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学校 > 自考学校  > 

中国银行金融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

中国银行金融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图1)

银行金融产品是许多人管理“钱袋”的重要选择。2022年是新资产管理规定过渡期结束后产业转型发展的第一年。今年,银行金融市场的新变化是什么?它对你和我的投资和金融管理有什么影响?通过银行金融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金融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让我们了解一下。

图为银行工作人员在点钞。(图片来源:新华社)

变化1:加快产业转型

刚性支付和短期投资曾经是银行金融市场的痛点和风险点。2018年新资产管理规定的出台开启了资产管理业务改革的序幕。经过三年多的过渡期,产业转型得到了加快。2022年底,净值金融产品占95.47%,较去年同期增长2.52个百分点。

产品期限进一步延长。2022年,新发封闭式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在339至581天之间。截至2022年底,封闭式产品一年以上生存规模占所有封闭式产品的72.60%,较去年同期增加9.6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面净值转型的第一年,银行理财业务经历了疫情、市场、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叠加的洗礼。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为27.65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66%。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和一系列稳定经济措施的实施,2023年宏观经济复苏趋势将继续稳定,银行金融市场有望迎来稳定的修复和增长。

变化2:投资者数量增加

长期以来,银行金融产品一直受到许多投资者的青睐。打破刚性支付后,没有“稳定盈利”的“光环”,银行金融产品的吸引力是否仍然存在?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持有金融产品的投资者数量为9671万人,较年初增长18.96%。其中,个人投资者仍是金融市场的绝对主力军,占99.01%。

专家表示,自新的金融法规发布以来,银行金融产品的投资门槛大大降低,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投资者数量迅速增长,充分反映了银行金融管理的包容性。

变化三:投资偏好更加保守

随着投资者数量的增加,整体投资偏好更加保守。

报告显示,2022年,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和二级(稳定)的个人投资者比去年同期增加1.10个百分点和0.55个百分点;风险偏好为三级(平衡)、四级(成长型)和五级(进取型)个人投资者比例相对降低。

截至2022年底,持有金融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定型)的投资者,占35.44%。

不仅投资者趋于保守,市场产品也以“稳定”为主。截至2022年底,固定收益产品生存规模为26.13万亿元,占所有金融产品生存规模的94.50%,较去年同期增加2.16个百分点;混合产品生存规模为1.41万亿元,占5.10%,较去年同期下降2.28个百分点;股权产品、商品、金融衍生品的生存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0.09万亿元和0.02万亿元。

变化4:金融公司已成为市场的主力军

细心的投资者应该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产品不是“某某银行”发行的,而是“某某理财”发行的。

独立法人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是国际惯例。自2019年6月中国第一家银行金融公司正式开业以来,金融业务告别了银行的主导模式,进入了公司经营的新时代。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共有260家银行机构和29家金融公司发行金融产品。虽然金融公司数量不多,但市场份额占绝对优势。截至2022年底,金融公司存续产品1.39万件,存续规模22.24万亿元,占整个市场的80.44%。

“金融公司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承担着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责任。核心是提高投资研究能力,提高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判断水平,使投资研究能力更好地匹配市场变化和投资者需求,更好地保护人民的‘钱袋’。”董希淼说。(记者李延霞)

微信号咨询

请添加微信号咨询:19071507959

在线报名

中国银行金融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由自考帮手网自考学校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自考帮手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中国银行金融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