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自考学校

为什么虚假大学和野鸡大学的招生骗局屡禁不止?

时间: 2023-07-26

为什么虚假大学和野鸡大学的招生骗局屡禁不止?(图1)

漫画/李晓军

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即将开始。近日,教育部发布提醒,部分犯罪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对招生等环节进行诈骗,严重扰乱了考试招生秩序。

据了解,考生遇到招生欺诈的常见情况是:“意外”进入虚假大学——只要不在教育部名单上,就是虚假大学。

有些候选人是如何陷入虚假大学、野鸡大学和其他招生骗局的?为什么这些招生骗局被反复禁止?如何处理它?《法治日报》记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轻信包过实际上是自考

非法招生的艺术考生

来自河南省周口市的王芳(化名)是今年高考的应届艺术生。她曾经认为自己很幸运,可以上本科。现在她可能“连更好的大学都没有”。

事情必须从去年年底开始。当时,王芳非常焦虑,因为她转向艺术考试的方向很晚,专业课程的成绩也相对较差。当她准备申请学校考试(艺术学院为三年级艺术考生单独参加考试)时,她在许多艺术考生常用的应用程序上发布了帮助帖子,很快就收到了一位自称是大学招生老师的回复:人才展示没有那么有限,只要你能在桌子上。

为了获得更多信息,王芳增加了招生老师的社交账户。老师对她非常热情,强烈建议王芳去她大学的助学班,说“我们学校有编辑和导演专业,今年是扩大1000人的好机会。”

王芳告诉《法治日报》,她反复向招生老师确认学生班是否为全日制?他们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它是全日制的,有全日制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证书。”

“我半信半疑,但那段时间我们经常聊天,就像朋友一样。他说我们可以直接去亲戚的地方,但不能传播。”王芳说,老师非常关心她的生活。高考前,她仍在鼓励她,说学校里的每位老师都有五个内部配额。支付400元可以确保她直接通过学校考试。

2023年1月,王芳支付了400元。招生老师随后告诉她,初审已经通过。

记者发现,助学班全称全日制自学本科助学班是教育部不能统一招收本科生的政策。一些教学资源允许剩余的本科院校开设助学班。考生入学后接受全日制教学和管理,但完成学分后,他们将获得自学本科学位,而不是全日制本科学位。

但王芳发现这个问题已经太晚了。”我以为有了一所好的保证学校后,我放弃了学校考试,回到学校学习文化课程。现在我的文化课程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如果我不去学生班,我甚至不能上一所更好的大学。”王芳说,去学生班,每年学费数万元,花这么多钱只能得到自学学位,她觉得自己“被骗了”。

“一些私立教育培训机构本身没有高等教育资格,招收学生必须通过成人大学入学考试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才能获得学位,但经常使用“包”“包录取”“不上课”“不考试”广告,或声称全日制学位非法招生,考生应保持警惕,小心作弊。”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副院长蔡海龙说。

自称交钱就上大学

涉及非法招生诈骗

王芳的经历不是孤例。

上海市静安区的李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周围人的经历:两年前,她住在一个高考生家里,孩子考试不理想,但出乎意料的是,她的邮箱很快被“大学录取通知书”填满,“从名字上看,这些学校有很多来源,然后我们仔细核实,都是野鸡大学,我们很高兴。”

根据公开信息,近年来有不少考生遇到高考骗局。

在一个社交平台上,记者看到许多网民开玩笑说××学校是一个“骗子”,声称付钱可以帮助考生进入理想的大学。记者声称是湖南应届大学生,分数超过330分,联系学校招生教师咨询。

另一方告诉我,分数有点低,“太晚了”。本科课程“悬挂”,但它可以确保良好的公立学院。“只要花2万元,100%就可以上一所好大学。”另一方给出了两个选择:一是确保100%去目标学校,价格为2万元;第二,支持填写,不保证学校质量。价格是几千元。“我们专注于信息差。哪所学校缺人?我们可以这样把你带进去。”

记者说不能上本科后悔的时候,招生老师说可以经营“专升本”,专升本也有两种方案,需要额外交钱,“专升本后是全日制本科”。

然而,记者在第三方商业查询平台上发现了这个“××学校属于私营非企业单位,经营范围为“中等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招生教师所说的显然超出了企业注册所填写的业务范围。

蔡海龙说:“为了争取学生,一些私立大学将招生代理机构承包给中介机构。他们以大学的名义招生,利用信息不对称,混淆私立大学的身份,非法颁发或伪造学术证书。”。

他分析说,这实际上是一个虚假的承诺。考生进入专科职业学校三年,获得专科学位后,经省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授权,到普通高等学校学习两年,通过答辩可获得本科学位,但这也是基于考生完成一定学业,达到一定水平,通过考核,不可能通过。

作为回应,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朱朝辉说:“业务范围超出注册范围,或一些培训机构和成人教育机构通过自学考试渠道参与,涉及非法招生和欺诈。”

招生骗局屡禁不止

生活空间越来越小

记者注意到,《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立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规定了高等学校的设立、组织和活动。那么,为什么虚假大学和野鸡大学的招生骗局屡禁不止呢?

在这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详细分析说,虚假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欺诈方式,利用家长和学生的信息不对称和花钱上好学校的侥幸心理进行欺诈。

蔡海龙认为,在现实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接受正式的高等教育,随着文凭的兴起,一些用人单位在人员聘任、晋升中越来越强调学位证书的作用,进一步加剧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实际上为虚假大学的生存提供了土壤。

不久前,相关平台公布了中国392所虚假大学名单,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朱朝晖指出,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虚假大学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我的基本判断是,实际上在中国开展活动的虚假大学并不多,真正运营的大学也没有名单上那么多。”

在虚假大学名单上,记者查询了北京前进大学的网站,发现只能打开一个主页,点击学校新闻和其他选项,无法打开。

朱分析说,虚假大学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诱惑,一些机构给考生和家长甜蜜,说可以降低分数优先录取;还有一个灰色的边缘球,典型的是中国邮电大学冒充北京邮电大学。大多数家长和候选人可以区分第二种情况,但往往很难区分第一种情况,加上渴望通过考试,进入一所好大学的心态,可能会被欺骗。

蔡海龙认为,规范高校招生的专门法律法规较少,这也是虚假大学反复禁止招生欺诈的原因之一。2014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处理普通高校招生违规行为暂行办法》,但属于部门规定,效果水平低,适用范围仅限于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招生,实践中对虚假大学的规定有限。

平台筛选虚假信息

严厉查处加强监管

假大学招生诈骗严重侵犯考生权益,如何治理?

“由于高等教育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有必要加强法治教育,让公众了解大学(高等教育机构)设置的基本规则以及如何获取有效的高等教育信息。“从治理的角度来看,应加强欺诈调查和刑事处罚,同时从高中和高考注册加强相关信息宣传,学校制度和教育法律法规作为“道德法治课程”的一部分,知识普及,实现高考信息获取渠道的全面覆盖。

“互联网平台传播速度太快,网民的信任基础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平台。”朱认为,互联网平台应该承担责任。如果确定信息是虚假的,应及时删除。同时,还应初步筛选相关信息,至少筛选明显的虚假信息。

记者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中国邮电大学”,第一个链接是北京邮电大学,显示中国邮电大学是北京的一所虚假大学。

朱朝晖认可了这一点,并指出,有必要提高家长和候选人的识别能力。如果能有效识别虚假大学,那么虚假大学就没有市场了。政府还应积极对明显的欺骗责任主体进行严厉的处罚和监督。

蔡海龙说:“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正在多样化。通过各种形式渠道接受高等教育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缺乏统一和标准化的管理,招生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就会导致这种日益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滋生招生欺诈。”。

蔡海龙认为,招生骗局的处理应该根据其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来区别对待。坚决禁止招生机构和完全意义上的虚假大学。对于具有法律资格的教育培训机构或授权从事高等继续教育的校外教学点,由于非学术教育培训或学生辅导活动本身是合法的,虚假招生行为往往来自虚假宣传和虚假承诺,必须加强对该机构招生和学校行为的监督,确保其依法办学。

(来源:丁一、陈磊/法治日报)

更多精彩信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可支付报酬。24小时报热线027-867777。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2-2023 自考帮手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粤ICP备2023004184号

联系邮箱:2963094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