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2023圆梦今夏!上海外国语大学:“语”你相约,“预”见未来!)
- 自考学校
- 2023-06-14 17:49:47
大道之行,语言领先。作为勾连古今、融通中外的桥梁,我们可以从语言中感怀古今丝路的深切情谊,让闪耀千年的“邦交之礼”焕发时代生机;可以横跨大洋彼岸,攀登“语者”巅峰,让不卑不亢的“大国之声”轰鸣海外云端,让世界倾耳侧目......而地处沪上之巅、佘山脚下的上海外国语大学正以“语言”联通四海、以文化跨越五洲,让巍然学府盛名远扬,让中国声音响彻寰宇!
语通世界,言贯古今一“语”鸣天下
语言,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奋进的歌颂者、传播者。新中国成立后,为学习和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急需大批俄语人才的情况下,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正式成立。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1949年—1950年)
为配合国家外交外贸工作需要,学校于1950年增设英语班,更名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校址迁至东体育会路(现虹口校区)。至1952年8月,学校已初具规模,设俄语、英语、缅甸语、越南语和印度尼西亚语5个语种。
(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1950年—1952年)
1956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增设英语、法语、德语专业,学制改为四年。后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直属教育部领导。
(上海外国语学院,1956年—1994年)
1994年,学校正式更名“上海外国语大学”,1996年成为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1994年—至今)
长路浩荡,74载风雨兼程,从“俄文学校”到“外文专修学校”,再到“外国语大学”,校名几经更迭,但上外人为国兴学、育才之初心却未曾动摇。学校也在一次次砥砺中完成了从单语种单科性学校到多语种、多学科、多学院的高水平大学的蜕变。
目前,学校已形成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等6大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4个上海市(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52种授课语种、38种现代语言、14种古典语言共为语通世界、言贯古今叩石奠基。
凌峰回望,上海外国语大学自发轫之日起便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学科优势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在各项数据榜单中居于“顶流 ”——
全国同类院校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最多;
外国语言文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 A ,并列全国第1;
在QS中国大陆国际学生比例单项指标排名中位列全国第8,语言类高校第1;
(第四轮学科评估详情)
74年不负初心、屡建新功,上海外国语大学以语言立校、因语言闻名,奋进岁月中的一文一字、一词一章都承载着与国同行、为国发声的庄严使命,都向世人宣告着上外的久久为功、一鸣惊人。
语润桃李,言抚青枝鞠“育”造英才
翻开扉页,品悟书香,佘山巍巍犹有先贤余韵,沪上脉脉薪火源远流长。一位位上外鸿儒,在此滋兰树蕙、弘文励教,他们将青春与奉献相融,将满腔热血化作斑驳星光,为学子照亮前行之路。
(按出生年份排序)
半生纵横捭阖,半身瘫痪、卧床不起也始终坚守教育岗位的我国电化教育奠基人、中欧教育文化交流先驱厉麟似。
凭借超高译技享誉全国、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他开创了翻译界众多先河,是新中国外文、编辑出版事业的奠基者;也是新中国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校“上海俄文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的首任校长——姜椿芳。
为英语教育事业倾注毕生心血,四十年铸一剑,开创“章振邦语法”名满全国,惠泽万千英语学习者的著名外语教育家章振邦。
七十余年书香翰墨、春华秋实,我国著名乔叟研究专家、陶渊明诗文翻译家方重,新中国外语教学奠基人之一王季愚,上外复合型专业的缔造者钱维藩等数不清的名师大家、硕学鸿儒荟萃于此,执教治学,丰富着上外的人文底蕴。
人有人格,校有校品,前辈们不畏困难、齐心协力、奋发有为的光辉传承塑造了上外品格,也激励着新时代青年俊杰传续薪火、踔厉争先,投身于“服务人才的全面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
如今,上外以海纳百川之势汇聚天下英才,在国家级人才计划、人才引育并举、战略语言人才建设、人才多元评价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人才队伍层次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活力不断迸发,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和学术骨干纷至沓来。
与此同时,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已在上外建成,目前有超过90%的教师具有国(境)外学习经历,在校外国专家多达340余人;2022年有8人入选各类人才计划,41名教师选聘到相应双聘岗位.....他们在此深耕、砥砺,共同书写着上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七秩春秋坚守初心,砥砺奋进培育英才。在一代代鸿儒俊杰的谆谆教导下,一批批上外人怀“格高志远、学贯中外”之精神,迈向世界舞台、传扬中国之声。
刘贵今,上外1965级英语专业校友,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外交部原正司级大使,曾获习近平总书记颁授“七一勋章”。他以40多年的外交生涯推动了中非关系发展,见证了中国从改革开放到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程。
王国庆,上外1975届校友,曾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对外部英语组翻译,驻美国华盛顿首席记者、副台长,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他是面向国内公众的“发声”者,更是面向世界的讲述者,向世界人民讲出一个真实的中国。
吴江浩,上海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校友,第13任驻日本国特命全权大使。致力于维护和发展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开辟新时代中日关系的光明前景。
张汉晖,上外1988届校友,2019年2月,出任外交部副部长,同年被任命为驻俄罗斯特命全权大使。疫情期间,他在俄《论据与事实报》发表署名文章《以义战疫,将爱进行到底》,掷地有声地回复无不彰显中国民族气节。
张建敏,上外1990届校友,现任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他曾先后为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英语翻译,被喻为“活字典”和“会行走的百科全书”。
一颦一笑,润物化雨;一言一语,育智育人。不论是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的苍苍师者,还是舌战群儒、为国发声的时代俊杰,这群根植报国血脉的上外人秉承“海纳百川,胸怀天下”之风,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世界,成就未来”。
语惊四座,言振五洲盛“誉”耀芳华
回顾74年亘古通今,上海外国语大学立足多语种、跨学科、跨文化的综合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地方战略,不断传承和彰显外国语言文学的传统特色,筑起横跨四海之桥,实现汇贯五洲之梦。
以语为重,勾连世界跨融通
勇担时代之责,回应国家所需,上外人凝心聚力、捻“语”为丝,誓将中外连通。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多语种翻译和国际传播的研究与实践,多渠道、多角度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以语料库技术赋能话语传播,研制“二十大报告多语种对照查询平台”;
以多模态译配深化主流叙事,联合《人民日报》推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
积极探索高校全球传播创新模式,贡献冬奥赛场,打造城市IP,引导涉华舆论;
100余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以全球治理和区域国别研究为核心,为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制订和实施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在“多语种 ”Z世代卓越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过程中,将外语优势转化为全球话语能力,负担起传播伟大思想的历史使命,向世界展现中国的独特智慧,助力中国话语全球传播;
......
(上外研制的二十大报告多语种对照查询平台)
(《人民日报》联合上海外国语大学制作推出《PRC》多语种版本)
深耕细作,区域国别勇探索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参与全球治理、开展对外交流越来越多,解决其中遇到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亦刻不容缓。作为国内首个将国别区域研究作为发展战略的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扎根中国视角、观察世界风云——
由教育部、上海市共同支持建立的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落户上外;
成立中国话语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以完成国家级与省部级重大前沿课题、孵化标志性学术成果为导向,打造中国文化创新话语体系,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建立区域国别语料库及区域国别数据科学文科实验室,开展数据科学和区域国别学的交叉融合等前沿研究;
中东研究所入选中国智库索引高校智库百强榜A 等级智库、入选CTTI智库报告区域国别研究领域Top10智库并位列评分值首位;
丝路战略研究所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高校“一带一路”智库影响力榜单前列。
(区域国别研究的三个基本特点)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揭牌仪式)
上外人所凝聚的每一份共识、付出的每一份努力、贡献的每一份力量,都将助力我国建成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对外话语体系,都将为中国声音铿锵有力、中国形象屹立昂然贡献力量。
一元复始,春满乾坤;慎终如始,一以贯之。上海外国语大学笃行七秩,以“语”闻名遐迩、以“育”赓续芬芳,载“誉”而归也只为与你相“遇”!在这里,你将体验多元文化、学习不同语言;在这里,你将脚踏中国大地、探索世界未来;在这里,你终将发现你的世界、收获你的未来。
2023,我们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你!
关注“上外招生”,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官网、官微、新闻网、软科、青塔、上外西班牙留学、艾瑞深校友会网、 QS世界大学排名、青春上外、人民网、常州市名人研究院、21世纪英语传媒、上外校友会等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上海外国语大学(2023圆梦今夏!上海外国语大学:“语”你相约,“预”见未来!)由自考帮手网自考学校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上海外国语大学(2023圆梦今夏!上海外国语大学:“语”你相约,“预”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