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专业 > 自考专业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1.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2.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3.什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医院人才培养方案范本2020
5.医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6.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 从教学计划到人才培养方案转变的思考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图1)

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体育人才培养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1

 一、培养目标

 根据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发展趋势,遵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师范性培养为核心,确定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

 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强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体育科学研究基本能力的训练,掌握从事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科研等各项工作以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一定的人文基础知识,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掌握体育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掌握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科研等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4、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学校体育改革、体育科学以及体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动态;

 7、具有一定的体育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8、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三、主干学科

 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

 四、主要课程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科研方法、中学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武术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入学教育与军训

 (二)专业社会实践

 (三)专业实习

 (四)毕业论文

 六、主要专业实验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康复学、运动生物化学、青少年体质监测(体育测量与评价)等。

 七、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学习期限为4-6年。

 八、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按规定要求修满170学分准予毕业,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九、课程设置

 十、课程要求

 课程代码02101,教育学(Pedagogy),72学时,4学分

 本门课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主要为师资培养提供服务。课程设置的宗旨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现代的、开拓的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初步掌握教育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常规,并形成初步的教学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恰当地采用案例教学,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讨论、作业和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学有所思,学以致用。

 课程代码02102,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 ),48学时,3学分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德育心理、学习心理、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教学设计、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教师心理等几个部分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为其学好学习心理学和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代码02103,运动解剖学(Sports Anatomy),72学时,4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正常人体的基本构成,要求学生掌握人体9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重点掌握运动系统、脉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中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为运动人体科学中其他学科及运动训练等学科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了解人体各种器官和系统形态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掌握人体形态结构与体育运动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重点掌握人体运动器官(骨、关节、肌肉)的结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与主要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指导和解决生活和运动实践中问题的能力。

 课程代码02104 运动生理学(Exercise Physiology),72学时,4学分。

 通过运动生理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理和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人体在运动训练和健身过程中的机能变化的生理学规律,人体对运动训练和健身的适应机理和规律,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特点,常用生理学指标的测试方法。通过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人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运动生理学测试和评定方法。

 课程代码02105 运动生物力学( Sports Biomechanics ),54学时,3学分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解剖学及力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体育中动作技术的分析方法及应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人体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人体转动、人体在空气和水中运动的理论分析方法;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生物力学特性;人体环节动作的基本规律;动作技术分析方法等。由于人体运动的复杂性和运动描述的抽象性,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在学习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代码02106 体育科研方法(Research Methodology in Sports),36学时,2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思路,了解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小样本研究和大样本研究、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等主要研究类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了解体育科研的性质、任务、主要形式和基本程序,掌握查询和引用文献资料的方法,掌握体育科研选题的思路、方案的实施、论文的撰写等方面的内容,熟悉不同运动专项体育科学研究的特点,以适应独立主持完成体育科研工作的需要。

 课程代码02201 学校体育学(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54学时,3学分

 主要内容:介绍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学校体育教育实践中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问题,具体分析学校体育的功能、目标、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的过程、体育课的设计、实践及评价,课外体育活动等相关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识中小学体育教育实践中的相关的基本理论和进行体育教育实践的工作的技能与方法。

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2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40xxx

 专业名称:体育教育

 二、培养目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基本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胜任中小学体育工作,并能向多方向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身心合一、德技相长、文理兼备、服务社会”的志向、责任感和献身精神。

 2.掌握中小学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社会体育指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掌握一种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4.了解学校体育发展的改革与动态、体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的体育教学科研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6.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

 四、修业年限、学分及所授学位

 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3~6年。

 毕业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在德、智、体三方面完成培养要求,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73学分方能毕业。符合国家学位规定和河西学院学位授予条件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五、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学时、学分比例分配表

 六、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表

 七、体育教育专业辅修教学计划表

 八、教师教育选修课程表

 九、主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

 课程简介:在研究和阐述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认识并理解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特别是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形态结构所产生的良好影响,并能从解剖学角度描述和分析简单的体育动作,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教材:李世昌,《运动解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人体解剖学编写组,《人体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卢义锦,《人体解剖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卢义锦、姚士硕,《人体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运动解剖学编写组,《运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柏树苓,《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程名称:运动生理学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运动生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运动生理基本理论分析解决有关体育教育问题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运动人体科学的综合素质。

 使用教材:王瑞元,《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姚泰,《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田径、篮球等

 课程简介:讲授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使学生掌握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学校体育工作和与学校体育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使用教材:范海蓉,《学校体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祥,《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社。

 杨吉萍、冉孟华,《学校体育学基础与应用》,兰州大学出版社。

 史兵,《体育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

 先修课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课程简介:主要讲授体育与心理的关系,体育动机、兴趣和态度,体育教学心理,课外体育活动心理,体育竞赛心理,素质技能心理,体育心理训练,体育品德心理,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体育活动群体心理,体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使用教材:季浏,《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祝蓓里、丁忠元,《体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祝蓓里、季浏,《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季浏,《体育心理学学与教的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田径

 课程简介:讲授田径运动主要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中小学田径教学、组织竞赛、裁判和基本训练能力。

 使用教材:高等学校教材编写组,《田径》(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王鲁克,《田径》(第一版),山东大学出版社。

 文超,《田径热点论》(第一版),人民体育出版社。

 编写组,《田径运动高级教程》(第一版),人民体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篮球

 课程简介:讲授篮球教学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以及篮球的规则、裁判法、竞赛的组织编排方法等内容。使学生具备从事篮球教学、训练和组织篮球竞赛担任裁判工作的基本能力。

 使用教材: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阎育东,《篮球裁判晋级必读》(2006修订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杨改生,张红杰,《美国篮球防守战术训练全书》,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国篮联审定,《篮球竞赛规则》,光明日报出版社。

 课程名称:排球

 课程简介:讲授排球运动概述,技术和战术原理,组织竞赛方法,主要规则与裁判方法,学习并基本掌握排球运动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比赛方法。

 使用教材: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李汝田,《排球》,山东大学出版社。

 吴中量、李安格,《排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钟秉枢,《排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施达生,《排球教学训练指导》,人民体育出版社。

 高子琦,《排球教学训练指导》,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足球

 课程简介:系统讲授足球专项理论知识,学习各项技术、战术及战术配合原理与方法,掌握足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科研方法。

 使用教材:王崇喜,《足球》,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杨一民,《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年为泗,《足球》,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课程名称:武术

 课程简介:讲授武术概述、教学训练方法、竞赛组织与裁判方法,掌握武术基本功、手法、腿法、身法、五步拳、少年拳第二套,学习青年长拳、初级长拳、初级器械(棍、剑、刀)、简化太极拳等。

 使用教材:蔡仲林,《武术》(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武术教材编写组,《武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体操

 课程简介:讲授体操概述、教学训练方法,掌握体操教学的相关知识,具备队列队形练习、基本体操的示范及运用能力,熟练掌握技巧、双杠、单杠、跳跃各项目的基本技术与技能。

 使用教材:柳光植、李德孝、黄燊,《体操》,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黄燊,《体操》(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广有,《体操基本动作教法》,甘肃教育出版社。

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3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8所我国部分地方院校西安体育学院、延安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凯里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对培养目标、课时比例、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实践环节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查阅最近十年来各级教育相关文件及相关学术性论文,收集并且整合参考了八所高校(包括体育类专业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建设方面的有关资料。

 (二)数据统计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各院校的课时比列、学分、实践等环节进行数据整理并分析。(三)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当前该8所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比,结合当代社会市场对体育专业的需求等情况进行推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部分地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通过分析可看出,这些高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体育教学、社会科研、社会体育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管理等技能指导型人才,同时强调群众体育活动,对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开发等原发性创业能力的培养也作了强调,但是却缺乏对大型赛事的组织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过多强调体育教育专业。

 (二)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时情况分析。可以看出:8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总学时平均为2691.9学时,总学分平均为173.1学分;对比可发现,在学时上除西安体育学院和凯里学院低于或高于《专业规范》的要求外,其他6所高校均在规范内上下起伏;在学分上凯里学院和湖南文理学院均高于规范中的要求,其余的则在规范值内。

 (三)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经调查:发现,各地方性院校开办的主干课程相对类似,而专业性极强的主干课程缺相差很大,特别是学科课程,种类繁多,八所院校完全不同,这当中既有像体育社会学和社会体育学这种及其容易混淆的课程,也有像体育经济学与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社会体育管理学这种上下位的课程,又有传统课程又有体育休闲娱乐导论、健康保健等新兴课程。

 (四)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专业方向设置分析。八所院校中只有四所院校将体育教学方向归入其专业方向当中。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方向要以市场做为主导,将体育、健身等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性和未来职业中的发展作为重要的依据,加快专业性建设,加强社会体育专业中现有的专业基础,更好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而服务,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社会化、大众化、专业化。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似。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应该体现出各个学校的优势和特色,然而,通过对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发现其培养方案雷同现象相当普遍,近60%的相似。

 2.必修课与选修课课时分配比例差距悬殊。研究表明该8所高校课程设置都是围绕“三大主干学科”和“五大主要课程”为主线,各学科相应课程设置及其比例、必修课与专修课或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比例等大多是从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拼接或移植过来的,课程课时分配不够合理。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合到实践中去,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打下坚固的基础。

 (二)建议

 1.结合市场的需求类型培养专业类型的人才,打造优势社会体育专业品牌。各高校要做到“精”或“专”,在突破“专”长的基础上追求多能,并强调例如是培养“技能型”,还是“应用型”或“服务型”与此同时加强各高校的交流,结合各校所处的地理优势,共同制定有利于发展、更具体的更合理的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

 2.优化课程体系,制定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扩大专业口径,体现个性培养,提高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在课程内容上,加强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注重横向交叉与融合,促成知识、技能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办出1~2个有竞争力的特色方向。

 3.加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拓宽、稳定实习基地。提高其互动性、实践效果的有效性,各高校应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求争取地方政府参与到社会体育专业教学中来,提高校政、校企体育行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一批相对稳定、市场宽的校外实习基地,打造地方社会体育品牌。

;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我整理的方案制定,供参考!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一)指导思想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体现我院办学指导思想,符合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立足于培养理论基础够用、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要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实践能力为主线,同时要强化综合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二)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湖南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需要

 要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注重研究分析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态势, 注重与湖南和中西部发展相适应,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使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

 2、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依照我校“德才兼备,技艺双全”的办学理念。

 4、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并将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5、贯彻产学研结合思想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主动争取企业的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业或行业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6、积极推进“双证”教育,鼓励与成熟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进行课程置换。

 7、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按照行动过程导向,借鉴学习领域、情境教学理念,结合专业特点,开发符合职业教育规律,有特色的学生培养方案。

  (三)培养目标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条件。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用人部门对人才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努力体现我院的办学特色和本专业特色。

 2、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4、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5、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四)课程设置及其要求

 课程设置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和我院特色。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公共课和选修课。

 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包括教学实习、实训课程)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从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专业课程应当依据相应的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要求,遵循行动过程导向,按照学习领域设置,突出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公共课程的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打好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接受继续教育的基础。

 在校期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团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根据学生参加学生团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情况,学院可以给予相应学分认定。

  (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包含的内容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应当包括:

 专 业 名 称:

 专 业 代 码:

 所属院(系):

 学 制:

 分项内容应当包括:

 (1)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3)课程设置;

 (4)教学进程:①总周数分配;②学时与学分分配、课程结构;

 (5)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6)实践教学基地保障机制

 (7)教学方法与手段;

 (8)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程表;

 (9)必要的说明;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打印规格: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统一要求(以A4纸为准)。具体要求如下: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标题:宋体小二;

 (2)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所属系(部):黑体小四;

 (3)标题:黑体小四;标题与正文之间的行距:单倍行距;

 (4)正文内容: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5)页边距:左3cm右2cm,上下2.5cm。

  (六)教学周数及学时安排

 科学地进行学时分配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要合理安排教学全过程的学时分布、课内与课外的学时比例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学时比例等。学生在校期间各学期的周学时数应做到均衡分布。

 1、教学周数

 教学总周数:三年制专业为108周,每学期18个教学周;

 2、学分、学时分配

 三年制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800~2300学时为宜(含课内实践和选修课);毕业总学分控制在115—140学分以内。

 3、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占有较大比重,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实验实训课、顶岗实习、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

 4、周学时数安排

 周学时数控制在24学时,一般不超过28学时。

 5、学分的确定

 (1) 理论教学课以每18学时计1学分;

 (2)独立开设的实践课(实习、实训、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综合练习>等)每周计1学分,毕业实践4学分,设计<论文>8学分,军训、入学教育1学分,毕业教育1学分。

  (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院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其制定、执行、调整和修改必须按严格的规范和程序进行,以便保证其严肃性。

 各系部一定要指派专人负责计划的制定工作,结合各专业的实际,科学定位,充分酝酿讨论,认真吸取历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经验和教训。可在一定范围内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听取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内容和安排的具体意见。为了突出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的针对性,可聘请一些在本专业长期工作的企业人员、学院教师和管理干部一起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切实做好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完成后,各系(部)需组织专家组讨论审议,主管教学系主任签字后报送教务处审查,并报主管校领导签字后下发执行。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

 全院所有课程安排的依据是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列课程任何人或部门不得随意更改。全院性的更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教务处提出调整方案经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同意形成书面意见方可执行。

 各系(部)要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严肃性,要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对稳定性。对已经批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般不允许随意更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教学环节、学时、授课时间、考核方式、任课教师等均不得随意改动,执行过程中确需调整变动的,必须填报“人才培养方案变更申请表”,经教研室研究决定,报系(部)领导审核批准后,报教务处领导批准。经审批后的审批表原件存放教务处备查,复印件交各有关系(部)教务部门存档。

 为进一步规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确保教学运行过程有计划地开展,全院各教学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经批准下达的'各专业全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系教务科要充分发挥教学管理中枢的职能作用,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安排,落实任课教师、编制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实施计划。新学期的课程表应在上一学期结束前确定,经主管系主任审批后及时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并应通知到各相关部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任课教师必须按课表上课,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和调整上课时间。不得误课、迟到、早退及拖堂。

 各教务部门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各学期的执行计划,并应于每学期的第十三周向教务处报送下学期本系各专业的执行计划,在审核批准后执行。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符合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

 为了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优化课程结构,增强适应性。各专业可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调整专业课程结构,适当增加有利于学生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综合性课程和创新教育课程,设置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新课程,尝试开设其他相关的特色课程。根据国家教

 育方针、学院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所收集到的各方面意见,主管教学的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拟定修订原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初步方案;

 由主管教学的系主任主持召开有关专业高级职称教师参加的系扩大会议,讨论所拟定的初步修改方案,并将由系确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报送教务处,经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审批后执行。

  四、其他说明:

 1、本意见于下发之日起执行;

 2、解释权归教务处。

;

什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从一般意义上来审视,高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还是充分发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才。因此,必须从高校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力、有效地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从现实情况看,高校体制改革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经过几十年建设,我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还需不断完善。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必须建立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观。要建立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机制,必须自上而下转变传统观念,把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对人才基本素质的内在要求。思想观念的更新,将为素质教育全面的推进和重点的落实提供科学的指导。

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内容适应时代要求,应精简陈旧落后的课程内容,增加现代科技基本原理,介绍学科的新发展、新成果,拓宽专业面。在教学方法上变“满堂灌”为“启发式”,激励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注入了活力和生命力。

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与评选指标体系。培养体系应能对社会、对人才变化的要求有相对的调节空间,以免造成对培养体系、结构和方式的破坏,影响其操作性。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高考升学的选拔标准、三好学生和优秀教师的评选标准,以及教育评价制度,都要考虑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因素。

要形成一种宽松的学术风气。高校要实行开放办学,保持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才能减少人才培养方式上的滞后性,把握社会的变化,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创新型人才。要允许各种学术思想的充分讨论,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互相学习,大胆交流,共同提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更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高等教育必须担负的重要历史使命,也已成为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范本2020

 医院需要更多人才,所以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医院增加人手。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医院人才培养方案范本2020”,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范本2020(一)

  一、 指导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xxx发展观和xx人才观,着力建设一支具有扎实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医、教、研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医学科技领军人才的后备力量,建立起适应我院医疗事业发展和重点专业建设要求、符合医学科技发展需要的青年人才管理、运行机制和良好环境,为我院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二、 培养目标

 通过选拔中青年医学人才并经五年的重点培养,使培养对象成为我院医德高尚、医疗技术水平高、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医学、科研力量和学科带头人,从而合理完善我院“老、中、青”的人才梯队。

 三、 人才选拔

 (一) 选拔条件。

 1、优良的思想品德。热爱本专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求真务实,愿为医学事业献身,有高尚的医德医风,有埋头苦干的求实作风,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心理素质。

 2、有较强的学术能力和医学实践能力。掌握本学科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对学科发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处理较复杂的疑难问题,在本专业中有一定影响,能够提出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想,有较好的科研、教学、临床、组织管理能力。近五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工作差错,无不良医疗行为,无年度考核不合格。

 3、具备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有探索医学科学求知的热情和执著追求精神,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勇于开拓进取。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能够看懂一般专业外文资料。

 4、身体健康,原则上要求年龄在40岁以下。

 (二) 选拔程序

 1、个人申请

 2、部门推荐

 3、医院审批

  四、 培养原则

 (一)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培养中青年后备人才时,要坚持技术和品德两方面培养并举,培养出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医学人才。

 (二) 坚持高标准、严格培养。从选拔或考核抓起,提出高标准及起点,做到“宁缺毋滥”,严把考核关。建设一支能在医疗、科研等领域有突出成绩的中青年医学人才队伍。

 (三) 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我院将从工作条件、人事环境、生活条件、职称晋级等方面下功夫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进优秀人才。

 同时大力发展自身后备人才的培养,达到既补血又造血的目的,使医院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人才施展才华的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学科发展的问题。

 (四) 坚持医、教、研并重。在实施工作中不能以医疗技术水平、科研业绩或教学水平其中之一作为单一培养指标,而是要坚持医、教、研并举。将中青年医师培养成三方面都突出的医院后备人才,促进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三个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 培养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培养对象的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培养对象的业务水平。积极拓宽渠道,采用多种形式为他们的培训进修、合作研究和科技攻关创造条件和机会。优先推荐他们到各级学术团体任职,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竞争,给与充分的科研自主权,帮助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出国进修、出版专著,让他们经受锻炼,不断增长知识才干。另外,通过聘请有名的国内外专家教授来医院进行学术讲座、专业培训或指导的方法提高中青年医师素质。

 (三)建立导师制。培养对象须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学术导师,提高培养起点。导师必须保证在培养对象所在单位工作一定时间,并与培养对象单位鉴定合同,保证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四)鼓励“老带新”培养方法。定期组织院内老专家与中青年

 医师相互学习的交流会,用老专家的经验帮助中青年医师提高自身医疗水平和医德医风。

 (五)激励人才、奖惩分明。通过物质、情感等有效地调动中青年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中青年医师创造出成绩。在加大人才培养的同时,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和条件留人”,留住医院人才。

 六、 管理办法

 (一)制定中青年医学后备人才培养制度和规章,统一组织中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二)与培养对象签定培养合同 。

 (三)负责批准或撤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对未能如期完成合同计划的培养对象,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并视整改情况,决定是否撤消培养资助计划;

 (四)组织评估考核。对培养对象实行目标考核与动态管理,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终期综合评估,建立考评档案;

 (五)根据考评结果,在原核定经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下一年度经费额度;

 (六)组织培养对象通过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人才培训等活动为我市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七)组织培养对象进行省内、国内的合作与培训,扩大建立科研合作与业务培训渠道,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八)根据考评结果,对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范本2020(二)

  一、医院的人才现状

 “xxx”期间,为提高人员的素质,医院加大了继续教育和人员进修的工作力度,强化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举办了多层次学术讲座,并邀请院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院讲课,为医院的人才成长营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人才建设取得一定的进展,基本满足了现有临床的人才需求。到20xx年全院正式在编职工已达到xxx人,各类卫生专业人员xxx人,卫生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的比例为xxx%。其中医师类xxx人(不含口腔和麻醉科人员),护理类xx人,检验类xx人,药剂人员xx人;在医师类人员中,中医人员占xx人,占医师类xxx%,西学中xx人,中医和西学中人员占医师类xxx%。在学历(学位)层次上硕士x人,大学本科xx人,专科xx人,中专xx人,其他xx人。

 随着医院的发展,现有人才资源与医院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主要是:

 1、医院现有正式在编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才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需要的卫生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2、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仍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业务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

 3、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严重短缺,直接影响医院临床工作的开展,专业局限,难以支撑医院安全、高效、健康的运作,制约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4、人员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中医人员偏少;

 5、卫生专业人才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使用、培养、评价或流动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因此,进一步加强医院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发医院的人力资源是医院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要以xxx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xx发展观,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理念,按照全面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结构调整和合理配置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切实搞好医院人才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充分调动医院人才的积极性,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培养目标

 1、积极推进全员职工培训。全面提高医院职工的学历层次。医院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全员培训率要达到90%以上,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75%达到本科以上,15%达到专科水平。鼓励45岁以下具备本科学历的临床医师攻读硕士研究生。

 2、培养x-xx名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学科带头人;

 3、培养xx-xx名具有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临床经验比较丰富,中医特色突出的中医专科(专病)人才;

 4、培养xx-xx名具有较好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坚实中医经典知识的临床应用型人才;

 5、引进xx-xx名医院急需的并具备专科特长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

 三、主要任务

 1、要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医院现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要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的重点是加大理论研修、临床实践、学术交流及科研工作的力度。在理论研修上,要结合本人的学术特色和专业,精读本专业(含西医)相关的书目。在临床实践上,要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重点学科或重点专科点进修深造,提高本专业解决疑难病症的能力。在学术交流和科研上,提倡跨省、跨地区交流,鼓励与上级和同级医疗机构合作,进行基础和临床课题研究。医院将积极创造条件,开通远程教育系统,定期举办培训班,进行科研课题的选项、立项及科研思路,科研方法等培训。

 2、高度重视专科(专病)人才培养。实施中医专科(专病)人才培养计划。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要确定自身的业务主攻方向,逐步把精力转移到专科(专病)研究的方向上来。要结合自身特点,重点加大本专科相关理论的研修,全面掌握和熟悉本专业的古典医著及文献资料,同时要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现代医学知识及发展趋势,在临床实践方面要到区内外相应的重点专科(专病)点进修提高,不断提高自身临床处置各种疑难病、多发病的实际能力,在科研方面鼓励与上级和同级专业人员共同进行基础与临床课题研究。

 3、要切实抓好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强化基础理论的培训,主要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的课程设置,并要有相应的读书笔记。二是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要采取院外培训和院内轮训相结合的办法,熟悉和掌握临床各科以及影像、功能检查及检验等医技科室的基本技能。三是要重视基本知识的培训,重点了解和掌握医院的各项医疗制度、基本医疗流程以及门诊和住院部管理的相关知识。

 4、要积极引进人才。引进高层次临床人才是加快医院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引进人才的重点是医院临床急需并在短期内又难以培养的具备专业特长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同时,还将有计划地引进一些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才。进一步充实医院的重点科室,切实保障内、外、妇、儿科始终具备有一定的人才优势。在未来五年中,拟引进中医药人才xx名,其中硕士以上xx名,本科xx名,大专以上xx名,其中中医类人才结构不低于xx%。

 5、继续加强医技科室人才的培养。医技科室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加强理论学习,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并积极开展新技术,同时,要提高本专业的检查、检验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6、重视和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护理人员培养要突出“三基”训练,强化无菌操作的意识,同时要及时掌握护理工作的新方法,把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生活护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和生活条件。

四、政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增加经费投入。

 人才培养事关医院的兴衰,高质量的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医院要成立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医院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各司其职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从组织管理上保障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医院要继续加大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每年争取安排相应的资金作为人才培养基金。相关职能科室要分别制定《人才培训大纲》,以及《人才培训实施细则》,确保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首先,要制定《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的重点是理论研修、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考核标准的制定要按照以上三个方面细化制定具体的标准。考核的方法采取考试和评审,答辩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档案,将个人的技术自传、论著、考核考试的成绩、进修学习的鉴定、定期技术评定材料等列入档案内容,作为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使医院人才培养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逐步使医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深化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为医院人才培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研究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岗位结构比例的控制标准,完善以岗位聘用为核心的管理制度。要把人才的评价考核结果同岗位聘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打破岗位聘用只能上不能下的僵化模式,要逐步形成有序竞争的生动局面,提高医院的内在活力。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强化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建立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医院绩效考核,以及绩效工资总额分类管理,切实把职工的职业素质、工作责任、技术能力、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考核作为职工收入分配的重要参数。结合单位内部的分配,合理拉开绩效工资的差距。鼓励职工“讲学习、重能力、比贡献”,为医院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四)积极引进人才,为医院的发展储备人才。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积极引进人才是解决医院目前人才供求矛盾的重要措施。引进人才的关键是要严格选才标准,决不搞滥竽充数。结合医院现有人才的实际情况,今后五年,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较强科研能力、良好医德修养的临床骨干,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发展。

 (五)增加医院编制,为引进人才提供条件。

 医院现有的编制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核定的。现有编制已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因此,争取增加医院的编制已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条件。要积极争取自治区卫生厅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支持,逐步把医院编制增加到与医院规模相适应的标准,为引进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在争取扩编的同时,要改革医院目前的劳动用工制度,逐步建立灵活、便捷的用工机制,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合同制用工,为医院多渠道吸纳人才资源创造条件。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范本2020(三)

一、指导思想

 以xx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在医疗实践中加快培养年轻的专业技术骨干。

  二、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

 (一)人才无断层

 当医院内的某个职位由于人员的变动、长假、退休或辞职等种种原因出现空缺时,保证有合适的人选接替这个位置。

 (二)、顺利交接保证目前的人选确实胜过他的前任,而且交接得越快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培训方式:

(一)根据和培养对象签定的“协议书”和个人培训计划,采取以在岗位自学为主,结合集中培训、跟师学习、参

 加学术交流、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

 (二)宏观调控,统筹安排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系统工程。根据全院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医院的卫生医疗服务人员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

 (三)、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院在卫生人才培养方面具体措施为:

 1、合理安排各层次人员比例,按照区卫生局的要求进行人员配置。

 2、由我院主持农村卫生人才培养规划的实施,保证政策的延续性。

 3、积极统筹调动卫生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上做到优势互补,统筹兼顾。

 4、方向明确,形式多样针对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学历、推广适宜技术、讲授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积极开展卫生专科人才培养。培养同时应重视师承,分层开展。

  三、以人为本,坚持“三个并重”

 (一)、培养和使用并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发挥其价值和潜力。人才也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我院在使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将人才的培养摆上同等重要位置,充分注重挖掘人才潜力,积极探索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极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

 1、不拘一格用人才。

 (1)为现有技术骨干提供必要的临床工作条件,为其发挥聪明才智、充分施展才华创造条件 ;

 (2)通过延聘、返聘等方式,充分发挥院内老医师的作用。

 2、积极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继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我院从政策、财力和时间上对现有人才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1)充分发挥院内有临床经验医师的传、帮、带作用。

 (2)积极鼓励科室内的小讲课。各科室每月都要组织1—2次科内小讲课,或坚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临床经验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

 (3)聘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来院进行讲学和技术指导。

 3、每年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 根据需要,医院每年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深造。医院要求每位外出人员学习回来后要向全院讲授所学的内容、体会及外院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医院也会对外出人员开展新技术情况进行评估。

 4、对新职工实行对其进行业务培训。

 (二) 积极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多形式,多渠道广纳贤才。主动到各医学院校或面向社会招纳贤才。想方设法为优秀人才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以事业留人,以感情和适当的待遇留人。

 (三)激励与考核并重 把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评价的重点。临床医师、医技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德、能、勤、绩四方面对医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在院内公布,进入医务人员个人档案,并直接奖金挂钩。

  四、保障人才队伍稳步发展

 重视、关心优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和困难,改善工作条件,为其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

医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医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一般都需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医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篇一医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为加快我院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促使各学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我院医学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从全院各学科中择优选拔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经过计划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实践经验、领先技术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医院创建新一代青年医学学者队伍,形成各专业优秀学科带头人梯队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

 医院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方案的实施是在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医院科教科、人事科具体负责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选拔范围、条件及要求

 (一)选拔范围:全院临床、医技、药学及护理学科卫生技术人员。

 (二)申报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医德高尚、治学严谨,身体健康,具有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精神;

 2.年龄:40周岁以下(申报当年);

 3.学历学位:本科学士及以上;

 4.外语:大学英语六级(或取得全国卫生系统外语水平考试合格、硕士学位全国英语考试合格、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等);

 5.计算机:取得江苏省信息化素质培训合格;

 6.职称: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7.论文:在省级以上正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8.科研:承担区级以上科研课题(前三名),或有完整的科研设计书,处于预试阶段拟准备申报的科研课题;

 9.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为科室业务骨干,具有发展潜能;

 10.近三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工作差错,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或获院级以上表彰。

  具备上述条件,择优选拔。

 (三)要求:青年人才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必须能切实保证按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并且能保证提供优秀导师(一般为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在临床及科研一线固定带教。

  四、选拔程序

 (一)申请

 1. 由个人申请并填写“青年人才工程培养申请书”。

 2.科室(部门)初审后推荐至科教科。原则上每期同一个学科(专业)推荐人数不得超过2人。

 (二)评审

 1.初审:科教科、人事科根据有关要求对申报对象的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者报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2.考核:对初审符合条件者进行相当于大学英语六级水平的测试;组织学者进行专业知识现场提问和答辩;并以投票方法确定青年人才培养对象侯选人。

 3.复审: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考核结果,提出青年人才培养对象建议名单。

 4.公示:经复审后,在医院OA网上进行公示,征求职工意见。

 5.审定: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人才培养规划、学者评审意见和考核结果,结合公示情况,确定青年人才培养对象人员。

  五、培养内容、方法与途径

 (一)导师指导:培养对象可自选导师2名(院内、院外各一名),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署培养教学协议书。医院协调确定培养对象的指导老师并督促、指导培养对象跟师学习。

 (二)理论学习:培养对象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精读与泛读专业书目,制定读书计划,深入学习,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学习体会,努力提高理论水平。

 (三)临床实践:培养对象除了在本院坚持临床实践外,培养期内需完成至少6个月的上级医院定点培养(进修)。掌握新技术、新疗法、新进展。每年参加国内外相关专业学术交流1次以上。

 (四)临床研究:瞄准本专科前沿,选择课题进行临床研究1项以上。

  六、管理与考核

 (一)医院负责本工程培养考核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对入选对象跟踪评估、定期考核。

 (二)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导师)负责对学员的日常工作、学习和临床实践等情况的督促检查,为培养对象创造锻炼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保证顺利完成培养任务。

 (三) 培养对象每年须撰写课题年度进展报告、工作总结,填写考核手册,于每年12月10日前报送院科教科;由人事科、科教科组织学者进行年度考核。培养周期结束后进行总体考核,周期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评估的重点是培养对象实际业务水平、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医、教、研实绩是否按年度计划完成等。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对出色完成“青年人才工程”培养任务,达到培养目标,成绩显著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个人原因中断培养计划或考核不合格者,医院将追回已付出培养经费。

  七、培养经费

 (一) 医院对每位列入计划的培养对象资助额度为1万元/年,合计3万元。设立独立帐户,专款专用。经费主要用于培养对象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短期培训、参加相应的学术活动、学习经费、导师带教津贴等。

 (二)培养经费使用管理措施参照“科研经费管理措施”。

  八、培养周期

 培养周期为三年/期,每期培养对象10名左右,每三年选拔一次,培养结束后须在本院工作5年以上。

 本方案自职代会通过后执行。

篇二医学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为保证我院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的顺利申报,医院将从这一年始开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青年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实施方案》工作,以提高我院学科梯队实力,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该方案围绕实现医院“十二五”规划目标对人才的需求,提升优势学科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加强临床医疗领域的中青年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的原则。内部培养通过后备人才库培养医院内部正式职工。外部引进通过项目引才、职位引才、合作引才等多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坚持“专业型和综合型同步培养”的原则。专业型人才指在医院专业技术岗位上掌握较高专业水平的人才。综合型人才指在医院管理岗位上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坚持“公平择优,宁缺毋滥”的原则。建立动态遴选机制,综合评价遴选对象。从各个方面制订详细量化评分标准,对后备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系统的量化考核。

 方案将在三个层次进行人才培养。第一层次培养目标为学科带头人,指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所在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能够带领、指导和组织有关人员开展相关临床学术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的学者,能把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前沿,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第二层次培养目标为学术带头人,指系统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在某学科或技术领域达到先进水平,得到国内同行认可。具备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开展专业技术工作,解决一些关键和重大技术难题。第三层次培养目标为专业技术骨干,指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在临床能独挡一面,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

 培养采取导师制、轮岗培训、继续教育及其他方法(学术沙龙、学术论坛等形式)进行。建立导师人才库,实施动态遴选制度;建立中青年重点人才培养档案,定期考核。

;

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 从教学计划到人才培养方案转变的思考

摘 要:人才培养方案取代 教学计划 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正在高职教育界逐渐推行。本文在论述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框架和内容的基础上,就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关系以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一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和使用作为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正在逐步推行且渐入佳境。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相关问题的研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宏观思考、中观设计和微观实施上全方位的把握,对促进学校教学基本条件建设,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1. 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含义。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义,不同学者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表述不同,但核心内容都是基本相同的。笔者认同的是: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是学校指导、组织与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其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1)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文本形式,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与规格、内容与方法、条件与保障等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描述和设计;(2)人才培养方案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过程的整体设计,包括课内课外的统筹安排等;(3)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包括培养计划,还包括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实施建议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各种因素;(4)人才培养方案除了计划性,更侧重系统性和实施措施;(5)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稳定运行、各项政策和规定制定与实施、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的基础,是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

2. 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与基本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是指其包含的要素与格式。要素齐全和格式规范是编写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结构可由学制与招生对象、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专业核心能力与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毕业标准、教学安排、实施建议、其它说明等九部分组成,这种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教学实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①学制是指基本修读年限;招生对象指应届及往届普高(中职)毕业生等。②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包括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所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毕业生的质量标准及所从事的工作等;培养规格是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规定,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培养目标主要说明人才培养的方向,培养规格主要解决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③专业核心能力是指学生应掌握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情商、专业知识和不易模仿的专业能力,使学生能在专业的不同层次和方向找到其合适的位置;就业岗位(群)是指学生的目标就业岗位以及拓展或发展目标岗位。④课程体系是指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主要反映在各种类型课程的结构,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等;课程设置是指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等。⑤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课程名称、类别、学时、学分、课程目标、主要内容、考核与评价要求等。⑥毕业标准包括应修读总学分、职业资格证书及其他证书获取情况等要求。⑦教学安排主要包括各学期周数分配表、专业教学周历一览表、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表、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⑧实施建议包括考核与评价方法、师资队伍及实训条件的配备、教学制度保障等。⑨其它说明是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出现的一些主要术语进行解释和对专业调研情况、人才培养模式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等相关事项的说明。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的关系

用人才培养方案取代教学计划,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涵的变化。两者都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制订的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人才培养方案涵盖了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是教学计划的继承和发展,突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内容,并使教学计划与其它各环节有机联系起来。两者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设计思路上。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过程的整体设计,它除了计划性,更侧重系统性和实施措施。教学计划是按照专业要求制定的学科模式,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更侧重教学的计划性规定,缺乏对职业性、学生素质及学生个性培养的设计。

(2)在编写体例上。人才培养方案无论从要素、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计划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比较简单,基本上指我们通常看到的实施部分。

(3)在教学目的上。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在于人才培养,既包括培养计划,还包括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校企合作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各种因素。教学计划虽然为人才培养服务,但主要目的是教学。

(4)在教学内容上。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相比,一是增加了突出围绕职业岗位能力设定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二是根据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实际情况可进行课程置换或设置单独的课程模块,能促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教学计划则注重对讲授内容的系统性和知识体系完整性的计划与规定。

(5)在课程体系上。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结构方面改变了教学计划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遵循“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以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

(6)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人才培养方案改变了教学计划那种“粉笔加黑板”的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训)室等教学模式和方法,提倡将企业的工作任务与学生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将企业的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和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在真实的环境中实施教学,采用引导性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教中做,融“教、学、做”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机器人人才培养方案

机器人人才培养方案

 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下面是我整理的机器人人才培养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1 专业代码 560309

  2 招生对象与学习期限

 2.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学生。

 2.2学习期限:3年(全日制)

  3 就业面向

 本专业面向岗位群为机电设备制造企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企业中工业机器人的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管理与维护、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及自动化生产线的集成应用、销售、推广等工作岗位。通过3~5年专业领域的工作锻炼,可从事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的集成设计、技术改造、售后技术服务等岗位工作。

 3.1应胜任岗位

 (1)工业机器人操作员

 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中,具有读懂工业机器人相关英文标牌及使用规范能力,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能力,工业机器人操作能力。

 (2)工业机器人装配调试员

 在工业机器人制造、应用企业中,具有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础知识,常用电子元器件、集成元器件、单片机的应用等知识;具有读懂机器人设备的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能力;具有测绘设备的电气原理图、接线图、电气元件明细表能力。

 (2)工业机器人销售员

 在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集成制造厂商中,具有产品集成解决方案,售前技术销售方案、售后产品调试安装交付等能力。

 3.2未来经过培训能转岗到的岗位

 (1)工业机器人现场管理员。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中,从事工业机器人维护、工艺及现场管理。

 (2)工业机器人维修员。在工业机器人制造、应用企业中,从事机械、电气、控制安装、检测与维修。

 (3)工业机器人应用开发员。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集成厂商中,从事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应用、工作站装调、工作站设计与改造。

  4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独立从事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维护管理、装调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及自动化生产线的集成设计与应用、销售、推广与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

 4.1应熟悉规范和标准

 (1)熟悉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和ISO标准。

 (2)熟悉标准零件的国家标准、精度设计等标准。

 (3)熟悉和本专业相关的机械、电气等标准。

 (4)熟悉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相关标准。

 4.2应掌握技术技能

 (1)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日常维护,编程定位示教编程。

 (2)掌握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

 (3)掌握机械与电气设备控制的装配、调试。

 (4)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检测与维修。

 (5)掌握工业机器人应用设计开发与集成。

  5 培养规格

 5.1素质结构

 5.1.1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将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思想,坚持正义,自觉抵制各种危害祖国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不良思想和行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恪守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的习惯,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负责任的人。

 (2)科学文化素质

 对文学、哲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有一定了解,具有一定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养。

 (3)心理素质

 能正确面对困难、压力和挫折,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健康平和的心态。

 4)身体素质

 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达到国家颁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身体健康。

 5.1.2职业素质

 (1)具有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2)掌握与职业工作岗位有关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

 (3)具有所在职业或岗位相关领域内的活动能力。

 (4)具有评价、吸收和利用国内外新技术的`能力。

 5.2能力结构

 5.2.1职业方法能力

 (1)自我学习能力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查阅专业的相关资料和文献,能够自学专业领域的一些前沿知识和技能。

 (2)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能力

 能根据专业领域的需要,借助媒介,采集整理信息。运用一定的专业的计算方法,对专业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预测和评价。

 (3)实践动手能力

 能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能够处理生产中存在的简单问题,并能对所在岗位的技术难题提出较可行解决方法。

 5.2.2职业社会能力

 (1)与人交流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态和换位思考的宽广胸怀,尊重他人,诚以待人,能够敏锐发现共同的话题和兴趣,运用巧妙的方式和对方沟通。

 (2)与人合作能力

 牢固树立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点,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3)解决问题能力

 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综合知识去努力思考、积极探索,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

 (4)革新创新能力

 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一定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敢于质疑、细心观察,坚持不懈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5)外语应用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本专业相关英文资料,能规范书写英文简历、总结、假条等应用文,能够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

 5.2.3专业能力

 (1) ?具备读懂进口设备相关英文标牌及使用规范能力。

 (2) ?具备读懂机器人设备的结构安装和电气原理图能力。

 (3) ?具备测绘设备的电气原理图、接线图、电气元件明细表能力。

 (4) ?具备测绘简单机械零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能力。

 (5) ?具备应用操作机、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编辑逻辑运算程序能力。

 (6) ?具备构建复杂的PLC控制系统能力。

 (7) ?具备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能力。

 (8) ?具备工业机器人维护、保养设备,排除简单电气及机械故障能力。

 (9) ?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0)具备一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能力。

 5.3知识结构

 5.3.1基础知识

 (1) ?掌握较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 ?掌握人文、道德和法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5.3.2专业知识

 (1) ?掌握与本专业相适应的专业英语知识。

 (2) ?掌握应用机械传动、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础知识。

 (3) ?掌握机械系统绘图与设计的知识。

 (4)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集成器件、单片机的应用知识。

 (5) ?掌握传感器应用的基本知识。

 (6) ?掌握PLC、变频器、触摸屏、组态软件控制技术的应用知识。

 (7) ?掌握交流调速技术的应用知识。

 (8) ?掌握计算机接口、工业控制网络和自动化生产线系统的基础知识。

 (9) ?掌握工业机器人原理、操作、编程与调试的知识。

 (10)掌握检修工业机器人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系统故障的相关知识。

 (11)掌握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

 (12)掌握同本职业工种相关行业的基本知识。

  6 职业证书

 本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期间,可以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3学分)及专业专项技能证书(2学分)如表1所示。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表中1、2项职业资格证书之一及表中3、4、5、6项专业技能证书之一,同时鼓励学生考取高级别证书,包括高级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高级维修电工等证书。

;

好了,今天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标签: 大学专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自考帮手网自考专业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