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继续教育何去何从?)
- 自考学校
- 2023-05-30 17:52:54
面对教育新政,学历继续教育是停是办?如何实现转型发展?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白瑜对话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鹏,畅谈双一流院校的变革之路。
Q1
您任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正好一年,这一年教育新政频出,继续教育何去何从,您如何做方向性的选择?
刘鹏:人民大学的学历继续教育快要停止了,现在正面临转型发展的挑战。
Q2
学历继续教育是人民大学的一张名片,如果停掉,是不是有些可惜?
刘鹏:今年初,学校召开专题会,讨论学历继续教育相关问题。会上我也提出了几点看法:
第一,人民大学举办学历继续教育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育的公益性。从社会效益角度而言,学历继续教育是一件有特别意义的事业。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它做成纯公益性质的教育。要依托人民大学的优势学科,免费培养党和国家事业急需的人才,体现人民大学的担当和责任。学校的十四五规划里面,也明确了要探索学历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路径。我们的公益性发展就是一种转型思路。
第二,控制规模,保质量。我们这几年的规模基本上控制在500人左右,生源质量高,培养了很多优秀学生。他们在这儿学习之后,有的出国深造,有的考上了名校的硕士,再继续攻读博士。
学历继续教育到底要不要继续办,这是学校的整体战略规划,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形成最终正式文件。
Q1
随着局势的发展,继续教育学院的定位是不是也要发生变化了?
刘鹏:第一是要调整,第二我们的业务重心也要有一些变化,包括业务类型也要做一些调整。
Q2
会偏向非学历教育多一些?
刘鹏:我们希望能够为学校各个学院的课程进修班和管理做一些工作,搭建平台。另外,我们也希望能够把国际教育重新做起来。人民大学的国际教育还是很有名的,但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停招后处于收尾阶段。到2021年5月,整个收尾基本结束。我们酝酿重启国际教育,但一定会是小规模、高质量、有特色地做。
Q3
走高精尖这条路?
刘鹏:对。规模上要控制,有了规模控制才能够有效提高培养质量,有了高质量培养才能够形成特色。这三者之间是三位一体的统一辩证关系。
Q4
您的两条支柱,一个是学历继续教育,一个是国际教育,如果都不能做,您的压力是不是很大?
刘鹏:压力很大,我们2020年受疫情影响很大,学院非学历教育受到很大影响,略有亏损。2021年,学院业务恢复势头不错,流水上升到了8500万元左右,略有盈余。如果今年我们能够在国际教育项目上获批,包括我们网络教育业务能有所突破,情况就会好起来。
Q5
国际教育的招生准备怎么做?
刘鹏:首先是要培养自己专门的队伍,不能依赖外部力量。学校里已经在酝酿出台对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可能比教育部的政策还要严,我们必须从维护大局的角度,把风险降到最低,坚决不打擦边球,坚决不碰红线。
Q6
现在北大、清华等部分知名院校在逐步停止学历继续教育,您觉得这会不会形成一种趋势,或者说对整个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冲击?
刘鹏:知名高校纷纷退出学历继续教育,我觉得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各高校的目标定位:在建设“双一流”进程中,学历继续教育能否有效融入、协调发展,形成有机整体共同进步。二是目前学历继续教育确实存在一些具体困难。各办学单位必须进行权衡,若继续办下去,对于学校来说会不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学校对此是有顾虑的,也往往导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Q1
您对于一些文件里提到的同校同质这事儿怎么看?
刘鹏:其实我觉得同校同质也不是说做不到,在一定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做到。比方说,如果能做同校同证,我就能做到同校同质。如果我发下来的网络教育的证书,跟全日制教育的证书同等质量,同样的含金量,那我就能招到很多优秀学生,甚至像理工、北航等院校的在读生,也可能会来报名,拿一个人民大学的含金量很高的证书,即使双一流院校的学生不来读,但是其他普通院校,一定会有大量学生愿意选。在生源质量提高的基础上,配合高质量的教学以及管理措施,就有可能达到同校同质,关键是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
当然,如果从另一方面理解同校同质,就是让夜大、自考、网教等做到同一质量,那也没有太大问题。或者全国所有的院校,有统一的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那我相信人民大学也可以做到——这个标准一定要很明确,不能让人产生误读。所以,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明确的培养质量体系与标准非常重要。
Q2
整体来讲,教育部的意愿是好的,方向也是对的。我在这个行业干了20年,确实是看到了很多行业乱象,很多学校的品牌,也因此受到了冲击和影响。
刘鹏:我觉得出发点肯定没问题,是想把质量做好,治理乱象也很有必要。假如一个学校的学历继续教育一年招收10万人,怎么可能保证质量呢?怎么可能做好呢?抓质量的方向没有问题,而且应该常抓不懈。关于这一点我想所有继续教育战线的同行们都是认可的。
Q1
想请教一下咱们学院非学历教育项目的招生宣传工作是怎么做的?
刘鹏:我们的非学历教育代理招生依赖性很低,绝大多数项目属于定制化的培训。我们业务部门可以到一些单位去投标,现在各个政府的培训项目基本上都是属于招标方式:你的质量能达到什么程度,你的价格是什么样的,政府部门都有清晰了解。我们各个业务部门,都有对应的业务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市场开拓做得比较好。政府、企业的培训,短训基本上是一周左右,长一点的10天左右。
Q2
您作为院长,想把学院带到哪个方向去?
刘鹏:我做院长已经一年了,这一年从疫情的影响中走出来,让继续教育获得稳健发展。2022年,我们计划把新的业务模块初步孕育出来,到第三年第四年,我们希望实现这样几个目标:
一是传统的非学历继续教育获得发展;二是完善在线教育平台,完善业务支持功能,包括免费向社会服务功能的完善;三是做好学校的课程研修业务模块;四是把国际教育重新做起来。希望这些业务模块能够齐头并进,均衡发展,这样就比原来仅靠一条腿走路稳健。
Q3
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除了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也做得很不错。
刘鹏:人民大学的非学历也一直很有影响力,这块业务以前是由人民大学的培训学院在做,多年来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
特别有意思的是,2018年3月,培训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合并时,一些业务部门不愿意放弃“人大培训”的品牌,因为很多学员是来接受培训的,不是来接受继续教育的,甚至有些业务部的人觉得继续教育的品牌不如“人大培训”的品牌响亮。
Q4
人民大学非学历教育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刘鹏: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受到的最大制约就是硬件条件方面还有很大欠缺,尤其表现在住宿房间供不应求上。每年一到暑假培训旺季,众多业务部门天天去后勤集团,排队等候住宿安排,各个部门都在抢。对于这种情况,学院也没办法,只能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谁能抢到住宿,谁就承接业务。因为众多培训班的学员进来时,都要求住校内,我们满足不了。全校所有培训班都要进来,最多能满足1/5。将来搬到新校区,情况会好转。
Q5
您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这一年,有什么感受?
刘鹏:压力特别大。学校对我们虽然没有明确的直接的经济指标的考核,比如说你一年的流水要达到多少,但是有另外一个这个指标,就是学院的收支要能够保障养活自己所有的员工,我们发的每一份工资包括保险,再加上绩效,所有这些都得自创。更重要的是,学院必须要向高水平办学的方向转型,这是学院全体成员要面对的艰巨挑战和光荣任务。
Q1
请问教育部关于非学历教育管理的规定对学院影响大吗?
刘鹏:对我们来说影响并不会太大,因为人民大学的继续教育,尤其是非学历教育以前管得是比较严格的,教育部的新规下来,我们基本上是提前达到这个标准。
Q2
人民大学非学历教育每年的招生是如何做的?
刘鹏:我们以往的招生,散招项目不多,所以通过代理招生的比例非常低,而且前两年我们自己就在解决代理招生问题。我们目前的做法是:你自己能招生,散招项目就批准立项,如果你自己没有招生能力,完全依靠代理来招生,根本就不给立项。所以新规对我们来说基本没什么影响。
我们做的更多的是委托式培训,一般是受政府或企业委托,开设培训班。根据需求确定培训主题,也可提供定制式服务,比如他们希望听哪几个老师的课,我们根据需求设计方案,在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开展培训。
Q1
刚才您说到继续教育学院是在给其他学院搭平台?
刘鹏:对,是这样。一般定制式服务项目,单个学院接不了,政府或者企业的培训班来了之后,多数情况下所学的内容不会特别偏向于一个方面(当然有个别的,比如说经济的金融的,会做专题班),以综合性需求为主。所以继续教育学院一般情况下主办综合类型的培训班,如果要开专题班,我们就会推荐给一些学院,让他们自己办,这样会更好。
Q2
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在线培训的学员与线下培训的学员比例大概是什么样的?
刘鹏:非学历教育以线下为主,大约占到70%,线上占到30%。我们期待着将来线上与线下比例能达到5:5。将来国际教育如果获批,业务量也会逐步提升。我们会坚守教育的公益属性,而不能把经济利益放在最前面——教育毕竟是教育,不能是生意。
Q3
刘院长是带着情怀在干继教,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有着深深的教育情怀。我看到有一些院校被指标考核扭曲了,就没办法去搞情怀,没办法看到教育的初心。
刘鹏: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民大学给我们的政策还是不错的,整体的环境很好,没有完全拿着经济指标去卡,这方面得感谢学校的支持。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继续教育何去何从?)由自考帮手网自考学校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的继续教育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