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专业 > 自考专业  > 

你对专业的理解是什么

你对专业的理解是什么

好久不见,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你对专业的理解是什么”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熟悉,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什么是专业?
2.你对大学选专业怎么看待呢?
3.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

你对专业的理解是什么(图1)

什么是专业?

专业

一、专业的基本定义

专业是指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生活生产实践中,用来描述职业生涯某一阶段、某一人群,用来谋生,长时期从事的具体业务作业规范。

二、专业的起源

人类的漫长进化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的不同进化历史阶段,比如:蛮荒时代、直立行走、火燧氏钻木取火,分别的分化出狩猎族、驯化族等,进而进入神农氏的百草品尝,开辟了人类辉煌的农业文明,我们可以使用现代的词汇:专业,来解释神农氏的专业就是初始的农业专业,而狩猎族则是狩猎专业和驯化专业的初始。

上古时代的《黄帝内经》表明,黄帝是上古中国的专业医学工作者。

三、专业的发展

1、以工具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开创

人类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直到古代中国著名的四大发明,原始的石匠、铜匠、铁匠、木匠等,作为原始的专业雏形,至今仍然流行于家庭作坊。

2、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的现代专业的发端

我们都知道,现代工业的发明大王爱迪生,作为专业的发明家,为人类贡献了非常多的发明,包括至今仍然使用的白炽灯、电话。

出现了工厂、作坊等为单元的工业原始结构。在这些地方,长期从事不同的产品加工和服务分工,出现的是现代工业专业化分工的原型。

3、以教育、工业等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代表的现代专业的出现

由于大量的社会化分工,不断的催生了教育实践和工业、商业实践,为某一特定的人群的工作的名称和工作内容的规划、设计、研究,促进了新职业的专业化理念传播。

4、以专业化的培训、教育、人才培养为代表的现代化专业模式

由于规模化的工业发展,需要对于某种特定的技能、技术、科学理论、科学研究、科学试验、科学检测、科学评测的人才群体,进行大规模的人才人力输出,满足社会和企业的巨量需求,所以奠定了现代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专业的基本概念。

四、专业的评测

我们都知道,人和人之间的区别,有些时候是非常大的!这就造就了不同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学家,以及顶尖的国际科学大师、专业大师。

由于某些人具有一些天赋,通过很短的时间进行训练,可以获得某一专业的很高的操作水平,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可能需要1年以上的时间,经过设计的课程、课题、实习、训练等,获得所从事的专业的基本技能,以满足企业和社会以及个人家庭谋生的需求。

例如,某些企业招聘要求,从事某专业3年以上的资历和经验,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具体的定性和定量的标准数据,必须根据具体的特定区域环境和社会发展状态来却确定。

五、专业的高度发展的结果就是专业的分化和合并

由于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迅猛发展,人类在享受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传统的专业的发展变化,伴随高科技化的逐步前进,不断的分化出新的专业,并且转变为大量的社会和企业职业需求,人们呼唤更加专业的服务,并且提高专业的科技含量。

所以,一些经过生产实践验证,科技含量不足的专业出现合并的趋势,比如:机械、电子等专业,逐步走向机电一体化!就是非常明显的例证。比如,秘书这个专业职业,也可能由于人们的素质和办公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逐步消失。

附录参考

薛国仁、赵文华通过整理教育论著,将较有代表性的关于专业的定义归为以下四类:

(1) 《教育大辞典》第3卷(上海教育出版社)将专业定义为:中国、苏联等国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或美国学校的主修。根据社会职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划分。薛对这个定义的评论是,“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描述性的定义,说明了专业划分的依据,兼顾了中国、苏联与美国的特点,缺憾是不太明确,不是一个精练的定义。”

(2) 《教育管理辞典》(海南人民出版社)将专业定义为: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这个定义基本与《辞海》的解释一致,认为专业是一种学业门类。薛对这个定义的评论是,“这种解释只强调了社会分工需要对专业划分的重要性,忽视了专业与学科的关系。事实上专业与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 周川“专业散论”(载《高等教育研究》1992.1)从广义、狭义、特指三个层面来理解专业。从广义角度看,专业即某种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狭义的专业,主要是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特指的专业即高等学校中的专业。它是依据确定的培养目标设置于高等学校(及其相应的教育机构)的教育基本单位或教育基本组织形式。薛认为,“视专业为教育基本单位,比较符合事实,更有利于指导实践,但没有涉及到专业划分的依据。”

(4) 潘懋元、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0)的定义是: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因而在谈到课程时,其中也就包含了这种组织形式。薛认为,“用课程定义专业,揭示了专业与课程间的本质联系,比较符合美国高等学校中的专业的事实,但作为专业的定义来讲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薛本人综合以上专业定义的优缺点,自行设置了一个定义:专业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个专业定义既有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属性,又具有分门别类地进行这种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属性。

你对大学选专业怎么看待呢?

选择大学专业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它不仅决定了你未来的职业道路,也会影响你个人的成长和兴趣爱好。而对于我来说,选择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选择在当时是我认真考虑后做出的决定,但是时至今日,我不得不承认我有些后悔选择这个专业。

首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虽然是一门非常有前途的专业,但是也有很多坑要填。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去理解各种编程语言和计算机理论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另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每个细节的错误都可能导致程序崩溃。这让我感到压力很大,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还需要不断地提升。

其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并不是我个人最感兴趣的领域。在大学期间,我参加了一些学科竞赛和实习,发现自己对其他领域,比如心理学和社会学也很感兴趣。这让我开始思考,如果当初选择了其他领域的专业,可能会更符合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如果我有机会重新选择专业,我可能会选择心理学或社会学。心理学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挑战性的领域,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别人,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学则是一个可以探讨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的领域,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在重新选择专业的同时,我也意识到任何决定都有其好与不好的方面。选择心理学或社会学的缺点可能是就业机会不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那么广泛,或者需要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但是我认为,选择一个更符合自己兴趣和发展方向的专业,可以让自己更加充实和满足。

总之,选择大学专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不仅涉及到个人的职业道路,也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成长有关。

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

第一,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教育的本质,规定了你只有在自己有激情的领域中才能出人头地。第二,尽可能避免一些“扯淡专 业”,比如管理类,法学类。这些专业要求的分数高不说,教育内容近乎垃圾。对历史、文学、社会科学等,则要认真考虑。特别是文史类的传统学科,假如师资 强,录取分数低,自己也喜欢,报考就会一本万利。哪怕将来做生意,上这些专业也有优势。

为什么这样说?大学性质已经发生变化。过去的大学属于少数人。一个本科文凭,就是专业证书了。如今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多如牛毛。人家不会因为你拿了一个本科文凭就把你当成专业人才。所以,对于那些希望成为专业人才的人,大学选专业,不应该考虑毕业后立刻专业对口,而要考虑什么样的专业能够为 你的研究生教育做好预备。

本科越学管理,越妨碍你成为企业精英

也正因为如此,大学本科教育就变成了通才教育,着重练习分析性的头脑、见识和趣味,并培养基本的人文关怀和人品。在这些方面,历史、文学等非实用专业更接近通才教育的目标。

我对我的学生说:你想做生意就学管理类,但你拿一个本科文凭怎么能进入管理阶层呢?你还得进管理学院读研究生。但是,想考管理学院的研究生, 本科学管理只能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好的管理学院,一般不愿意录取学管理出身的本科生。他们嫌这样的学生只有技术学校训练出来的狭隘手艺,没有广阔的 视野和气度,成不了大器。本科越学管理,越妨碍你成为企业精英。

非实用专业教育,使他们更有适应能力

为什么非实用的专业比实用的专业要好?因为非实用的专业教育能够挣脱狭隘的功利要求,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和分析能力,使他们更有适应能力。

比如我碰见一个六十岁上下的软件设计师。他事业非常成功,早已独立开公司。他大学学的是文科,研究生是学雕塑的。他现在还搞雕塑,其作品有进 博物馆的水平了。但是,因为搞雕塑无法养家,年轻时到计算机公司打工,现学软件设计,一下子就成为专业人才。他告诉我,他们这一代,大学里没有软件设计之 类的专业,但是毕业后遇到这样的新生事物,现炒现卖,非常成功。在他这一代干这个行当成功的,学艺术的非凡多。理由大概是这些人更有想象力。

如今,软件设计规范化,专业化。年青一代科班出身的,训练出来的技术很好,但设计的产品经常缺乏想象力。特别是如今这行当纯技术的环节纷纷外 包给印度。你技术好也可能丢工作。而他是艺术家型的设计师,善于在和本地公司的人际接触中,了解用户的产品需求,并有富于想象力的构思。这是远在印度的工 匠型人才无法替代的。所以他仍旧是个不倒翁。

比如我讲古希腊史,让学生讨论雅典和斯巴达哪种制度更适合当时的社会。我强调:即使你们毕业后去做生意,这样的讨论也是要害性的训练。比如, 沃尔玛派你到一个生疏国家开分店。你必须有能力分析:在当地特别的社会和制度框架中,哪一种组织形态最适合生存?人文教育能够把人类的经验提高到一个抽象 化的高度来思索,为培养各个领域的一流人才打下了基础。而我们这里,许多一流学生打破头争着进管理,法学类的本科专业,实在是教育和人才的浪费。

第一,宜虚不宜实。我们没有通才教育的大学。但是作为学生,可以选择最接近通才教育的专业。历史,文学,社会科学等等“没用的专业”,常常会提供最好的大学教育。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以后的前途也不好猜测。他们不需要学得太详细,而要学会在抽象的层面思考社会和人类事物。具体技能要到工作后有了具体需要时现学。抽象地掌握人类事物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则是学习任何具体技能的基础。在美国,大学质量越好,这些没有用的专业的分量和比例就越大。

第二,宜冷不宜热。高度专业化的大学教育是垃圾,热门专业也就是酷暑中的速朽垃圾。如今有许多热门专业,如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传播类等等,招生人数多,师生比例太低,常常一个老师对付几十甚至上百的学生。冷门专业学生少,和老师一对一交流的机会多。另外,热门专业多是新学科,老师常常半路出家,甚至滥竽充数。进这个门求学,不免自己骗自己。而一些冷门的传统学科,究竟积累。碰到有真才实学的老师的机会也大些。

第三,即使进了接近通才教育的科目,也不要作专业的奴隶。我在北大中文系读大一时就有个极端的哲学:专业训练就是奴役。真正的大学教育,是追寻自己人生和社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绝不可能被人为的专业划分所限制。所以,我常常逃课。比如跳过本系的文学理论,去听张广达教授的中国通史。我认为在1980年代初在北大学文史不听张先生的课就算白来了。当时追寻的问题,是中国为什么长期贫穷落后。现在看来,这也许是个假问题。因为中国十八世纪以前不能说是贫穷落后。但是,这是那个时代我内心的声音。现在我阴差阳错终于以历史为专业,也多亏那时对专业的反叛

好了,今天关于“你对专业的理解是什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你对专业的理解是什么”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标签: 专业

你对专业的理解是什么由自考帮手网自考专业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你对专业的理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