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自考资讯

内蒙古教育网(内蒙古教育厅厅长)

时间: 2023-07-04

内蒙古教育网(内蒙古教育厅厅长)(图1)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教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推动全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40年来,内蒙古教育布局结构更加合理,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支撑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步步增强,为民生改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顶层设计“立柱架梁”,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内蒙古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翻开《内蒙古自治区志教育志》,里面有着这样一段记载:1993年6月,自治区“两基”评估验收培训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会议对全区“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检查、评估、验收和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时隔14年,2007年内蒙古顺利通过“两基”国检,在西部省区率先实现“两基”达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标志着内蒙古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水平实现了跨越性发展,这是内蒙古教育改革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这只是40年来内蒙古教育领域持续性综合改革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内蒙古确定了教育综合改革总体思路:坚持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以破解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突破口,着力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及保障机制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一系列改革文件落地生效,一系列发展规划实施出台。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始终把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强顶层设计,从13个方面制定了《推进我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56个改革方案,破除了一系列制约教育发展的障碍,解决了一系列影响教育发展的难题,推出了一系列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措施,这些改革文件既从宏观处着眼布局,又从细微处解决实际。

2014年以来,内蒙古集中出台若干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教育综合改革的“立柱架梁”工作完成,“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正式开启。

实施中考“分招”政策,我区12个盟市已有10个盟市实行优质高中招生60%的“分招”政策,“择校热”进一步得到缓解。高考录取实施“动态排名、精准定位”的阳光招生模式,5年来使近百万考生受益。内蒙古抓住考试招生改革这个龙头任务,制定了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方案,为实施新高考奠定了坚实基础。区内33所高职院校开展单独招生,录取比例达到50%,更多孩子通过高职教育圆了大学梦。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的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正在助推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历经40年,全区教育实现了从“上学难”到“有学上”、从“好上学”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主要教育指标持续向上向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了教育惠民。目前,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4.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提前8年实现了国家确定的中长期目标,处于全国中上、西部省区领先水平;全区现有幼儿园3845所,比5年前增加1105所。全区101个旗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认定,推动着全区义务教育发展向优质均衡阶段迈进。

小学入学率实现100%,初中入学率增长到98.88%,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保持较高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国家“十三五”期间基本普及要求,进入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新阶段。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7.2%,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8年全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8.2%,连续6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0年来,全区累计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了200多万名大学生。

民族教育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区独立设置的民族中小学校有493所,实行蒙汉双语教学的441所,建立了从学前到中小学和高等学校各阶段有效衔接的双语教育体系。

教育发展“颜值”提高,惠民“红利”持续释放,教育公平得到充分保障

198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要在自治区成立40周年时,为教育办几件实事,其中一件是让全区中小学校实现“一无两有”即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和牧区边境80个苏木中心校实现“两主一公”——以寄宿制为主、助学金为主的公办民族学校。

时过境迁,“一无两有”和“两主一公”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40年来,自治区始终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先后实施了“一无两有”、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安、标准化建设、全面改薄等一系列重点工程,投资建设了一批新学校和教育园区,全面改善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近100万学生受益。2017年,小学生均校舍面积9.7平方米,是1980年的3倍;普通中学生均校舍面积18.6平方米, 是1980年的5.2倍。

2017年7月,自治区政府决定投资6.61亿元,集中解决8个盟市、48个项目旗县、816所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大通铺”、旱厕、学生宿舍卫生和淋浴设施短缺、食堂土灶台、火炉取暖等突出问题。孩子们搬进了明亮宽敞的教学楼,学校宿舍食堂焕然一新,学生们、家长们脸上笑逐颜开。

自治区深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了各级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制度,设立了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学前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17年,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762.8亿元,是1978年578倍。

为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内蒙古全面建立了义务教育“两免两补”经费保障新机制,使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95%。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一条龙”资助体系,实现了所有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大学新生资助政策由城乡低保家庭扩大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十八大以来,全区共落实学生资助资金364.7亿元,惠及学生3397.7万人次,精准保障了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优质的课程资源班班共享,全区中小学校几乎全部实现宽带网络接入,88%的中小学建成了校园网,95%的中小学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70%的学校建成同频互动教室,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成为信息化教学新常态。自治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16位,整体水平位居西部省区前列。

作为全国唯一的校园足球改革试点省区,在全国率先将U系列赛事引入校园足球,建立起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体系。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特色幼儿园不断涌现,建成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足球特色学校1650所、足球特色幼儿园300所。3年来,内蒙古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累计1.2万队次参赛,参赛人数超过25万人,有力地带动了学校体育工作,增强了学生体质。

教师队伍“获得感”增强,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教育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

内蒙古新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全面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等方面提出21条政策举措,旨在全面深化我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近年来内蒙古面向全国招录高学历师范生,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全面提升。通过“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为全区29个国贫和25个区贫旗县培训教师校长培训教师、校(园)长和管理人员达37万人次,完成21.8万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招聘“特岗教师”、招录免费定向师范生、建立乡村教师从教20年荣誉制度……一项项针对乡村教师的专项计划把关怀和爱化作一件件事实温暖到了广大乡村教师的心坎里。

2016年,《内蒙古民族教育条例》颁布实施,这为内蒙古民族教育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1982年留校任教的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民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胡日查说起这些年来学校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总是难掩内心的激动。

胡日查说:“作为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民族院校,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是由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当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自治区培养蒙汉兼通的翻译和蒙文编辑人才。改革开放以后,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如今,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5个本科专业、10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等8个学科门类的综合型民族高等院校,这离不开党和国家对民族教育的大力支持!”

如今,全区少数民族在校生达96.9万人,较1978年增加38.6万人,累计培养出50.6 万名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教育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内蒙古的一张亮丽名片。

2017年,内蒙古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实验室成为全区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内蒙古大学又入选“部区合建”高校,生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学科,这不仅成为内大校史上值得记载的大事,也成为自治区高等教育发展史中的重要一页。全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增加到15所、252个点,有2个学科、2所院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一大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成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1991年至今,高校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发表科技论文和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区90%以上。

2014年以来已有17所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合作举办5年制本科职业教育,累计招生7980人,中职、高职、应用技术本科相衔接的人才成长通道逐步贯通,实现了全区12个盟市均有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格局,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15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4所,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学生参加国家技能大赛双双实现一等奖零的突破,高职院校首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17年内蒙古在校国际留学生人数达到5691人,比5年前增长1.35倍,留学生生源地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57个,比5年前增加47个。仅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截至目前,该校在校留学生人数超过140人,他们分别来自美国、俄罗斯、蒙古国、柬埔寨等10多个国家。教育开放直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俄蒙为重点、以留学教育为基础,涉外办学、科技合作、人文交流不断得到推进。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媛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2-2023 自考帮手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粤ICP备2023004184号

联系邮箱:2963094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