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学校 > 自考学校  > 

南昌大学自考网(南昌大学自考网报名入口)

南昌大学自考网(南昌大学自考网报名入口)(图1)


“小升初”正在成为高考的前哨战。高考已经溢出高中三年,延伸到孩子的低龄阶段,处在一线城市的家长们,赌上自己的精力和金钱,倾尽所能为孩子谋划,将整个家庭改造成了适应教育模式的战争机器。“小升初”白热化,背后是一个个疲惫的家庭。


@阿亮 38岁 香港 大学研究员

为了孩子能稳妥地进入名校,我拼尽全力

在朋友和家人眼中,我是个慢性子的人,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却无法佛系。

香港的教育战线,几乎可以说是从孩子还在子宫里就开始了。

在香港,孩子如果是9月以后出生,得跟第二年的孩子一起入学。这简直是输在起跑线。香港三四月份气候宜人,也不太忙,是生产的黄金时间。怀老大时,我们一家算准日子,从前一年四月开始备孕,最后终于赶在六月“中奖”,预产期在第二年3月底。

3月31日当晚十一点钟,妻子的肚子还没有动静,我们有些坐不住,和护士合力,用力去推她的肚子。幸运的是,孩子最终赶在4月1日零点前出生。

在香港,贵族家庭的小孩和小商贩家的小孩差别大了。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好学校,跟有钱人家的小孩做朋友。

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和妻子就削尖脑袋。由于香港的幼儿园大多只上半天课,家里需要有人专门照看小孩,妻子是公司文员,不能轻易离开工位,我就放弃了一家公司报酬丰厚的工作,在一所大学做研究员,薪酬不高,在香港甚至算是底层的薪资。妻子工作忙,带娃的重担算是落到我头上。

幼升小的时候,大儿子上了我们片区一所不错的小学。当时有一些教会学校,孩子如果是信徒,上学会容易的多,看到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上教会学校带着孩子受洗,我对这种操作不屑一顾。大儿子三年级的时候,我跟院系的一位教授闲聊,教授提醒我,要准备小升中了,“语数外史地生的辅导班,要赶紧去排队上起来”。教授有一个女儿,我们每次碰到一起,总要聊孩子。他是过来人,很有经验,听了这话,我开始紧张。

香港中学是六年制,初中高中通常在一个学校,小升中,堪比内地的中考。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政府统一进行的“学位分配”。学位分三轮派发,第一轮派出30%的学位,学生们可以全港自由选。第二轮,按学区抽签,按照小学成绩将学生分为三档,学区内的中学也分成三档。前1/3档的学生会被随机分配到学区内前1/3的学校。

研究完香港小升初的考试规则,为保证儿子能冲进前1/3的A档名校,甚至幸运的话,可以冲刺第一轮自主择校学位,我们给孩子报了全科辅导班。每天下课补一科,周六补全天,加上学校课业,孩子每天大约十一二点才能睡觉。

高强度的补课花销巨大,每周要花掉两千块,这上的还是平价补习班。

不过,这跟教授比起来不算什么。为了孩子上学,他特地选择了香港中西区的房子,除了是学区房,性价很低。她妻子怀孕后就离职了,一直把孩子带到小学,照料女儿穿梭于各种辅导班,钢琴,油画,芭蕾,英语,数学……他女儿凡有比赛必参加,数学、美术、钢琴……就算得不到奖,也会有参与证书,优秀奖之类的安慰奖,全国性的比赛还可以加分。

学习、比赛任务繁重,教授的女儿不堪重负。有一次他向我抱怨:“我女儿问问题的时候,都是说,你告诉我答案。我不要你给我解题,我要先把答案写上去交作业。”说着连连摇头。

在教授的引领下,我也开始关注香港和内地大大小小的比赛,带老大去参加。一开始,我们只想让大儿子上个片区的好学校。可小孩子之间也会攀比,大家都还是想上名校,我们开始担心如果上不到名校,老大会好自卑。

大儿子成绩很好,又有比赛证书,足够名校的要求。我们就给他从A档辅导,转到了保名校的金牌辅导班。对孩子的要求,从前10%的成绩,变成保证各科要接近满分,至少要在本校排名前十。

上了金牌辅导班后,老大五年级开始,都要半夜一两点才能睡。周六周日都在上课,一个月要花掉一万块补课。

同事说我这两年肉眼可见地疲惫了。房贷、一家人的大小开销,大多靠妻子来支撑,辅导孩子的事情就交给我。早上要早起送他们上学,晚上还要接送他们去辅导班,晚上帮他们辅导功课。大人拼命,孩子也拼命。

要说最拼命的举动,还是老大五年级时,我让他受洗了。名校要么基督教,要么天主教,孩子已经挺优秀的,再多垫垫脚,保证万无一失。

好在大儿子在第一轮自主择校时,面试顺利。奋战三年后,被名校圣保罗录取了,一切仍在继续。开学时,升入小学高年级的小儿子也要正式进入准备小升初的备战阶段。


@芬姐 34岁 广州 全职妈妈

离高考还有9年,我已经感受到前置的压力

我的大女儿今年9月份升5年级。早在3年级结束的暑假,我就开始为她的小升初做准备。

我小时候,高考是决定命运的独木桥,爸妈严格把好高考这年。现在这种准备已经前置,因为我觉得好的教育有惯性,从上好小学、好初中到重点高中,一年都不能松懈。

广州小朋友升初中,大部分采用学区划片的方式。片区里有好的初中,家长一般不会太紧张,但如果有教学质量差的学校,家长就会怕小朋友派位到那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了 “逃离”这些学校,家长们会帮孩子升入办学质量好的民办初中。因此,读各种课外班、参加各种比赛不可避免,都是为了面试民办初中时,能交出优异成绩和体面简历。

我们所在的片区,有一家教学口碑很好的公立学校。可是,公立学校生源参差不齐,学生能力不同,难免按资质分班。大女儿学习成绩不好,我们怕她被分进通俗说的“差班”里,所以还是想努力训练女儿进民办初中,做两手准备。我打听过,心仪的那所学校,往年会让学生交简历,面谈后才考虑是否录取。所以我很早就开始打造孩子的“简历”。

起初,我送孩子去学跳芭蕾舞,这是我从小就想学的。如果女儿边学边考级,面试时拿出证书和优雅的才艺,一定能为她加分。但她不喜欢芭蕾,上课心不在焉,于是在她勉强考了2级证书后,我放弃了。出于相同的原因,象棋班也给她停掉。现在只剩网球、绘画、钢琴、歌唱班,我喜欢的剔掉,留下她喜欢的,学起来不累。

图|女儿在弹钢琴

现在,我和丈夫每月30%的收入花在她的课外学习上。等第二个宝宝长大,60%的家庭收入得投入其中,经济压力可想而知。没有孩子之前,我也是个喜欢打扮的女孩。现在不是了,好几次我看上衣服或包包,踟蹰许久,最终作罢。留着钱给孩子报班吧,这句话总突然蹦出来。

简历中,家长的表现也很重要,这是一位民办初中的老师偷偷告诉我的。有的学校提倡教育中“家校合一”,会将家长与学校配合度纳入参考,评估家长愿意花多大精力参与亲子互动、配合纠正孩子不良习惯。

那之后,我更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配合班级家委会。比如端午节,我们准备物料,到学校教学生做粽子,这样的活动逢年过节都会有。进入家委会不难,志愿参加,只是很多家长嫌麻烦,觉得是免费付出,往往推脱掉。我平时有工作,但每次得知有活动,就会提前处理好工作,一次不落地参加。

做了这么多,最终体现到简历里可能只有一句话。渐渐地,我觉得我和孩子的距离被拉近了,很值得。学校每年会评比“优秀家长”,我希望在女儿毕业前,也能拿到那张证书,放进她的简历里,帮到她(害羞地笑)。

我并非要孩子长成具体的人才,只是希望她人生能有更多选择权,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挑选、派位。她无法拥有我小时候单纯玩乐的童年,我很无奈。但如果她不努力,一旦被同龄人甩在身后,我怕她更不会拥有快乐。


@独立品茶人 40岁 北京 职业不愿透露

海淀区的父母,为培养“牛孩”All in

我家在北京海淀,我是硕士学历,体制内工作。我希望孩子长大了在科学方面有所成就,当一个发明家。为此,孩子除了要在应试方面保持高水准外,还需要维持对各种事物的兴趣,二者恰好是矛盾的。

关于应试教育,我曾看过一个漫画:让喜鹊,猴子,乌龟,大象,金鱼站队。面试官说:为保证公平,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统一的考试,请爬上那棵树。我不太认同漫画里讲的。每个孩子的天赋不一样,不能够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如果以爬树的本领去判断一条鱼的能力,那他终其一生都会以为自己是一个笨蛋”。

但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任何孩子,都绕不过去这种考试。绕不过去,就得攻克它。我想到的办法是把考试能力当成一种能力来培养,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在科学方面有成就的人,另一方面也能很擅长考试。

我家孩子三年级之前,都属于素质教育。2、3岁时,我就给他买科学书,至今已经有数百本,带他去科学馆、展览馆,游泳,画画,唱歌,击剑……他感兴趣的也都让他学。三年级以后,这些都停掉了,开始正式准备小升初,孩子的教育也进入应试教育阶段。

有人说孩子得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如果家里条件非常好,能提供给他一个很好的生活,另当别论。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如果童年真的可以很快乐,那么他成年之后还能快不快乐,那就不知道了。

我希望孩子能成为普通人家走出的“牛娃”,也坚信,清华北大能不能进,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决定了。四年级的寒假,孩子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学习或考试。

暑假,我几乎每天陪孩子背两首诗,20个英语单词,查阅资料……最后一天,自驾游之前,还带着孩子参加了三门考试。

孩子那么小,也有觉得辛苦的时候:一次升班考试时,本以为孩子应该有较大进步,没想到考下来大失水准。原来,是因为我答应他考完试之后,下午有半天的自由安排时间。结果导致他考到半途中,走神了,只想着赶紧结束考试。 那天,除了给他讲道理以外,我也没有再批评他。

这是三年奋战的一个缩影,孩子的学习几乎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强度。感觉到他疲惫的时候,我们就帮他化解压力,让他休息休息再出发。

小升初考试中,儿子最终被人大附中录取。这也是我最初的目标。保守估计,这三年多来,为准备小升初,给孩子的课外辅导,差不多花费了30多万。

规划加上执行,我用三年半时间把儿子送进人大附中,而2019年北京市清华、北大录取人数的高中排行里,人大附中领先于其他高中。我曾有过设想:希望用6年时间把儿子送入清北;再引导他用12左右的时间,读完博士,在30岁左右,成为行业技术人才……

小学最后一个暑假来临,我花了半天时间,将儿子的暑期安排做了个电子文档,按照上午、下午、晚上分段,足足列了8页。还将孩子秋季的课外辅导和整个中学六年的课外辅导时间都计算了一遍:课外班每周多学14个小时,每月四周,中学六年,共多学4032小时。

我相信,结果的不同,就在这多出来的4000多个小时了。

@

图|儿子的暑期计划表



Alice 26岁 北京 初中教师

为了孩子升学,我的同事努力精进业务调入名校

我是一名初中老师,在北京市一所公认的“名校”初中教书。

小升初的辛酸和疯狂,家长很少会对老师提及。但我知道,不少老师为了孩子以后可以进名校上学付出了不少努力。

四五年前我刚入行,一天中午和前辈在食堂吃饭时,大家问起其中一位老师:“你们家孩子今年要上初中了,是上片区划定的学校,还是跟着你上我们学校啊?”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一些学校里,老师的子女可以跟着父母入学。现在北京的小学生一般是划片区入学,父母是老师,相当于多了一个入学选择。

在这个规则之下,有些能力强的老师,会不断精进教学质量,为的是自己先调进“名校”工作,孩子以后跟着进名校上学。据我所知,我们学校每年便有一半左右的在职调动,是老师为了孩子上学而做的铺排。

能有资格调入我们学校的,往往自己就是个能力者。他们中很多人是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凭借自己的能力为孩子提前争取了一个好学位。他们的加入,无形中也精进了我们学校的教学水平。

但是,老师自己的待遇不一定能提高,有的人薪资待遇上有所下降。比如我有几个同事,在原来的学校是教研组长,但来我们学校,只能从普通老师做起,待遇肯定不同。同行里,还有博士出身的大学老师,为了孩子上学方便,从大学调到小学的。但是为了孩子,眼前的利益有什么不可以让渡的呢?

不管是名校还是普通学校,都会有很强的老师,也有教学水平一般般的老师。我现在觉得,以后我有了孩子,还不如就上个离家近的学校,让孩子每天多睡会,想来还是更加实际点。


@铝 44岁 上海 销售员

为给孩子攒积分,我重上6年学,拿到自考本科文凭

儿子四、五年级时,回家告诉我们:老师说让回家看看父母积分够不够,不够得提前想办法了。

孩子小学就近念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考是本校直升。但非沪籍的父母如果未攒够120个积分,孩子也无法继续上学。中考填报志愿,无法报考高中,只能报中专和技校。一些学生家长没有信心拿满积分,可能在那时就让孩子回老家上学了。

我和妻子让他放心,从他一两岁时,我们就打听过了。尤其听到满120个积分,孩子可以享受和沪籍学生一样的待遇,我们早早开始为积分而努力。

2006年,我来到上海打工,现在在上海松江区一家公司做销售员,没有上海户籍,租房至今,生活不易,入学条件高,但是我和妻子一直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在父母身边成长,孩子的身心发展会更健康,同时,上海的教育环境,也比老家好得多。

积分120分需要几个条件,比如工作,社保,还有文凭。刚来那会儿,硕士毕业生拿到120个积分轻轻松松。但像我这样中专、高中毕业来上海的打工族,只能先去上夜大,考大专,再通过成人自考拿到大学文凭,慢慢地攒分。

我们计算过,上大专、本科加上拿到毕业证,加在一起最起码要有6年。也就是说八年级之前一定要把积分攒够。

大孩子一、二年级时,我和妻子开始上夜大。那会我在公司的采购部工作,到了上课的日子,下了班,就骑电瓶车去十公里之外的学校上课。刮风下雨都没断过,正常情况是5点钟上班,学校6点钟开课,再心疼钱,也得打车赶过去。

当时,有的学校是星期一、三、五上课,有的是二、四、六上课,我和妻子会故意错开时间,这样也能顾好家和两个孩子。

我小时候也喜欢读书,但在我们那时候,读完中专,高中,基本上都要出去打工,家里也没那么多钱。能重新进入课堂,我觉得学习有趣而有用。再说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立脚,确实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提升。在班里,因为表现积极,我还成了班长。

孩子问起积分之前,他也知道我们每周要去上课,但怕给他造成心理压力,我们也没有过多地解释。现在他算是终于理解,父母几年来也要像他一样去上学的意义。

后来,我又报名、通过了南昌大学的成人自考,终于攒够了积分。

图|南昌大学毕业

儿子八年级时,学校开始统计积分,他身边有些同学因为没攒够积分,不想以后只能读中专、技校,陆续回了湖北、安徽老家。

经过这事儿后,一向调皮的大儿子懂事了很多,他主动提出自己要补习数学。最后,我们让他去数学老师家补课,每周末一个半小时,一节课150元,补了一年,相当于花去我两个月的工资。

他们班上的孩子,有的送去了自称“冲刺清华北大”的辅导班,一节课是600元到800元,有的孩子补了两三门,补了好几年。我一直相信,学习不在于补课,儿子学习也用功,后来也考上了区重点高中。

现在大儿子在上高二,小儿子开学上四年级,他的学校也是九年一贯制教育。

但我和孩子妈妈又开始操心起积分来。在上海,政策几年一变,积分条件也常变常新。得小心维持着不失业,继续交社保,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着学历要求。我们刚来时,中专、大专就可以办理积分,现在必须得大学文凭了。之后,还不知道门槛会竖在哪里。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努力让孩子能继续读书,我希望他们这一代,能比我们这一代过得好。如果再需要我和妻子去念书,我们也会再去。

-----------------------------------------------------------------------

本期策划:崔玉敏温丽虹

版式:曾杏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南昌大学自考网(南昌大学自考网报名入口)由自考帮手网自考学校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南昌大学自考网(南昌大学自考网报名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