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自考专业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

时间: 2023-07-13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图1)

最近,教育部发布2022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333所高校撤销925个本科专业。和往年一样,数以百计被撤专业中管理类专业占相当大比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连续两年居于前两位。

说说我比较熟悉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十多年前我读大学时,公管学院就是很热门的院系。学生的主要就业出路是考公,国考到省考,各种事业单位和国企,需要考试的单位,就有浩浩荡荡的公管毕业生,能和他们抢工作的,大概只有法学院毕业生。

和公管毕业生相比,法学生有更多出路:考司考进司法体系、进律所,进企业做法务,或是进媒体写新闻,到公司做内容。适合法学生的职业不算少,只是早年法学院招生太猛了,很多人涌去考公务员,能力丝毫不逊于其他专业学生。

公管专业学生实在苦命,他们就业出路本来就少,专业门槛不高,还要承受外界的挤压。

过去二十年中国高速发展,公共事务岗位缺口放大,大量吸收公管专业毕业生。但“市场繁荣”掩盖了一开始就存在的问题:这个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和其他专业相比,它给学生提供什么独特的能力素养?

其实就连考公这条路,答案似乎也存疑。除非专业性极强的岗位(如会计),一般性公务员录取,法学、经济学甚至哲学专业学生,并不比公管专业学生逊色。后者看似专业对口,实际并无优势。随着时代进步,将来对公务员人才要求,也会偏重于法治观念、经济思维和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只是末技,稍加培训就能熟练。

用常识也能理解,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人,在学校学四年“管理”,会比其他学生更擅长此类事务吗?“专业对口”不能带来能力加持,恰恰因为课堂知识脱节,反而造成学生能力不足。很多学生一毕业就陷入茫然:大学期间学了很多无用知识,除了考公什么也不擅长。这种学科被削减,不失为一件好事。

说到这里有人会认为:大学的很多专业,比如文史哲空泛无用,几乎没有对口的岗位,这些学科也该裁撤。有此想法的人多是理工科出身,很多人甚至认为,数学、物理、化学这样的基础学科,也是大而无当,很难有工作匹配,本科阶段可以取消。

我不赞成将文史哲或研究型专业视作无用。大学尤其本科教育的目标,不是学习某种职业技能,而是用学科发展人的能力。重要的是专业思维训练、正确的学习方法,至于所学专业知识,更多是一种检验。从这意义看,“无用之学”对年轻人能力的提升,不应被低估。

举一个典型的“无用之学”为例。数学是一门以“难读”著称的学科,生活中多数人的数学最高水平都停留在中学。大学的数学课很少有人懂,更不要说数学专业知识,无论基础还是应用数学,都如天书一般。学生们学得死去活来,毕业后只要不从事教学研究,这些知识他们一辈子都用不上。不过经过四年专业锤炼的数学毕业生,他们还是迥异于一般学生。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科学的语言。它要求精确和确定,用逻辑呈现准确无疑的事实。受到良好数学训练的学生,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都比较强,能借助概念判断事物,通过条件推理结论,并从复杂混沌的现象中,归纳出准确事实。

这样的优势,可以从数学毕业生的就业谱系看出来。数学人才有很强的兼容能力,从金融机构、数据分析公司、科研单位、工程机构,再到科技公司,都能找到工作岗位。专业不对口也没关系,经过简单培训,他们往往做得比一般人好。随着科技向前发展,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对数学人才的需求,似乎越来越大。

再看另几个著名的“无用之学”——文学、历史和哲学。这些“无用之学”教人回望和自省,穿透复杂世象看到深层次内容。文学可以感受,历史可以对照,哲学负责解释,反复的学科训练后,他们不再是当代社会的工具人,而是有深度温度的人文主义者。

功利地看,如果不是取得学术成就,文史哲毕业生确实很难看到本专业的“有用”。但对他们而言,通过学术训练,此后生命厚度增加,人生体验丰富,也是获益终生的事情。

对社会而言,这一类本科教育培养大批人文主义者,他们对外界变化更敏感,对世道沉沦更警惕,仿佛柔软却坚韧的芦苇一般,抵挡狂风巨浪。这算不算是“有用”呢?

法学院毕业的学生,有起码的法治观念和现代意识;经济学出身的学生,有成本和收益的观念;物理学提供了对自然世界更本质的理解,医学生毕业后对人类苦痛有更多悲悯,并对医学能力有更深理解。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大学本科教育的“有用之用”差不多人所共知,并且一窝蜂拥挤,而“无用之用”则往往被忽视,需要反复阐述。

(作者系经济学者)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陈兴杰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2-2023 自考帮手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粤ICP备2023004184号

联系邮箱:2963094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