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学校 > 自考学校  > 

西安欧亚学院自考网 激荡40年,西安民办高校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

西安欧亚学院自考网 激荡40年,西安民办高校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图1)


作者|馍大师 出品|夹馍星球



最近几年,随着高铁站开通,再加上疫情影响,很多人可能忘了这样一个场景:


每年的8月份,如果你经过西安火车站,会看到站前广场上搭起一长排凉棚,门头上写着各种院校的名字。


棚前站着大声吆喝的人,类似“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棚内桌子上摆着厚厚的表格和宣传资料。


这是一年一度西安民办高校的招生大擂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战利品是那些没能考上大学的落榜生,他们将拿出家里的积蓄,来到这座古城的某个校园,度过三四年时光,以求毕业能找到一份工作。


曾经西安火车站民办高校招生盛况


西安是中国民办高校最为兴盛的地方之一。据最新数据,西安拥有民办本科院校20所,民办专科院校7所,位居全国前列,被称为“中国民办教育的硅谷”。


在这些院校中,有5所成立时间较早、实力相对雄厚的院校,是学子们的重要候选:


西安培华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学院。


名字听起来都很高大上,有一种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洋气”,但是后缀的“学院”二字又瞬间将其打回原形——毕竟不是“大学”。


这种矛盾性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它们不是常规企业,但必须依靠生源来盈利;它们是高校,但又没有获得公办高校的权益和福利。


几十年来,它们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又为什么能在陕西开枝散叶?



西安民办高校的发源,要追溯到1984年。


当年5月4日,在陕西省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沈慧俐,倡议创办一所女子大学,认为这是“振兴陕西的需要,解放妇女的需要”。


沈教授是著名流体力学专家,威望很高,她的提议获得各方认可。在西北工业大学的支持下,办学行动很快开展起来。


负责事务的人名叫姜维之,他提议将学校命名为“西安培华女子大学”。


为什么要加上“培华”二字?


其实早在1928年,西安就诞生了“第一女子平民职业学校”,1935年被国民政府纳入教育序列,并更名为“培华女子职业学校”,寓意为中华培养人才。


1949年,年轻的姜维之到培华任教。建国后,培华被保存下来,经多次改组后,成为西安市财经学校,姜维之也走上领导岗位,担任校长。


但在1956年,学校迁到了东北,成为国家统计局下属的“长春统计学校”。两年后,姜维之被打成右派,开始了20年的下放劳动生涯,直到1978年平反。


正是出于对早前经历的情怀,姜维之决定延续历史的血脉,重建基业。1984年8月,经陕西教育局批准,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正式成立。


培华女大,中为姜维之


因此,培华的建校史,虽然比不上西交大(1896年),但要长于西工大(1938年)、陕师大(1944年)等名校。


培华女大为“民办公助”性质,即“民间力量主办,公立学校帮助”。校园位于大学南路的原西安市十三中学,如果要上实验课,就借用不远处西工大的教室。


并且,它一开始就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教育,拥有官方认可的身份。


而接下来那些由私人创办的民办高校,就没有这个条件了。


培华女大成立不久,不远处的西安石油学院,一位教师的内心也在蠢蠢欲动,想踏上民办教育这条道,他的名字叫丁祖诒


丁祖诒对教育的情怀,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是南京人,少时学习成绩好,1957年参加高考时,本计划报考清华机电系,但因为政审原因,与大学失之交臂。


之后,他参加三线建设,来到西安电瓷研究所(今西电集团)工作。业余时间,他苦学多门外语,1973年去了一所中学当外语老师,还编撰了一本工具书《英语常用词用法手册》。


1983年,西安石油学院招聘教师,丁祖诒前去试讲,以深厚的外语功力,成功入职。半年后,就被提拔为英语教研室主任。在学校,他还发起成立了西安翻译工作者协会。


丁祖诒


对外开放后,来西安旅游的外国人增多,急需会说外语的导游人才。丁祖诒以翻译协会的名义,开了一个免费的导游培训班,招收了50名应届高中生。


经过一年学习,有43人获得了旅游局颁发的导游证,成功上岗。


接下来第二期他开始收费,招收了300名学员,大部分也都合格毕业。


看到势头良好,丁祖诒决定辞去公职,办一所全日制的大学。1987年9月,西安翻译培训学院正式成立,丁祖诒成为真正意义上陕西民办高校第一人。


当时随着经济发展,年轻人想上大学,社会也需要人才,而高等教育资源又不能充分满足这种需求,这就为民办教育创造了巨大的空间,是大势所趋


1987年,全国共有228万人参加高考,录取62万人,录取率约27.2%,一大半学生得落榜。


丁祖诒有一句名言:落榜生就像烧了七八十度的水,如果给他们添一把柴,让他们能在民办高校接受高等教育,也会成为人才,这是“第二个希望工程”。


但民办高校毕竟是新事物,不被列入国家统招计划,本质上还是培训机构。有次丁祖诒去陕南汉中招生时,被认为是骗子,关进了公安局。


西安翻译培训学院


学费是民办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收了学生的钱,就得考虑他们的出路。所以,在专业设置上,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且听起来要高级,才有吸引力。


丁祖诒提出了一种“复合实用型”教育模式,学生除了学外语,还要学一门涉外专业(国际会计、国际贸易等)和多项技能(开车、计算机等),又叫“丁氏模式”。


除此之外,民办高校还得拼硬件条件。1993年,丁祖诒听说翠华山下的西安第一钟表机械厂要转让老厂房。他力排众议,借贷630万元,买下这片地,开始建造全新的独立校园。


软硬兼施,为西安翻译培训学院争得了脸面,成为西安民办高校的领头羊。


但丁祖诒很快也迎来了竞争者。



1992年,南巡讲话后,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留学和下海成为两大社会潮流,学外语和进外企,是年轻人的普遍追求。民办教育迎来一个建校高潮。


此时站出来的关键人物是黄藤,他也是一位职业教育研究者。


黄藤是长安县人,1978年考入西安师范学校(中专),毕业后被分到中学教书。但他的梦想是上大学,继续进修,最终在1987年获得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文凭。


毕业后,他到西安大学(今西安文理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当时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一种中等以下的教育,比如职中、中专等,但黄藤觉得,职业教育不应分高低,哪怕是博士生,也同样需要职业教育。


他写了一篇文章,说如果一个教授工艺课程的教师没进过工厂,又怎么能教学生去做这些工作?文章引发争议,有教师反击:我教了一辈子书,你一个小孩说我不合格,我就不合格了?


黄藤


因为工作的关系,丁祖诒创办翻译学院的时候,黄藤也加入其中,赴延安招生,并帮助设计教学。


和黄藤一起干活还有一名年轻人,名叫胡建波,比他小5岁,毕业于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今长安大学),之后到西安大学任教,两人是前同事。


但他们在丁祖诒那里只干了一年,就离开了。具体原因是什么,当事人没有对外讲过,但可以推测是年轻人想自己单干。


1992年,两人一起创办了西安外事服务培训学院,黄藤任院长,胡建波任副院长。


学院位于红庙坡大兴东路,设置了三门时髦课程:计算机应用、英语口语和国际礼仪。所谓“国际礼仪”,就是教你怎么打领带,吃西餐时怎么使用刀叉……


黄藤本来目标是办个3000人规模的学校,结果第一年招生就来了3000人,措手不及,只好把学校对面一栋旅馆包下来,把标间改为8人间宿舍。


他曾举了个例子:“我们并不是皮沙发,只是搬了个石凳,让大家歇歇脚,可就是这么个石凳,很多人还是坐不上去。”可见当时学生对上学的热切需求。


外事学院刚创办,就迎来了好时候。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提出“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民办高校有了政策的支持,而陕西省想树立“教育大省”的招牌,对于社会办学的态度很宽松,只要有人申请,就能批准。教育部门甚至还动员老同志,“退休了没事办个学院吧”。


陕西本就公办大学多,能为民办高校提供师资力量。每到周六日,大学家属院门口就停着班车,那是民办高校来接教授们去上课。


1994年,陕西还承办了“全国第五届社会力量办学协作会”,讨论《民办学校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推荐民办高校走出去,面向全国招生。


眼前一片蓝海,能人志存高远。胡建波和黄藤合伙的时间不长,也出于“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原因,离开了外事学院,自己创业了。


胡建波


先是1995年,胡建波的一位好友,创办了西安涉外人才培训学校,这是一个短期培训班。1996年,胡建波加盟进来,担任院长。


他以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带动学校快速发展,在1997年成为全日制培训学院,并更名为“西安欧亚培训学院”。


兜兜转转,西安民办高校的早期创建人,其实都是老熟人,工作在一个圈子,只是因为追求不同和利益原因,各立山头,形成了不同的门派。


差不多同个时期,西安另一所民办高校——西京学院,也开始起步。


创办人名叫任万钧,早前在西安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教了多年书。1984年下海,经营汽车零部件生意,是和柳传志同批的中国第一代下海者。


任万钧的女儿任芳,在幼儿园工作。1992年,他们听说办学校能赚钱,萌发了进军教育领域的念头。


任万钧


经过调研后,任万钧决定开办成人培训学校,他从英语入手,在1994年创办了西安半坡英文学校。据称投资1200万元,这在当时不是小数目。


1997年,半坡英文学校和其他几座学院合并,成立了民办西京大学,任万钧为主事人。


不同于其他民办高校普遍带有“培训”“服务”之类的字眼,“西京大学”这样宏大的名字能够被批准,也足见背后的实力。


至此,西安五大民办高校全部现身,在争夺江湖时也在全国范围笑傲江湖。



尽管创始人有纷争,但行业有整体利益,他们也会抱团呼吁,力促教育改革,争取合法身份。


90年代初,丁祖诒就以西安市政协委员的身份,建议国家改革民办高校的产权归属,确定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和法人地位。


黄藤1996年在外事学院成立了“民办教育研究所”,积极献策,提出了“校无大小,教无高下,学无长幼,育无国界” 的口号。


民办高校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它采取全日制教学授课,要比自考学习完整;但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公办高校,不经过全国统考招生。


针对这种特点,国家提出了“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这一模式,作为民办高校的学历认证标准。学生修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就能拿到学历文凭,国家承认。


1996年,陕西被纳入“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范围。随之,西翻、外事、欧亚等学院,都成为试点学校,进入“准学历”高校行列。


这时候的西翻,已成长为陕西乃至全国民办高校的一块招牌。1997年,丁祖诒被央视评为“东方之子”民办教育家,并出任陕西省政协常委。


西翻校园景致


1998年,西翻计划招录3000名学生,但因为名气大,前来报名的学生超过两万。学校容纳不下,丁祖诒邀请兄弟院校来校设立招生点,分流生源。


比如,当时欧亚学院资历尚浅,招生不太理想,丁祖诒便把一部分学生送给欧亚。


胡建波对此很感激:“他知道我会成为他重要的竞争对手,但是他还是做了。”


最终,西翻这年招收了6800名新生,在校全日制学生达到1.3万人,成为全国第一家学生规模超过万人的民办高校。


那时的丁祖诒,雄心壮志,喊出一个口号:创办东方的哈佛。


正当民办高校朝规范化发展时,1999年,普通高校开始扩招。当年,全国招生人数增加了51.32万人,增长速度达47.4%。而在此之前的增长速度在8.5%左右。


普通高校的扩招,也让民办高校的招生竞争加剧。西安火车站的招生擂台,此后愈演愈烈。


生源就意味着利益,2000年,西安市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不到千元,而民办高校的学费高达6000元。一所万人规模的民办高校,光是学费,一年就有五六千万收入。


每年高考将至,学校会给职工和在校学生开招生誓师大会,鼓励他们走出去招生,招来一个,可获取数百元到千元提成。


在宣传时,往往以“包分配”“毕业即就业”为宣传点,还创造了一个词:“订单教育”。


高校招生现场


虚假宣传也在所难免,有的民办大学宣传自己有150名正副教授,实际上所有教师不过30人。有的说校园里有大型教学设施和科技大楼,实际上只是土房子。


有次还闹出了笑话:有个学生已经去世两年,却同时收到3所民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野蛮生长是追求利益的必然结果,也是民办高校大浪淘沙的必经历程。


规范化正一步步到来。


2000年,教育部授权陕西省可以自行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这在全国是第一家。


随后,西翻、培华、外事、欧亚、西京,都戴上“高职学校”的帽子,成为民办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即升为专科。


民办高校的身份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并集体改名:


西安翻译培训学院,改为西安翻译职业学院。西安外事服务培训学院,改为西安外事职业学院。西安欧亚培训学院,改为西安欧亚职业学院。


有点吃亏的是西京大学,本来都叫“大学”了,也改名为“西京职业学院”。


而西安培华女子大学,在创立那天就属于专科教育序列,依然用原名。


从“培训”到“职业”,一词之差,意义重大——意味着民办高校脱离了培训机构的性质,成为正规的学校。



在获得专科院校名分后,民办高校解决了“站稳脚”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往高处走了——专升本。


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提出“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民办高校的地位得到确立。


当年4月,西安培华女子大学改名为“西安培华学院”,并被教育部批准晋升为本科院校,是全国一起晋升的5所院校之一,成为陕西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


为什么这个荣誉会先给到培华?除了办学规模和质量达到标准外,还因为它诞生早,历史长,且一开始就与公办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早在1998年,培华就开始实施“浮动学制”,对二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经考试合格后,可送往其他本科院校学习。所以,这次的晋升也就顺理成章。


西安培华学院校园


这时候,培华已不是纯女校,而是男女兼收。但学校以财经、医学专业为主干,尤其护理专业不错,所以还是女生占多数。


很快,2005年,西翻、外事、欧亚、西京,也一起升格为本科高校。同时,校名中的“职业”二字去掉,即现在大家熟知的名字。


当时全国有1300多所民办高校,其中27所是本科,而西安一市占了5名,位于前列。


从非学历高等教育培训,到高等教育学历试点,再到高等专科教育、高等本科教育,西安这几所民办高校终于走完了自己的晋级路径。


而经历这一切的弄潮者,此时已经老了。


2007年,西安培华学院创始人姜维之去世,享年82岁。他的孙子姜波出任学院院长、理事长。


当时,关于姜波的任命,陕西省教育厅还曾犹豫过:让姜波接任吧,意味着民办高校是可继承的;不让接任吧,又怕打击这个行业的积极性。


最终,省教育厅还是同意了这个任命。


其实,家族化是民办高校的特征之一。民办高校本身具有企业的性质,创始人一路打拼,经历坎坷,创下这份基业,当然是要交给自己的后代才放心。


比如西京学院,董事长为任万钧,校长是他的女儿任芳。


2009年,丁祖诒满70岁,按照管理规定,要辞去院长职位。他还公开表示不满:“我就问,李嘉诚能干到多少岁?民营企业董事会说了算,民办院校的主权到哪儿去了?”


2012年,丁祖诒因病去世,大女儿丁晶接班担任董事长。


丁祖诒和女儿丁晶


在获得本科教育资格后,民办高校接下来要拼的就是研究生学位授予点了。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提出办学体制改革,民办高校可以培养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这时候,西京学院走在了前列。


2011年,西京学院成为全国民办高校第一批5所硕士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之一,是陕西民办高校第一家。


这要得益于西京的提早布局。2003年,西京学院提出了“工科兴校”的路子,创办了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土木工程等一批工科专业,投入上亿元购买仪器设备,打造实验室。


当别的民办高校还在拼技能专业时,西京学院开始了科研实力的建设。


西京学院校园,绿化很好


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西京学院作为参与完成单位申报的两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打破了民办院校“科研不强”的印象。


副校长黄文准说:“我们终于实现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零的突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足足奋斗了27 年!”


这句话也为民办高校正了名——我们也是有实力的。



在西安高校中间,流传着一句话:学在西翻,玩在外事,爱在欧亚,“死”在西京。


西翻位于长安区终南山下,离市区比较远,出门不方便,学生只能待在校园里学习,天不亮就有人等在图书馆外。


丁祖诒在的时候,还规定学生不能谈恋爱。“热恋热过了头就会酿成苦果,失恋迷失了性就会走火人魔,玩世不恭者可能多头游戏,第三者插足就会悲剧多多。”


而外事学院位置就要好多了,其南校区附近就是著名的西安方圆荟购物中心,是高新区的时尚地标,玩的地方多,所以叫“玩在外事”。


西安外事学院校门


这个“玩”,也包括玩艺术。2016年,外事排演了话剧《白鹿原》,请来陕西籍演员吴京安执导并主演,到全国10多个省市巡演了80多场。


一所民办高校,能排演这种大型话剧项目,可看出其人文积淀。同时,学院还成立了“鱼化龙戏剧节”——学校就在鱼化寨,2022年举办到了第五届。


欧亚学院的校园环境很有特色,是按照欧式风格设计的,优雅高贵,让人不得不“爱”。当然,在这种环境中,谈恋爱也很有氛围,学校图书馆面前有一片银杏林,就是约会的好去处。


西安欧亚学院校园


“死在西京”听起来很夸张,其实是褒义——西京的校园管理非常严,再加上枯燥的工科专业多,学生自嘲“累得要死”。但也正是这种从严的校风,造就了实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激烈竞争和野蛮生长,当下的西安民办高校已进入稳定期,招生、教学、就业都是透明的,用不着大张旗鼓、满街散发传单去招揽学生了。


在硬件条件和专业设置上,每个学校有自己的专长,学生可以根据需求报考。


高考成绩在400分左右,如果没有考上公办高校,就可以在民办高校选择。而在河南这样的高考大省,录取分数甚至超过500分。


当然,上民办高校,先得付出金钱的代价。公办高校一学年的学费约为6000元,而民办高校的学费,普遍在2万元以上,部分专业达到3万元。


回顾西安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它是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为落榜生提供了另一种选择。


从民办高校走出来的毕业生,也有很多成为各自领域的引领者,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其实,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很多行业都是市场的力量首先进入,随后由政府规范,再在政府的合理管理下,实现健康发展。民办教育,就是一个缩影。


2015年,丁祖诒去世三周年,西安翻译学院举行了“丁祖诒教育思想研讨会”,西安民办高校的掌门人,包括黄藤、任万钧、胡建波等,几乎全部出席。


丁祖诒教育思想研讨会


那一刻,过去的恩恩怨怨随风消散,共有的是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他们是在纪念丁祖诒,也是在回望自己走过的路。


只不过,“东方的哈佛”这个愿望,今天看来依然遥远。


在会上,胡建波发言说:“民办教育在现代中国经济形势下,是思想、体制、创新的贡献,未来民办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如今,随着生源整体减少,国家经济转型,民办高校的运营将面临不小的压力。如何应对变化的时代,是学校要思考的问题。


好在它们一路上都是从变化中走过来的。


—END—


【夹馍星球原创文章,禁止抄袭和短视频搬运,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关注@夹馍星球 头条号,看更多精彩故事。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西安欧亚学院自考网 激荡40年,西安民办高校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由自考帮手网自考学校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西安欧亚学院自考网 激荡40年,西安民办高校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