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报名 > 自考时间  > 

入伏时间是如何确定的,入伏时间是如何确定的视频

入伏时间是如何确定的,入伏时间是如何确定的视频

接下来,我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入伏时间是如何确定的的知识和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入伏时间是如何确定的的话题。

文章目录列表:

1.三伏天是怎么确定时间的
2.今年入伏时间确定了

入伏时间是如何确定的,入伏时间是如何确定的视频(图1)

三伏天是怎么确定时间的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来确定的。每年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叫做“三伏”。

“庚”就是十天干中的“庚”,庚与庚相隔是10天,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中伏到末伏的时间,由于末伏日期是定在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所以相隔的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四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五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20天。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三伏天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高气温

三伏天是中国夏季最炎热的时段之一。气温通常在30摄氏度以上,并且常常超过35摄氏度,甚至40摄氏度以上。部分地区的气温可能更高。

2、高湿度

除了高温外,三伏天的湿度也相对较高,汗水不易蒸发,容易引起闷热和不透气的感觉。

3、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三伏天的阳光强烈,紫外线辐射增强。因此,外出活动时应注意防晒措施,涂抹防晒霜、遮阳帽、太阳镜等。

4、多雨天气

虽然三伏天以炎热为主,但也可能出现局部强降雨的情况。夏季气压和湿度的变化,会导致雷雨、暴雨的天气现象。这种降水对气温有一定的降低作用,但也会带来洪涝、地质灾害等问题。

今年入伏时间确定了

入伏时间是2023年7月11号。

7月11日才开始正式入伏,今年三伏依旧是40天。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连续第九年三伏长达40天。三伏又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俗语说“热在三伏”。伏的日期是我国古人按照干支纪日法推算的。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庚戌日)便是6月21日。第二个庚日(庚申日)是7月1日;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11日。

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从7月11日至7月20日;末伏,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8日,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庚子日)是8月10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续的时间也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从8月10日至8月19日。

三伏的意思: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

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好了,今天关于“入伏时间是如何确定的”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入伏时间是如何确定的”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标签: 入伏时间是

入伏时间是如何确定的,入伏时间是如何确定的视频由自考帮手网自考时间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入伏时间是如何确定的,入伏时间是如何确定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