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毕业 > 自考论文  > 

贫富差距论文

贫富差距论文(图1)

1、关于公平的议论文

小母鸡在谷场上扒着,直到扒出几粒麦子,她叫来邻居,说:“假如我们种下这些麦子,我们就有面包吃了。谁来帮我种下它们?” 牛说:我不种。 鸭说:我不种。 猪说:我不种。 鹅说:我也不种。 “那我种吧。”这只小母鸡自己种下了麦子。 眼麦子长成了,小母鸡又问:“谁来帮我收麦子?” 鸭说:我不收。 猪说: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牛说:那会有损我的资历。 鹅说:不做虽然饿一点,但也不至于饿死。 “那我自己做。”小母鸡自己动手收麦子。 终于到了烤面包的时候,“谁帮我烤面包?”小母鸡问。 牛说:那得给我加班工资。 鸭说:那我还能享受最低生活补偿吗? 鹅说:如果让我一个人帮忙,那太不公平。 猪说:我太忙,没时间。 “我仍要做。”小母鸡说。 她做好五根面包并拿给她的邻居看,邻居们都要求分享劳动成果,他们说小母鸡之所以种出麦子,是因为地里找出了种子,这应该归大家所有,再说,土地也是大家的。但小母鸡说:“不,我不能给你们,这是我自己种的。” 牛叫道:损公肥私! 鸭说:简直象资本家一样。 鹅说:我要求平等。 猪只管嘀嘀咕咕,其他人忙着上告、要求为此讨个说法。 村长到了,对小母鸡:你这样做很不公平,你不应太贪婪。小母鸡说:怎么不公平?这是我劳动所得。村长说:“确切地说,那只是理想的自由竞争制度。在谷场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他该得的一份。在目前制度下,劳动者和不劳动者必须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从此以后他们都过着和平的生活,但小母鸡再也不烤面包了。

公平不是绝对的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喜好,这就不能保证一个人对其它任何人都公平对待。 2、如果有绝对的公平,那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地球上的土地有贫瘠与肥沃之别;为什么非洲人民生下来要面对干旱、饥锇,而美国人民则享受文明、自由?面对生来就不公平的环境来讨要所谓的“公平”本身就不现实。 3、人们因出身背景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公平的理解会千差万别。公平只是相对的概念。例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家认为平均就是公平,但结果如何呢?员工缺乏积极性,企业亏损,因为“平均主义”的所谓公平就是对工作积极员工的最大不公平。 4、人的十个指头都不一样长,又怎能要求在复杂的社会中,处事待人的绝对公平。

“上帝是永远公平的,他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是真的吗?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虽然我不是上帝,但我想说:“这是真的。”但问题的关键是,这扇门真的关着吗?

上帝是不公平的,他给了黑人难以逾越的速度,却给了我们娇小的身躯。所以,在田径比赛场上,似乎筑起了一道又一道黑人堡垒,这似乎已经成为了胜利的代名词。然而有一个人,在110米跨栏上把所有的黑人都甩在了后面,为我们黄种人昭示了希望。他用行动诠释了“亚洲有我,中国有我!”当然,我们或许只关注到他在台上的动人一刻,没有感受到他在台下付出的难以计量的汗水。如果刘翔没有经过艰苦严格的训练,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坚忍毅力,他还会有如此骄人的成绩吗?上帝的成功之门还会向他打开吗?是刘翔,用自己的毅力创造了奇迹,将那扇虚掩着的门打开----那扇只要奋斗就能打开的门。

上帝是不公平的,他给了海伦凯勒死一般的沉寂和黑暗,而海伦凯勒却把不幸当作动力,在人生的旅途中与风雨搏击,最终成为了一名伟大的作家。

上帝是不公平的,它给了霍金无边的沉默,而霍金的思维却在沉默中高速运转,探究宇宙的奥秘,谱写了《时间简史》这样伟大的科学巨著。

上帝是不公平的,但他又是公平的。他给了每个人一扇虚掩着的门,有的人努力将门打开了,而有的人则在悲观中沉沦。只要努力,你就会发现----门其实开着。

2、我要写一篇中学生科学论文 谁帮我找一下范文

一、论文题目

二、论文简介

三、关键词

四、正文

1、课题的由来

2、研究方案(方法、步骤、材料......)

3、研究过程(实验,观察的过程)

4、研究报告及结果分析

五、研究结论

六、

七、鸣谢

3、如何解决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困境结论与参考文献,财政税收论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今天我们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避免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

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4、大学生如何振兴乡村发展论文

大学生如何振兴乡村发展论文如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乡村达到了小康水平,才能证明全民都达到了小康水平,所以现在国家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减小贫富差距,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要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其中关键,现在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走出校门,他们来到农村带来了新的知识,带来的新的思想。

这种现代与传统的冲击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开始走向田间地头,在这里可以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在这里可以找到真实的自我。

作为一名大学生,推动乡村振兴是肩上的责任。首先要融入到乡村当中,农村生活是一个有人情味的生活在,在这里要投入真情实感,在感情上和村民达成一片,把他们当做自己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深入了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把每一个村民都当做自己的家人,当做自己服务的上帝,在情感上融入农村生活有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

然后要爱农民,懂农业。来到农村之后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看不起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他们也许有一些无理取闹,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学会包容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放低自己的姿态,在内心上尊重农民。

农业是老百姓最看重的,也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所以一个懂农业的大学生是乡村真正需要的人才,要去田间地头体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5、富人一定要扶助贫困吗。一个议论文?

富人的财富来源各不相同,所以富人的扶助贫困并不是义务,而是一项社会责任。作为富有者,在享受生活水平相对较高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和扶助贫困的人们。尤其是在当前社会问题严重、贫富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富人扶助贫困就更为重要。

同时,贫困问题不仅是贫困人群自身的问题,它也涉及到了整个社会的问题。富人的扶助贫困不仅仅能够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也能够减缓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社会矛盾,这样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但是,富人的扶助贫困也应该遵守原则,要避免慈善扶贫的虚假行为和过度依赖。在扶助的同时,需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注重利益的长期性,在帮扶贫困人群的同时,促进公共资源优化分配,发挥慈善资源最大的效益。

综上所述,富人扶助贫困具有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应该秉持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发挥慈善资源最大的公益效益。

6、名侦探柯南

哪里可以再线观看>全集,不用注册也不用下载.

顺便问一下>一共有几集,有没有剧场版,有的话也给我吧

给出具体网址,最好不要是土豆网的.

7、求关于民生问题的论文

越新越好,别拿去年或前几年的啊,还有字数是1500字,不要多但是也不能太少了,另外给我2篇,不要一样,是2个不同人用的,政治考试需要,谢谢!

8、如何认识中国目前的收入差距?这样的论文该怎么写呀?

如何看待目前的居民收入差距

[摘要] 90年代末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经济结构的调整逐步加快,国企改革开始进入攻坚阶段,因而导致下岗人员增多,就业压力日益加大,收入差距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敏感话题。作者认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个人素质的差异;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新型行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发展基础和自然禀赋的差距。但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或说引起社会大众不满的更多是不合理因素所致。其中有各种非法收入的大量存在;比较突出的垄断问题;政策因素的影响;再分配能力不足等因素。

90年代末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经济结构的调整逐步加快,国企改革开始进入攻坚阶段,因而导致下岗人员增多,就业压力日益加大,收入差距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敏感话题。那么,居民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影响如何?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对策?这些问题不仅成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焦点,而且也引起了经济界的深层次对话。

一、居民收入差距的表现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体制和收入分配的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是1978年的18.3倍,剔除价格因素,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78年的3.84倍;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53元,是1978年的16.9倍,剔除价格因素,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1978年的4.83倍。与此同时,居民个人收入差距的扩大也比较迅速,全面扩大已经为社会各界所承认。其具体表现和特点为:

1、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尚在合理范围内。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部门依据城镇居民经常性调查年度资料计算,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1978年为0.16,1999年则上升为0.295,上升了13.5个百分点。从其发展阶段看,1978至1984年收入差距很小,基尼系数几乎没有发生变化;1985至1994年城镇居民收入高速增长,收入差距也迅速扩大,基尼系数1994年达到0.3;1995至2000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基尼系数出现徘徊状态,变化不大。就此统计数据而言,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总体水平低于美国,与国际比较属中等水平。但这与大家日常的感受有较大差别,其原因主要是目前高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有瞒报的情况。比如1999年三季度国家统计局联合有关部门对15万户城镇居民基本情况的调查显示,用1999年8月份户人均计算的基尼系数达0.354,明显高于0.295。另外,由于受持续存在的收入差距的影响,居民家庭之间的财富占有情况更为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在城市,截止1999年6月末,拥有金融资产量最多的20%城市家庭所拥有的金融资产量占全部城市居民金融资产量的55.4%,而最低20%家庭仅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1.5%。还有一些调查报告显示了更大的差距。因此,尽管从目前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尚在合理范围内的基本结论,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实际的基尼系数是高于这个数的,有必要引起重视。

2、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比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略大,但增速没有城镇快。根据有关人员的计算,农村居民基尼系数1978年为0.21,1998年达到0.34,提高了13个百分点,绝对水平高于城镇,增速慢于城镇。

3、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更为明显。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我国1978年全国的基尼系数为0.3,1988年为0.382,1995年则达到0.445,已超过国际上认可的中等不平等程度。据1994年有关部门计算的城乡合计五等分组资料表明,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全部收入的50.24%,而最贫穷的20%家庭仅占全部收入的4.27%,已经接近或相当于美国的水平。且不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高估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保守的可能,2000年城乡收入比为2.79:1,这一水平仅次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点即1994年的2.86:1。由于农村居民的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要作为下一年的生产性投入,因此,实际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为突出。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目前的城乡收入比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城乡差距水平。可以说,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地区差距十分明显。目前无论是城镇居民内部,还是农村居民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是十分明显的。从城镇内部的情况看,三大直辖市和广东、浙江等沿海省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如平均收入水平最高的上海市是收入水平最低的山西省的2.52倍。从农村内部的情况看,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各地发展差异更大,其收入差距也更大。如1999年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人均收入5409元,三大直辖市以外,收入最高的浙江省人均收入为3948元,分别为收入水平最低的西藏自治区的4.13和3.02倍。如果细划区域的话,那么这种差距将表现得更为明显。根据我们初步掌握的世界各国的数据判断,我国的地区差距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

5、行业之间差距进一步扩大。1990年最高收入行业与最低收入行业的收入比为1.3:1,1999年上升为2.6:1,1990年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是:采掘业、科研技术和地质水利,收入最低的三个行业是:制造业、农林牧渔和商业餐饮;1999年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变为:房地产、金融保险和科研技术,收入最低的三个行业变为:商业餐饮、社会服务和采掘业。而且这种差距与从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和能力没有关联,完全是行业性质所决定的。

6、工资外收入成为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据有关部门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仍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占总收入的45%左右,对总差距的贡献率为40%左右,除5%的高收入组外,其他收入组占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均高于或相当于其在总收入中的比重,说明工资性收入一直发挥着使收入均等化的作用。但是,我们注意到,工资外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55%左右,对总差距的贡献率达到近60%左右,超过了工资性收入的贡献,说明工资外收入不均等是形成总体差距的主要因素。当然,工资外收入更大程度地集中在高收入组,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别。

此外,居民收入差距还体现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企业类型及所有制区别等等。

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形成的原因

对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我们认为它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从合理因素方面讲,主要有:

1.个人素质的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能力的大小是与收入成正比的关系,能力越强,收入越高,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新进取的积极性。目前看,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期,高收入者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具有合理知识结构、良好的敬业精神、发现机会的能力和把握机会的勇气、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优秀品质的高素质的人。应该说,以此而起的个人收入差距形成是合理的。

2.市场竞争产生的影响。经过20余年的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基本确定,市场已经成为配置资源的最主要力量。在收入分配领域,市场机制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计划方式,并基本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因此,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不同社会成员、不同经济组织因竞争能力的差异、劳动贡献和要素投入的不同,收入差距的形成及扩大是必然的。由竞争形成收入差距特别是初次分配领域的差距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3.新型行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注意到,近年来由于传统行业的竞争能力下降,加之市场空间狭窄,收入水平提高不快。而那些新型行业如IT业等发展很快,职工收入水平也比较高。其实这也是市场竞争、获利能力大小差别所致,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4.发展基础和自然禀赋的差距。在不同地区之间,无论是不同地区城市还是不同地区农村,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以及各种资源占有方面的差异都极为突出,这些差异很大的起点对竞争结果的影响显而易见。无论是经济发展差距还是居民收入差距事实上从一开始就被大致确定了。而且,不同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基础条件及收入差距通常还会形成很强的“马太效应”,越是发达的地方,其聚集资源的能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居民收入也就越高,基础条件差的地方则相反。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特殊因素,差距的逐步扩大不可避免。应该说,因发展基础、自然禀赋等差距导致的竞争起点差异在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会普遍存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不平衡的大国来说更是如此,这其中有其一定的内在规律。

但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或说引起社会大众不满的更多是不合理因素所致,具体讲有:

1.各种非法收入大量存在。90年代以来,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程度和范围都在迅速扩展。从主要环节看,由资金、物资的分配延伸到土地批租转让、工程建设的发包承包、产品的购销与集体的消费(回扣)等环节,现在正向国有企业产权变动扩展。从产生权钱交易的部门看,由经济管理部门扩展到工商、税务、海关、公安等执法部门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服务部门,甚至开始向组织宣传等政治领域渗透。非法收入的大量存在,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据有关部门估计,当前我国千万、亿万富翁不乏其入。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目前全国各地偷税、漏税问题十分严重。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对国家税收的非法截流比例分别是:国有经济为40%,乡镇经济50%,个体经济为70-80%,从而导致我国税款流失总额每年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其中从个体户那里流失约300亿元左右。由此种种非法收入造就了一批高收入阶层,从而加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目前,社会反映最为强烈可能也是对收入不平等影响最为突出的是利用职权牟取不义之财的腐败行为,近几年查处的一批大案要案及涉案人员动辄数百万、数千万的巨额非法所得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虽然目前无法准确估计腐败等不法因素在加剧收入不平等方面的作用,但考虑到公众的普遍不满并综合媒体等反映的大量情况,可以肯定,有关问题已比较严重。目前很多有关分配状况的统计结果与公众感觉不一致,甚至难以解释现实生活中巨大的消费差距,主要原因可能正在于此。

2.垄断问题比较突出。垄断,一直是我国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一个顽症,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一些部门或行业甚至一些个体社会成员,或通过各种方式实施市场进入限制,排斥甚至打击其他竞争者,进行垄断经营;或控制、操纵市场价格以获得超额利润;或利用信息不对称即信息垄断进行不公平交易甚至实施投机。这种垄断与传统国家垄断体制具有根本不同的是,垄断利益不可能向国家集中,而是绝大部分都转化为行业、部门自身的小群体利益,并突出地表现为这些行业或部门从业人员与其他群体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换句话说,利用垄断等不公平竞争,某些群体可以以很少的投入获得非常高的收益。在目前行业收入差距、部门与单位收入差距中,垄断等不平等竞争的作用相当突出。

3.政策因素的影响。从地区收入差距看,尽管地区之间的差距与自然环境、地理区位以及与过去在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等领域的投资体制有关。同时,也与改革开放的推进顺序、发展过程中的差别政策有关,也就是说,改革以来的一些政策加剧了地区差异的扩大。从居民个人情况看,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支持下,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提高,但当时的高收入者既非政府官员,也非企业管理者,更不是专业技术人员,而是从事简单商品贸易的待业和无业人员。这当然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我国的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不能不说也与当时的政策体制有关。

4.再分配能力不足。运用转移支付等手段实施再分配,是缓解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的基本责任。但从现实的情况看,各种再分配手段并没有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功效,未能对由市场竞争以及非市场因素介入所形成的分配差距形成有效调节,在一些领域甚至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差距。具体讲有:(1)对高收入阶层的调节不力,税收特别是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力度发挥得不够理想:一是个人所得税收入情况不理想,二是在一些领域,低收入群体的实际税赋负担高于高收入群体,比较典型的就是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异。(2)对低收入阶层的保护不够有力。(3)某些形成的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向高收入群体倾斜的现象,这其中突出地表现在医疗、住房等福利体制方面,比如诸多福利基本上只是提供给城市居民,而收入总体低下的农村居民却无法享受。

三、收入差距较大所产生的影响

不可否认,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激发居民奋发向上、积极奋斗的精神,对于国民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这从以前我国的大锅饭制度和打破大锅饭之后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是,过大的收入差距以及存在的分配不公问题也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1.影响国内需求的有效增长。如果收入差距过大,以至于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而且这种差距的出现又主要是由于不公环境或非法手段而引起的,就会压抑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损害。因为,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又对生产起反作用。如果分配合理,随着人们收入增加,会提高消费能力,拉动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如果收入差距太大,大量的钱集中在少数富人手里,大多数工薪阶层的购买力得不到相应提高,形成“有钱的不买东西,想买东西的没有钱”的现象,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必然下降,同时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和支柱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进而使投资需求下降,对国内有效需求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近几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没有大家所期望的那样好,除了国际环境和发展阶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下降,影响了其消费需求的增长,对未来预期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得扩大内需政策不能取得理想效果。

2.对社会安定和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社会政治生活也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影响社会的健康风气和社会安定。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福利的减少,收入水平的低下,其心态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些人甚至会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从而危及社会安定,给社会的稳定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大量涌现,使群众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影响其对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参与程度,甚至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会出现下降,使政策措施的实施在实际工作中打折扣。而且,这种不稳定的情绪极具传染性,将使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绝不能小视,它不仅是收入分配领域中的问题,同时也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大问题。

四、对收入差距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确已比较突出,这其中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同时过大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1. 追求效率、兼顾公平仍应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收入分配政策的基调。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库兹涅茨通过对多个国家的收入分配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倒U字型”假说,即一个国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会随着早期经济发展而恶化,达到最高之后,又随着后期经济发展而改善,同时得出结论,人均国民收入在300--500美元之间,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达到最高。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800美元,超过了“倒U字型”的顶点区,由此一部分专家认为收入分配政策应做出比较大的调整,要更加强调公平问题。不过笔者认为,库兹涅茨的经验性结论未必适合我国的情况,特别是由于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彼300--500美元与现在的300--500美元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我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是硬道理,是永恒的主题。而且,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在分配格局和分配规模上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对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提高的合理的、有序的收入差距,首先应予以肯定,同时在政策上也要予以更多的环境支持。特别是在初次分配中,应将效率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上。

2.创造收入分配的公平环境,追求起点公平,而非终点公平。所谓起点的公平,就是指人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通过自身的竞争来获取不同的结果,而终点的公平,则是指社会成员的最终收益是一样的,而不区别其在竞争的过程中的努力情况。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缺乏对私有财产应有的认可和尊重,其本质是一种追求“终点公平”的思想,这样的话,在目前阶段将影响社会效率的提高,也有可能会培养出一批懒汉阶层。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不是让富人变穷,而是让穷人变富,应从增量的角度去做大经济蛋糕,进而提高穷人的收入水平,而不是从存量的角度去剥夺富人。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居民个人凭借其个人能力获取合理的收入回报,这应是目前收入分配的大方向。

3. 对于按“资”分配中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应当置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予以审视。资本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的物化劳动,作为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的物质承担者和活劳动发生作用的物质条件,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创造和增值价值不可缺少的要素和条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社会财富积累和集中的客观必然。按“资”分配通过利益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社会有关生产要素转化为社会生产资本,使市场经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不断发展。因而,按“资”分配是在社会生产力有了发展但又不充分的历史阶段社会积累和财富增长的强制形式和有效手段。按“资”分配是对生产资料和货币所有权的承认和报偿。正因为如此,资本利益和劳动利益一样不可忽视,同样是社会财富总量构成要素。不容忍按“资”分配中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无疑使资本利益受到侵害,资本收益率下降,投资欲望减弱,资本运动速度减缓,生产规模缩小,经济发展速度下降。既然收入差距的拉大在按“资”分配中无法避免,我们对按“资”分配中的收入差距问题就不应当简单地诉诸道德、正义和感情而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更不能采取超经济的手段去取消它。只有这样,生产力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4.打破垄断,创造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环境。目前,垄断的大量存在和制度的障碍已成为收入分配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从我国垄断性行业的经营情况看,垄断性过高,其背后存在着较多的非自然的制度性因素,行业部门的利益割据比较顽固,对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建立起到了阻碍作用,也助长了腐败之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满,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打破垄断,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一条途径。另外,城乡收入差距的突显,除了其它因素外,城乡壁垒的制度性障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打破城乡壁垒,让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充分自由流动是十分必要的。

5.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使居民收入更加透明化。目前,我国个人收入的来源过于繁杂,细分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之多,包括货币收入与实物收入,单位内收入与单位外收入,工资奖金收入和福利性收入等等。由于收入形式繁杂混乱,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不高,无法真实地反映收入差距、贫富差距的真实情况。收入分配秩序的紊乱,一方面加大了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另一方面也使对收入分配调控的难度加大,因此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居民收入的透明度,一方面可避免税源的流失,一方面也可一定程度上防止腐败等不正当行为,缩小收入差距。

6. 加大再收入分配力度。如果说初次分配是以效率为先,那么再次分配则应以公平为主,发挥国家在这方面的功能,对低收入阶层给予充分的考虑和照顾,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7. 加大中西部地区发展力度。尽量纠正以前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采取的地区差别发展政策,从政策环境上给予公平对待,在再分配方面给予照顾,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

9、怎么才能减少贫富差距举几个事例!!

关于贫富差距合理性的思考

朱平

贫富差距的合理性具有量和质的双重蕴涵。在量的意义上,这一合理性主要表现为差距大小、拉距速度的适度性和趋富人口的“大数”比重;在质的意义上,则主要表现为致富资源的可选择性、致富手段的正当性和贫富走向及关系的非对抗性。

从贫富差距的大小上看,差距过小和过大都是不合理的。前者如平均主义,后者如两极分化。打破平均主义以后所出现的压力感、危机感对落后者可以产生激励作用,模仿和攀比心理可以产生示范和带动效应,从而使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必要的生机和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贫富差距的合理性指的是奋斗目标的示范性、榜样的带动性和利益机制的激励性。同时,富裕人口的出现所带来的财富积累,也是摆脱贫穷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平均主义只能导致普遍贫穷。当然要避免两极分化,也就是避免出现尖锐的社会利益矛盾和对抗,这是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证。作为一个量的概念,国际上通常是把合理差距的基尼系数确定在0.3-0.4之间。

从贫富差距形成的时间或速度上看,当这一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和个人收入增加的可能预期,超过了广大民众的心理承受力时,贫富差距就失去了它的合理性。“适度”的速度之所以具有合理性,是因为在通常的情况下,通过劳动创造等合法收入的积累,受财富增长内在规律的制约,需要经历一定的阶段、过程和时间。如果速度过快,人们有理由对其致富手段的正当性产生怀疑。一个时期里,人们对“暴富”者怨言较多,原因正在于此。在这个意义上,贫富差距的合理性指的是差距形成的速度与财富增长常规及人们对拉距速度认可程度的一致性、同步性。

从贫富家庭或人口相对比重上看合理性,就是要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让大多数人走向富裕,而不是有相当多的人陷入贫困。如果是前者,这样的差距就是合理的;如果是后者,差距就不是合理的了。在这一意义上,贫富差距的合理性指的是最终使广大人民群众富裕起来的利益导向性,是由差距走向共同富裕的趋向性。当然,趋富人口的“大数”比重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此达彼的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不能局限于一时一地。

从形成贫富差距的原因或所依赖的资源条件上看,人的利益实现从来源上一般需要两大资源——先赋资源和自致资源。先赋资源是指人与生俱来的环境赋予的人力无法改变的资源条件,包括个人生活环境的气候、交通、资源状况等自然条件,家庭出身、户籍类别、生活环境的经济基础、教育文化发展水平及其在总体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个人所在的行业、职业、单位的效益等社会条件;自致资源是指经个人主观努力而获得的资源条件,如受教育和训练的程度、发展意识、进取和创新精神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素质和既定社会地位的差异等等。按照人的责任取决于主体选择自由的理论,在形成贫富差距的这两大资源中,因个人无法改变的先赋资源的不同所造成的差距往往被认为是不合理的,而因自致资源的不同所造成的差距往往被认为是合理的。因而从形成原因上说,贫富差距的合理性指的是体现了“按劳分配”、反映了个人素质和主观努力程度差异的合理性。

从致富途径、手段的正当性上看,现有的致富途径大体上有以下几类:劳动(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致富、特殊才能(明星、名流)致富、机遇(炒股、中彩、遗产继承、好的行业或单位等)致富、权力(职位、地位、岗位等)的滥用而致富、非权力的违法(偷税漏税、制黄贩黄、走私贩毒、假冒伪劣、欺行霸市等)致富等等。所有这些致富手段从性质上可以归结为正当和不正当两种。衡量正当与否的标准,从形式上看,是是否符合一定社会的法律、道德和主流价值观;从实质上看,则是对生产力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还是消极的影响。

从贫富发展的趋势上看,贫富发展趋势存在着两种可能:一种是同向的,即贫富双方的收入和财富都在逐步增加,只是增加的幅度不同,贫富的关系是后富与先富、慢富与快富的关系;另一种是反向的,即在富者更富的同时伴随着穷者更穷。这种反向发展的趋势即通常所说的两极分化。区分是合理的贫富差距,还是两极分化,最鲜明、最直观的指标就是看贫富双方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否同向。

合理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抽象地讨论合理性是无意义的。我们所关注的贫富差距的合理性,是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应该做到而又能够做到或者是正在努力去做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历史主体的选择。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合理性的行为和评价主体不仅仅是政府,尽管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负有重要责任。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负有促进贫富差距合理化的责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是富者的责任,“穷则思变”是穷者的责任。积极地劳动创造,在追求个人正当利益和发家致富的同时,为经济发展、公益事业乃至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贡献则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林毅夫:贫富差距关键是穷人太穷

“新农村运动”闻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昨天撰文阐释“十一五”规划。在这篇名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十一五”规划》的文章中,林毅夫以“穷人经济学”理论,分析“十一五”规划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价值。在“十一五”规划审议通过后,林毅夫是第一位撰文解读的学者。

推荐参考:

关注点一:“穷人太穷”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获取的机会太少

“穷人太穷”真正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获取的机会太少,更是因为他们在被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剥夺!譬如,有些农民之所以“太穷”,是因为曾经被各种搭车的税费压得喘不过气;或是因为失地时补偿太低而又未能得到好的安置;或是因为田地鱼塘遭遇无处求告的污染;或是因为进城务工时工钱被拖欠、或工伤致残后被无情踹出……城市新贫困阶层越来越穷的原因亦是如此:他们在企业中辛苦半生,却突然被告知要“改制”了,要“房改”了,要“医改”了,教育要高收费了……于是,一生积蓄刹那时化为乌有,倾刻间回归赤贫。

关注点二:解决贫富差距应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喜见,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从完善分配制度角度提出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十一五规划”建议目标更加强调社会发展成果普惠众生、看重积极调整就业、财税、社会保障等有关制度和政策。就此检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大原则理当相机调整,站在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立场上看,时下已经必须慎重考虑各种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所居位次。

关注点三:穷人摆脱困境还是要依靠政策要减少政策制约

穷人之所以穷,穷国之所以穷,更主要的是政策方面的原因,而穷人之所以能够摆脱困境,穷国要摆脱困境,靠的还是政策。中国20年间有4亿人摆脱了贫困,靠的不是扶贫,而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应该讲,我们现在很多人还无法摆脱困境,很大程度上还是受一些政策制约,如果我们公共卫生方面的政策,我们公共教育方面的政策,我们对劳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充分保障,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充分市场化,使得一些穷人的利益受损,阻碍了他们从根本上摆脱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就国内而讲,给穷人一个“起点公平”,就世界而言,放弃补贴或者其他阻碍自由贸易的壁垒,给穷国一个“起点公平”,这才是真正的解除贫困之道。

关注点四:要真正消除贫困就要保障穷人的自由和权利

在我国,人们则可以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有些贫困县,一方面,不少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中;另一方面,扶贫款被挪用来购买豪华轿车、建设面子工程。

没有人愿意生活在贫困和饥饿中,每个处于这一状况中的人,都有走出贫困和饥饿的最强烈动机,这是消除贫困和饥饿的基本动力。所以,要真正消除贫困和饥饿,最需要做、也是最应当做、并且有能力做的,就是保障穷人的自由和权利。只有在此基础上,政府的财政转移或国际援助才能发挥效力,不至于被层层截留,而被真正的穷人享受到。

编辑点题:

林毅林最近真是语出惊人,刚刚告诫了人们在个税改革中“不要仇富”引来如潮评论,日前讲到穷人经济学更是认为:“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人们关注贫困人群更关注这之后的贫富差距问题,“十一五”我们究竟应当如何改变贫困人群的生存状况,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请您畅所欲言!

10、关于大学生服务三农的论文

字数2000左右!!! 谢谢啦!!!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标签:

贫富差距论文由自考帮手网自考论文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贫富差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