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学院(山东教育学院研究生院)
- 自考学校
- 2023-07-05 20:22:00
记者 樊舒瑜
编者按:
教育是民生之基。“学有优教”是城市与民众的共同愿景。
愿景之下,以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等为核心的诸多尝试,表明了教育行政部门努力的方向。
一方面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持续努力,另一方面是现实与需求之间总有差距,认知与实际之间亦有鸿沟。淄博教育发展的真实现状究竟怎样?现实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如何缩小?
基于一系列的叩问,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推出了这组《透视淄博教育》的系列策划。
学生素质,是衡量当地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教育水平的高低,又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按照这样的逻辑,以经济总量来衡量,淄博教育发展在山东省内似乎并不占优势。
但淄博学生素质的实际情况却超乎外界想象。飙升的上线率、省中运会“九连冠”、艺术展演获奖率全省第一……可以说,淄博教育的每一项成绩都在颠覆外界对淄博教育的传统认知。
迁徙者
三年前的夏天,王菲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那一年,王菲带着刚刚幼儿园毕业的女儿琪琪,从生活了多年的淄博搬到了青岛。
王菲的这个决定曾经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家人担心茫然“闯入”一个陌生的城市会影响到一家人的工作及生活。同时,王菲的家人也对琪琪即将就读的学校充满顾虑。
尽管并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但王菲内心却异常坚定。
在全家搬至青岛之前,曾经当过中学教师的王菲对省内教育环境有自己的观察和了解。“就省内而言,青岛的教育遥遥领先省内其他城市。”她一直这样认为。
与王菲持类似观点的在淄博还有很多。
淄博教育的真实水平到底怎样?淄博教育在山东又到底处于什么位次?
被颠覆的认知
事实上,淄博教育的真实水平已经超出“王菲”们的想象。
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高考上线率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教育实力。
数据显示,在连年高位的基础上,今年夏季高考淄博实现本科和重点本科上线人数的“双增长”,清北“强基计划”、空军飞行员录取亦实现历史性突破。
与此同时,今年的春季高考,淄博还勇夺五个专业全省第一名。
淄博教育出彩的不止是飙升的“上线率”。
今年8月7日,落幕的山东省第十五届中运会上,淄博代表团以绝对优势斩获冠军。自1998年山东省第七届中运会夺冠起,淄博已豪取“九连冠”。
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
针对上述成绩,淄博市教育局方面表示,多年来,淄博市教育局、淄博市体育局密切协同,顶层设计,从教体结合到教体融合再到教体一体化,已探索推出“学校体育抓普及、竞技体育促提升”的青少年体育工作一体化发展模式。
“九连冠”并非孤本。
淄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抽测连续2年位居全省第一,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八次夺取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团体总分第一名;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一等奖50个,获奖率全省第一……
职业教育的成绩也同样亮眼。在今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淄博获得4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获奖总数比2021年翻一番,获奖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这些成绩,颠覆了“王菲”们对淄博教育水平的固有认知。
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淄博教育都大踏步走在了全省最前列。而淄博教育的名声鹊起,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结果:从济南、潍坊等城市返流淄博的学生越来越多。
捷报频传
淄博学生的素质究竟行不行?答案已经显而易见。
而落脚到整个淄博教育系统,亦是捷报频传。
比如,在教育部此前举办的“学校美育发展这十年”线上交流活动上,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一中学作为地方中小学校代表(全国总共三所),介绍了学校在美育建设方面的突出成果。
“学校通过剪纸项目,带动全校美育融合发展,立足国家课程,依托地方课程,研发校本课程,开辟传承路径。”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一中学表示,剪纸艺术已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
齐陵一中仅是淄博“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下的一个缩影。
100个德育品牌全市推进,10个德育案例入选全国、全省首批“一校一案”典型案例;全省率先发布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清单,淄博作为唯一地级市典型全国推介;5个区县获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县(区),43所学校获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3所学校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可以说,淄博教育的成果比比皆是。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淄博教育早已今时不同往日。”淄博市教育局体艺卫科相关负责人告诉柳泉录。
这位负责人还坦言,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淄博各中小学通过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
“民生至上是念兹在兹的不变初心,更是接续奋斗的行动标尺。”淄博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英涛表示,下一步,淄博市教育局将通过机制手段,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全力办好品质教育,为助力淄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山东教育学院(山东教育学院研究生院)由自考帮手网自考学校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山东教育学院(山东教育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