认定犯罪的所有证据,都必须在法庭上公开出示并进行质证。经查证属实,对案件确证无疑 后,才能据以作出合法而有根据的判决。
42.一、证据合法性的基本含义
刑事证据必须是由司法机关或者当事人、辩护人等依据法定程序收集的事实。反之,采取非法手段收集的材料,即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难以成为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证据。
二、刑事证据应具有合法性的主要理由
1.理论依据
①是由刑事诉讼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②作为诉讼证据,仅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还是不够的,这只是具备了“证据能力”,它还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和具备必要的“规格”。
2.法律依据
各国的诉讼法一般都对哪些材料可以作为诉讼证据,哪些东西不能成为诉讼证据做出明确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表现形式,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等作了若干规定。
3.事实依据
司法实践中,一般说来,凡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证明材料,均不能成为诉讼证据。
三、坚持刑事证据必须具有合法性的实际意义
可以防止非法取证现象,保证办案质量。?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证据学试题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事证据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7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事诉讼证据区别于一般证据的最显著标志是( )
A.客观性
B.关联性
C.时间性
D.合法性
2.与纠问式诉讼相适应的证据制度是( )
A.法定证据制度
B.神示证据制度
C.罪从供定的证据制度
D.察言观色的证据制度
3.下列规则中,不属于规范采证程序规则的是( )
A.意见证据排除规则
B.交叉询问规则
C.当庭认证规则
D.疑罪从无规则
4.物证的基本特征是( )
A.客观性、思想性、确定性
B.客观性、思想性、间接性
C.客观性、特定性、间接性
D.客观性、特定性、思想性
5.下列询问证人的程序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询问证人一般应当通知证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B.询问不满18岁的证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C.对拒不作证的人可以强制其作证
D.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
6.以下关于勘验、检查笔录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勘验、检查笔录属于言词证据
B.勘验、检查笔录不是独立的诉讼证据
C.勘验、检查笔录是对物证的一种固定方式
D.勘验、检查笔录是指文字记录
7.侦查人员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强制进行人身检查的对象是( )
A.被害人
B.犯罪嫌疑人
C.证人
D.被告人
8.以下关于实物证据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实物证据即物证
B.实物证据一般只能从“静态”上反映案件某一局部的事实
C.实物证据包括鉴定结论
D.实物证据都是间接证据
9.侦查终结时的证明标准是( )
A.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B.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C.犯罪事实清楚,证据之间没有矛盾
D.主要犯罪事实基本查清
10.下列关于收集证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收集证据是法律赋予司法机关的职责
B.收集证据活动只存在于侦查阶段
C.收集证据是当事人的诉讼义务
D.承办刑事案件的律师收集证据具有强制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神示证据制度的证明方法主要有( )
A.起誓
B.水审
C.火审
D.铁审
E.决斗
12.下列规则中属于证据证明力的规则有( )
A.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B.证据开示规则
C.传闻证据规则
D.证据规则
E.补强证据规则
13.以下关于证人资格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证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B.证人必须是知情人
C.证人必须是当事人以外的人
D.承办本案的司法工作人员不能作为本案中的证人
E.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的人不能作证人
14.国家明确限定只能由指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事项包括( )
A.某些药品的鉴定
B.农药的鉴定
C.指纹的鉴定
D.足迹的鉴定
E.毒药的鉴定
15.鉴定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
A.具有专门知识
B.具有必要的鉴定手段
C.与鉴定涉及的案件及当事人无利害关系
D.具有专业技术高级职称
E.由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
16.下列证据,属于原始证据的有( )
A.犯罪现场遗留的尸体、物品、痕迹
B.犯罪现场的照片、模型
C.被害人陈述
D.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E.根据证人提供的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所制作的模拟画像
17.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言词、直接原则的贯彻体现在( )
A.将开庭前对公诉案件的实质性审查改为程序性审查
B.克服了控审不分等弊端
C.赋予了合议庭审判权
D.理顺了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的关系
E.废止了由法官出示物证等做法
18.一般情况下,下列证据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 )
A.被害人指认犯罪分子的陈述
B.在犯罪嫌疑人家中发现的赃款、赃物
C.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
D.某些能够再现犯罪经过的视听资料
E.指认出犯罪分子并陈述犯罪过程的目击者证言
19.“有关犯罪的事实”是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证明对象,其内容包括( )
A.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等
B.是否具有排除行为违法性或可罚性的事实
C.被告人的一贯表现
D.案件中的某些证据材料
E.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20.下列关于举证责任的转移与倒置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查处刑讯逼供案件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B.举证责任转移由法官酌定
C.举证责任倒置是法律规定的
D.举证责任转移是就整个罪的举证责任而言的
E.举证责任倒置只涉及部分案情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刑事诉讼证据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要受到时间的限制、会受到_______的制约、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
22.司法认知的主体限于_______。
23.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应当是遭受犯罪行为_______侵害的人。
24.已经结案的被告人为正在审理的案件作证,可视为_______。
25.询问证人,应当告知他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_______要负的法律责任。
26.人民法院只应承担证明责任,而不承担_______责任。
27.从产生的方式看,事实推定来自于司法人员根据_______的逻辑推理。
28.诉讼证明的主体包括国家司法机关和_______。
29.在诉讼法上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强调_______的举证责任。
30.侦查实验时,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险、_______或者有伤风化行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证据能力
32.视听资料
33.辩护证据
34.法律推定
35.逻辑推理法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司法实践中使用书证容易发生的偏差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37.简述根据若干同案被告人的一致供述认定案件中部分事实的情况。
38.鉴定结论有哪些特点?
39.简述传来证据的证明作用。
40.简述忽视对物证、书证以及言词证据固定、保全造成的危害。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论在司法实践中确认某一证据是否可信、可用需要审查的内容。
42.试论对证据进行科学有序排列组合的原则与方法。
江西自考公安管理专业考试科目有哪些?
公安管理(本科)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30401 一、考试课程及学分 序号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1必 考 课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2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34729大学语文4 40015英语(二)14 50369警察伦理学6 60235犯罪学6 70370刑事证据学6 80371公安决策学5 90372公安信息学6 100373涉外警务概论5 加试课0859警察组织行为学5不考英语(二)的加考该三门课程 0860公安行政诉讼4 0861刑事侦查情报学5 必做6999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总学分58 二、报考条件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专科毕业的公安干警(含铁路、交通、林业、民航公安民警)、武装警察。 三、学习书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版)。 3.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徐中玉、陶型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4.英语(二)《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警察伦理学《警察伦理学》,高德原、周永玲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版)。 6.犯罪学《犯罪学教程》,宋浩波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版)。 7.刑事证据学《刑事证据学》,崔敏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版)。 8.公安决策学《公安决策学》,孟宪文主编,警官教育出版社。 9.公安信息学《公安信息学》,孟宪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版)。 10.涉外警务概论《涉外警务概论》,向党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版)。 11.警察组织行为学《警察组织行为学》,孙娟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版)。 12.公安行政诉讼《公安行政诉讼》,孟昭阳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3.刑事侦查情报学《刑事侦查情报学》,于凤玲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自考警察需要学哪些知识(详细)
自学考试的绝大部分专业一般都是分为专科段和本科段,不知道你想了解公安管理专业的那个时段的课程?
该专业的主要课程:公安管理(专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宪法学(一)、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公安学基础理论、公安秘书学、公安管理学、治安管理学、刑事侦查学、保卫学、预审学、公安法规
公安管理(本科段):
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大学语文(本)、犯罪学(一) 、宪法学(一)、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公安学基础理论、公安管理学、警察伦理学、刑事证据学、公安决策学、公安信息学和涉外警务概论 (2门选考1门)、计算机应用基础、警察组织行为学 、 公安行政诉讼、刑事侦查情报学 、英语(二) 、公安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犯罪学一自考教材?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犯罪学一自考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
公安管理本科复习资料北京2008年自考公安管理专业指定教材更多内容请访问:中国教育在线自考频道特色栏目:自考辅导专家团08年下半年各地自考报名时间及课程安排 高教自学考试毕业办理指南 自考各类免考科目一览表最新公布成绩查询信息:湖南 山东济南 上海 青海……>>更多 自考辅导名师谈10月公共政治课改革2008年4月自考试题及答案 各地自考报名收费标准 7月自考邓论时事政治复习 10月起公共政治课调整专业代码:01C1303 专业名称:公安管理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出版社 版本 作者00015 英语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高 远00235 犯罪学 犯罪学教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宋浩波00354 公安学基础理论 公安学基础理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柳晓川 许新源00356 公安管理学 公安管理学基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杨建和 张 光00369 警察伦理学 警察伦理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高德原 周永玲 杜晋丰00370 刑事证据学 刑事证据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崔 敏00371 公安决策学 公安决策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王明新 王 光00372 公安信息学 公安信息学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孟宪文00373 涉外警务概论 涉外警务概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向 党00859 警察组织行为学 警察组织行为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孙 娟00860 公安行政诉讼 公安行政诉讼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孟昭阳00861 刑事侦查情报学 刑事侦察情报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于凤玲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08年版 王顺生 李 捷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08年版 卫兴华 赵家祥04729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徐中玉 陶型传1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人民
公安管理本科复习资料北京2008年自考公安管理专业指定教材更多内容请访问:中国教育在线自考频道特色栏目:自考辅导专家团08年下半年各地自考报名时间及课程安排 高教自学考试毕业办理指南 自考各类免考科目一览表最新公布成绩查询信息:湖南 山东济南 上海 青海……>>更多 自考辅导名师谈10月公共政治课改革2008年4月自考试题及答案 各地自考报名收费标准 7月自考邓论时事政治复习 10月起公共政治课调整专业代码:01C1303 专业名称:公安管理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出版社 版本 作者00015 英语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高 远00235 犯罪学 犯罪学教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宋浩波00354 公安学基础理论 公安学基础理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柳晓川 许新源00356 公安管理学 公安管理学基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杨建和 张 光00369 警察伦理学 警察伦理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高德原 周永玲 杜晋丰00370 刑事证据学 刑事证据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崔 敏00371 公安决策学 公安决策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王明新 王 光00372 公安信息学 公安信息学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孟宪文00373 涉外警务概论 涉外警务概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向 党00859 警察组织行为学 警察组织行为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孙 娟00860 公安行政诉讼 公安行政诉讼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孟昭阳00861 刑事侦查情报学 刑事侦察情报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于凤玲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08年版 王顺生 李 捷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08年版 卫兴华 赵家祥04729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徐中玉 陶型传1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 人民
自考用人教版教材可以吗自考教材有什么?自考用人教版教材可以吗自考那要看你是要考成教呢?还是自考。
狭义犯罪学与广义犯罪学有什么区别?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
河南自考论文题目
自学考试公安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一、公安管理方向
1、 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效能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
2、 公安机关大接访工作效果分析
3、 公安派出所警务管理机制研究
4、 试论基层公安机关走出经费保障困境的长效机制
5、 试论公安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与模式
6、 跨地区、多警种的警务协作模式研究
7、 基层公安机关机构改革的设想
8、 关于公安机关警务协作中的统一指挥问题研究
9、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警察职能演变
10、 社区安全设施建设与犯罪预防绩效
11、 试论农村警务改革与发展战略
12、 论警察巡逻体制创新
13、 从公共管理视角谈社区警务的发展模式
14、 论新世纪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途径
15、 论警察权力的道德约束机制
16、 警务责任工作机制研究
17、 论公安机关服务理念与勤务制度创新
18、 试论构建服务型公安机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19、 论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
20、 关于公安民警实践执法为民思想的思考
21、 论奖励激励在警察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22、 基层公安机关勤务制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
23、 试论对公安领导者权力运用的监控
24、 论警察激励机制的构建
25、 关于基层公安机关管理层级设置的思考
26、 论提高基层公安实战部门工作质量的途径
27、 论提高基层公安实战部门绩效的工作机制
28、 论公安经费开支的监督
29、 论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
30、 试析公安机关的政府采购管理
31、 浅谈公安机关警务保障体系的完善
32、 当前公安机关经费保障与现实需求分析
33、 论适应国家财政改革的公安财务管理
34、 论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
35、 浅析当前公安机关装备保障与使用
36、 节约型公安机关建设之研究
37、 试论公安装备配备的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
38、 公安机关执行新财政收支科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9、 试论公安装备配备标准体系
40、 论岗位责任制对公安管理的作用
41、 当前公安机关推行目标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42、 公安民警工作满意度分析
43、 试论增强公安机关群体凝聚力的途径
44、 试论公安新闻发布会的有效组织
45、 论质量管理在公安机关的应用
46、 应对警务危机之策略
47、 公安机关危机公关之对策
48、 关于基层公安实战部门工作绩效的评价
49、 论公安机关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及其引导策略
50、 如何构建公安机关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51、 浅谈公安机关组织结构改革与创新
52、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53、 关于公安机关优抚制度的思考
54、 社区民警角色分析与工作技能要求
55、 我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56、 从市政管理看城市警察职能
57、 街面巡逻见警率与反应时间研究
58、 关于公安派出所绩效考核的思考
59、 论公安管理的效率增进
60、 浅谈公安领导体制改革和创新
61、 试论警务公开与公安组织绩效提升
62、 试论公安指挥中心职能
63、 社会治安预警机制研究
64、 试论公安领导力
65、 试论公安领导者如何有效地使用权力
66、 论公安统计对公安决策的意义
67、 政府应急管理框架下的公安应急体制研究
68、 公安机关应急管理的任务、特点和对策
69、 关于公安决策咨询机制建设
70、 论公安领导决策艺术
71、 论公安统计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72、 我国公安指挥体系研究
73、 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因素分析和预警机制建设
74、 试论公安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保障
75、 试论紧急警务现场指挥的情报信息工作
76、 紧急警务现场态势评估方法研究
77、 公安决策创新与超优目标设计思想探究
78、 试论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管理的社会合作机制
79、 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
80、 论适应动态社会治安管理要求的公安统计工作改革
81、 公安指挥的情报信息保障系统研究
82、 公安派出所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83、 试论警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
84、 人口管理信息化研究
85、 论公安机关信息资源开发
86、 论公安信息系统对于提高警力的意义
87、 电子警务与电子政务关系研究
88、 关于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
89、 试论公安信息安全管理
90、 公安信息标准化研究
91、 电子警务若干问题研究
92、 网络环境下的治安问题研究
93、 公安组织评价基本技术方法研究
94、 电子警务实施办法研究。
95、 公安机关办公自动化研究
96、 论公安信息化与警务效能提高
97、 电子警务工作模式研究
98、 公安组织评价基本要素研究
99、 城市公安综合信息系统研究
100、 电子警务与公安管理创新
101、 国外警察信息化建设研究
102、 论如何实现公安管理工作信息化
103、 警务协同的内容与方式研究
104、 公安机关紧急警务处置现场指挥问题研究
105、 公安指挥处警预案研究
106、 警务协作中指挥关系研究
107、 论指挥中心在公安指挥中的作用。
108、 公安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研究。
109、 论如何提高公安指挥的有效性
110、 公安指挥机制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111、 论公安机关警务协作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
112、 论公安指挥模拟训练系统开发
113、 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现状分析及改进
114、 论加强公安监督的途径
115、 关于当前警务督察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116、 论公安机关领导干部行政问责制度建设
117、 如何加强对公安机关“一把手”的监督
118、 用权变理论管理警察人力资源——对警力不足的思考
119、 关于公安机关警种合理设置的思考
120、 基层公安机关行政改革研究
121、 公安机关行政权威流失问题研究
122、 关于警力下沉的理性思考
123、 关于公安机关开展基层基础建设的战略思考
124、 现代国家构建理论与公安行政改革新思路
125、 试论和谐社会与公安执法改进
126、 论公安机关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
127、 论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作用
128、 论公安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创新
129、 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
130、 论“战训合一”的公安教育培训模式
131、 公安机关人才选拔机制研究
132、 公安民警考核方法研究
133、 公安民警职位分类研究
134、 实习警察职业资格的标准和认定形式
135、 公安民警素质结构分析
136、 公安机关“从优待警”保障机制研究
137、 论新时期公安文化建设途径
138、 公安行政职能转变研究
139、 关于构建服务型警务模式之我见
140、 论外国警察教育训练工作的启示及借鉴
141、 试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基础工作
142、 警察权力腐败现象透析
143、 对公安机关末位调整措施的思考
144、 论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结症及解决途径
145、 论警察权力运行规范与制约
146、 如何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
147、 论公安机关内部监督机构的整合
148、 关于当前公安监督工作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149、 试论警务督察工作机制的发展与完善
150、 论现场督察的实施
151、 论警务督察效能的提高
152、 如何构建公安机关惩防腐败体系
153、 如何加强对基层公安领导的监督
154、 论公安行政执法监督
155、 基层公安机关培训工作效果评估
156、 试论公安行政伦理
157、 构建学习型警队的条件分析
158、 警察绩效评估的价值分析
159、 试论警察绩效“评估链”
160、 试论社会公众见义勇为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161、 警力下沉的经济学分析
162、 基层公安民警思想状况研究
163、 试论公安行政人格的完善
164、 对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公正问题的思考
165、 暴力袭警与警察执法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166、 试论公安机关的服务性职能
167、 论公安机关腐败治理体系建设
二、刑事证据学方向
168、 试论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特点和评价
169、 论我国封建社会证据制度的基本特点
170、 试论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171、 自由心证原则与判断证据的标准
172、 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立法构想
173、 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特点
174、 试论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175、 论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原则
176、 论“无罪推定”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具体运用
177、 无罪推定的真实内涵探究
178、 论证据不足不起诉案件的证据运用
179、 论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贯彻与背离
180、 试论疑罪从无原则的具体适用
181、 任何人不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程序保障
182、 试论刑事疑案及其处理
183、 从国外立法看我国的无罪推定制度
184、 试论刑事证据的基本属性
185、 对刑事证据概念的反思
186、 证据关联性含义及其判断
187、 试论证据的关联性
188、 试论证据的关联性及查案适用
189、 试论刑事证据的合法性及其制度完善
190、 刑事诉讼证据能力初论
191、 论刑事证据的证据能力对证明力的影响
192、 试论证明力强的证据和证明力弱的证据
193、 试论证据意识
194、 论物证
195、 试论物证的概念及其证明力的特点
196、 试论现场微量物证的侦破作用
197、 论书证收集的程序保障
198、 论书证
199、 试论书证及其证明力的特点
200、 论证人资格问题
201、 论幼年证人的资格
202、 试论刑事诉讼中证人拒不作证的问题
203、 证人拒证行为的性质及法律对策
204、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不出证法律责任的探讨
205、 刑事案件证人拒证追究制的立法构想
206、 论公民免证权
207、 证人作证义务初探
208、 试论强制证人作证的合理性
209、 完善证人作证制度的立法构想
210、 试论证人证言的两重性
211、 论非证据性证人陈述的排除
212、 论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
213、 建立与完善证人保护制度问题研究
214、 论证人证言的特点与运用
215、 证人证言失真原因及对策研究
216、 试论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
217、 警察出庭作证若干问题的研究
218、 试论单位或组织出具刑事证言的违法性
219、 试论被害人陈述证明力的特点
220、 对强奸案中被害人陈述的证明力初探
221、 试析被害精神病人陈述的法律效力
222、 试论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及审查判断
223、 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224、 浅谈同案犯口供的法律性质及证明作用
225、 试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证据价值
226、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攀供问题探究
227、 试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自白
228、 证明责任与犯罪嫌疑人如实陈述
229、 论口供的特点与运用
230、 试论“零口供”与沉默权的关系
231、 毒品犯罪案件中口供的鉴别与认定
232、 试论“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原则
233、 试论刑事诉讼中的口供规则体系
234、 论我国口供补强证据规则
235、 试论询问笔录、调查笔录的法律性质
236、 试论司法精神病鉴定的证明作用
237、 试论鉴定结论证明力的特点和审查判断
238、 试论我国的鉴定人制度
239、 试论鉴定人的法律地位及其责任
240、 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立法完善之构想
241、 试论测谎结论的证据能力和价值判断
242、 浅谈测谎技术在侦查领域中的运用
243、 关于测谎及其结论的争议与评析
244、 论指纹检验技术在侦破案件中的作用
245、 刑事鉴定结论若干问题辨析
246、 刑事诉讼中鉴定的性质和范围
247、 试论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及其证明力
248、 试论视听资料在侦查中的运用
249、 视听资料证据的收集与运用
250、 论视听资料在诉讼中的意义及应用
251、 试论视听资料的含义及其证明力
252、 论私录视听资料的证据价值
253、 论私录视听资料的排除与采信
254、 论计算机数据的证据价值
255、 试论电子证据的收集与固定
256、 试论电子数据信息的证据效力
257、 试论网络犯罪的证据收集及其采信规则
258、 电子证据规则体系研究
259、 试论刑事证据的分类
260、 试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261、 试论刑事诉讼中的传来证据
262、 试论传闻证据及其排除法则
263、 试论传闻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264、 试论传闻证据规则的含义和价值
265、 试论直接证据及其运用规则
266、 试论间接证据及其运用规则
267、 试论间接证据证明力的特点
268、 试论间接证据的证明方法
269、 如何运用间接证据认定犯罪事实
270、 试论间接证据在预审中的作用
271、 论言词证据及其运用规则
272、 论言词证据的审查判断
273、 试论辩护证据及其运用
274、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
275、 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276、 论刑事诉讼的免证事实
277、 试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278、 试论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
279、 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280、 论证据确实充分的客观标准
281、 试论刑事证明标准的层次性
282、 试论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
283、 论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承担
284、 论刑讯逼供的危害、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285、 论刑讯逼供的危害性及其防范对策
286、 关于严禁刑讯逼供的几个问题
287、 严禁刑讯逼供若干问题探讨
288、 高科技取证与严禁刑讯逼供
289、 论侦查阶段律师收集证据权
290、 试论违法取得证据材料的证据能力
291、 试论非法证据取舍的价值权衡
292、 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
293、 论刑事证据规则及其制度构建
294、 论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
295、 试论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效力
296、 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
297、 论我国刑诉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298、 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及其证明力辨析
299、 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研究
300、 浅议我国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
301、 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设想
302、 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研究
303、 对非法证据材料证明力问题的探讨
304、 刑事非法证据成因分析
305、 试论秘密取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306、 论取证难及证据制度之完善
307、 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
308、 沉默权移植与刑事证明标准的重构
309、 论沉默权制度的引进与借鉴
310、 试论沉默权对侦查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311、 试论沉默权
312、 试论审判阶段控方收集证据权
313、 论交通肇事案件的证据特点及其运用原则
314、 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的范围
315、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展示制度研究
316、 刑事证据展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7、 论再审证据的收集和运用
三、犯罪学方向
318、 非犯罪化研究
319、 犯罪学实证主义学派基本观点评价
320、 强制性环境对犯罪人人格特征的影响
321、 社会反应与犯罪的关系
322、 情景因素在犯罪行为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323、 社会化与少年犯罪
324、 犯罪统计的价值评断
325、 论社区警务与犯罪控制
326、 构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犯罪问题
327、 刑罚的预防犯罪价值
328、 预防犯罪的模式探讨
329、 被害预防在犯罪预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30、 当代刑事政策视野下的犯罪被害预防
331、 试论警察被害预防
332、 我国流动人口潜在被害性及其预防
333、 论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
334、 被害预防在犯罪预防体系中的地位
335、 网络接触中的被害性问题探讨
336、 创建无毒社区之理论与实践
337、 “无被害人犯罪”的预防机制
338、 家庭暴力与未成年人犯罪
339、 青少年暴力犯罪原因分析
340、 家庭结构变化与少年犯罪的相关性
341、 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犯罪现象探析及思考
342、 “两抢”案件频发的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343、 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344、 城市化和农村人口犯罪现况浅析
345、 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
346、 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及其完善
347、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348、 腐败的预防机制
349、 跨境有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及防范
350、 洗钱犯罪的预防与惩治
351、 涉网金融犯罪的特点、成因与防范
352、 网络成瘾与上网中的越轨行为
353、 网络黑客行为的定性分析与公共治理
354、 商业贿赂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355、 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行为的治理对策
356、 足球流氓的治理对策
357、 群体犯罪及其公安控制
358、 手机短信违法犯罪的治理对策
359、 互联网对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分析
360、 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
361、 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防范措施
362、 大学生激情犯罪的预防
363、 论“擂肥”违法犯罪及其控制
364、 高校犯罪预防模式研究
365、 社区矫正研究
好了,关于“刑事证据学自考教材”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刑事证据学自考教材”,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刑事证据学自考教材_刑事证据学自考视频由自考帮手网自考报名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刑事证据学自考教材_刑事证据学自考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