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自考学校

东华大学机械学院(东华大学机械学院 2180748学号)

时间: 2023-07-11

东华大学机械学院(东华大学机械学院 2180748学号)(图1)

浓浓的暑意还在持续,不经意间2022年就已过去了大半。骄阳似火、悠悠日长,正是奋进好时光,顺着阳光回望来路,身后的每一个足迹都清晰可见。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光,沿着镜头的轨迹,一起细数东华大学在2022年中的“高光时刻”。

一月:东华大学思政育人工作成果获教育部推介

2022年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以“东华大学坚持‘五维发力’绘好思政育人‘工笔画’”为题,从“重谋划,健全思政育人机制”“抓创新,激活思政育人动能”“树品牌,打造思政育人精品”“强队伍,夯实思政育人主体”“勇奋进,开拓思政育人新局”等角度介绍了学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新举措和新成绩。

一直以来,东华大学将思政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成立思政工作委员会,加快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步伐,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2016年至今,学校先后出台50余项相关制度,从思政课、课程思政、队伍建设、思政工作品牌项目、校园文化等全面理顺体制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二月:东华智造为冬奥火炬“织外衣”,获东方卫视聚焦

2022年2月,东方卫视《东方新闻》栏目报道了东华大学机械学院孙以泽教授团队为北京冬奥会火炬重要部分外飘带(外壳)提供关键制造技术。孙以泽教授用“高新材料”“高新装备”“高端制造”这三个“高”字来概括火炬“飞扬”外飘带背后的科技力量。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三维球面立体编织机

“飞扬”的外飘带造型非常特殊,是一个高维曲面体,对于工程化制造来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异性结构件。面对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难题,由东华大学独家研制、世界首创的大尺寸异性结构件三维高精度球面立体编织机大显身手。同时,团队还发明了“偏心”编织的方法、原创了双机器人协同夹持芯模控制算法、研发了单纱张力全流程数字化调控技术、研发了高维曲面自动打磨的技能作业机器人系统,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实现了火炬外飘带的三维自动化立体编织和自动化打磨,项目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三月:东华科研成果连获关注

3月,《中国科学报》报道了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创新中心印霞、斯阳、丁彬联合团队开发的分层结构弹性陶瓷电纺纳米纤维气凝胶。这种材料可有效吸收交通噪声等低频噪声,助力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在具备轻质特性的同时,该材料还可以方便、高效地大规模制造成预先设计的形状,具备工业化潜力。团队表示,这种材料的成功设计,可为下一代高效吸声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新思路。

技术原理示意图

同月,东华大学蔡冬清研究员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团队合作完成的纳米原电池系统得到了新华网的报道。该系统能够高效去除水体中镉,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新思路。二价镉离子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报道指出该纳米原电池系统可高效快速去除水体中二价镉,控制其迁移,阻滞其被植物吸收。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四月:东华抗疫“金课”获《光明日报》、上观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

疫情下的春季学期,校园内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影响。校园封闭管理期间,东华大学教师团队坚守线上教学一线,发掘抗疫中的鲜活素材,与专业教育进行充分融合——从“非典”到“新冠”,大家都戴什么口罩?还有适合室内运动的游戏手柄?怎么当好“团长”还要学习项目管理?这些在战“疫”时期推出的干货十足的线上“金课”,让同学们都收获满满。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报道已并非战“疫”期间学校首次受到报道了。自3月以来,东华大学的相关举措和成果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人民网、中新网、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上海电视台、微言教育等官方媒体报道,从线上教学到就业服务,从生活保障到青年力量,东华校园中的每一抹亮色都令人难忘。

五月:东华“神仙班级”频获媒体聚焦

“31名同学,其中28名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录取,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升学率高达90%,其余3人均已签约知名企业,全班100%落实毕业去向……”寥寥几句,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卓越复材1801班的优秀便跃然于纸上。5月的最后几天里,东华这个“学霸班”的事迹被中新网、光明日报、上观新闻、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台、新闻晨报、科学网、东方网、青年报、劳动报、学习强国、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科技报、东方教育时报等十余家媒体轮番报道,着实“火”了一把。

卓越复材1801班是材料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班级,近年来取得不俗成绩,这既离不开同学们的努力,也得益于学院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学院推行“六个百分百育人体系”,其中包括100%本科生进课题组进行科创训练,100%科研仪器设备向本科生开放,100%本科生进入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进行工程训练,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在体系培养中进一步提升。

六月:东华“智造”再次伴飞神舟,获上海教育电视台聚焦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开启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航天员飞天的背后,是科技自立自强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支撑。在通过荧幕见证了东华大学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团队创新攻关的系列专用服装后,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同学们再次坚定了为我国的星海征程贡献力量的决心。

近年来,依托纺织、材料、设计等优势学科,东华大学主动承担“神舟”“天宫”等国家重大航空航天任务,学校科研团队为保障航天员地面和太空工作生活全过程研发设计了系列专用服装。从神舟十三号开始,航天员就被提供了个性化的服装,神舟十四号也是如此。如今,航天服已经成为了功能性与舒适度兼备的“居家服”。一项又一项惊艳的科研成果,让正在东华求学的同学们,坚定了自己的科研目标。

七月:为毕业学子点亮外滩,东华再获上海电视台报道

外滩之滨,霓虹璀璨,“城市之窗”投射出的耀眼光芒,补足了这个毕业季所欠缺的那份仪式感。受疫情影响,今年毕业季师生、同学之间只能云端相聚话别。东华大学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启外滩毕业季亮灯活动,以主题灯光秀展播、五年毕业歌展播、毕业歌主创人员直播连线这三个环节,温暖送别2022届毕业生。

今年,学校已是连续第五年为东华大学毕业学子点亮外滩。屏幕滚动间,一条又一条饱含真挚祝福和不舍之情的话语,送出一屏又一屏温馨与期许,直播间内的阵阵歌声,唱出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共同的成长记忆。这场别开生面的离校主题教育活动,为毕业季带来了满满的仪式感,也鼓舞着新一届毕业生成就自我、绽放光芒。

八月:中国教育报头版聚焦:“农民的微笑就是我的科研成果”

“农民的微笑就是我的科研成果”,日前,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了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蔡冬清的故事。生长在农村的他,从小就深深体会到农民的艰辛,也由此种下了一颗颗“让农民轻松一些、农村美丽一些、农业高产一些”的愿望之种。随着他在科研道路上的不断跋涉,这些种子已陆续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并不断长成参天大树——

蔡冬清(右二)在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团队的控失化肥技术于2007年实现转化,至今已有上百家企业量产,累计推广3亿余亩,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亿元以上,降低化肥用量20%;团队研制的活性功能纳米材料于2014年实现产业化,现已累计在国内推广5000余万亩,可降低农药用量20%以上,节约农药5000吨以上,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亿多元;团队发明的一小时纳米快速腐熟剂,加入牛粪中1小时就能变肥,还可有效消除畜禽粪污四大害,100%降解抗生素,100%钝化重金属,并较传统有机肥使作物增产10-20%……

在安徽丰原集团转化落地并建成1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

此前,《光明日报》也对蔡冬清研究员的故事进行了报道,文章最后写道:“这是蔡冬清研究员心中的‘种子’,也是千千万万脚踏实地奋斗在祖国大地上的研究者的殷切期望和不懈追求。”

日月穿梭,逝者如斯,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流走,转眼间新学期就已进入倒计时。过往的足迹勾勒出奋进的身影,也指向了前行的方向。新学期,新气象,全体东华人将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和更加昂扬的精神,点亮更多精彩的“东华瞬间”!

关注“东华大学本科生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东华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源:东华大学官网/官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2-2023 自考帮手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粤ICP备2023004184号

联系邮箱:2963094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