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自考学校

东南大学(治学百年!东南大学走出200多位院士、5位“两弹一星”元勋,成果打破封锁!)

时间: 2023-05-30

东南大学(治学百年!东南大学走出200多位院士、5位“两弹一星”元勋,成果打破封锁!)(图1)

每一次科学探索,都始于心中的一束光;每一次向前进步,都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顶层设计、创新成果转化到商业模式创新,中国科技创新的进步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已经上升至世界第11位。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崛起,凝聚着一代代科学家的心血与汗水。

今天,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走进东南大学,从东大人的爱国之情、奉献心、求实之索、创新之能中,感受科技工作者奋力前行的夺目光芒——

图源:今日科协

至诚报国,是“奋斗底色”

诞生于中华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奋进之中、发展于民族复兴之时,建校120余年来,东南大学始终恪守“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理念,作育英才、精进科技,服务国家、造福社会,培养了众多大师巨匠,开创了许多科技先河。

这里走出了200多位院士,任新民、黄纬禄、钱骥、朱光亚、赵九章5位“两弹一星”元勋从这里出发;“建筑四杰”——杨廷宝、童寯、刘敦桢,东大独占三席;在β-衰变研究领域做出的世界性贡献,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的物理学家吴健雄是让东大人自豪的“学姐”……

众多东大人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投身祖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至诚报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1960年,东大人设计出新中国第一台机器人;研制的汽轮机叶片打破国外封锁新中国第一台数字机积分机第一座公铁两用桥也在这里诞生……

改革开放以来,东南大学新开波澜壮阔的新篇章。在探月计划、三峡工程、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高铁技术等多个国家重大工程中,都有东大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潜心科研的身影——

校友林鸣院士、刘晓东研究员担任起港珠澳大桥工程总工程师和设计师,主持建成我国首条、世界最长跨海公路沉管隧道;

在中国天眼“FAST”工程中,郭正兴、罗斌教授承担索网工程预研工作,参与高性能钢索研制,协助解决了大跨度索网安装的技术难题

首次投入运行的国产极地无人值守电源,全年24小时不间断供电,镌刻着“东大制造”的印记。

2011-2021年,东南大学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30余项;2022年科研经费到款36.01亿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3480件,PCT专利申请120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997件,位列全国高校第3位,有效发明专利13146件,位列全国高校第3位……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科技强国,东大人虽然在不同时期担负着各种不同的使命,但他们始终坚持“为国铸器”,书写着以科学名世的宏伟抱负。

破局关键,是“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作为科技创新人才中的主力军,青年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科技力量。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一直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道“关键问题”。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东南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支中坚力量。

学校现有1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位列全国第八位;1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和化学位居前1‰行列,强劲的学科实力为学生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16位两院院士、3位欧洲科学院院士等杰出人才,以及崔铁军教授领衔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教师团队、宋爱国教授带领的遥操作机器人技术教师团队这样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执教于此。他们在科研中突破壁垒,在教学中培育栋梁,以“一寸丹心图报国”的坚定信念,为学生的成才之路保驾护航;

东南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中心和实验室。各类重点实验室均免费向本科生开放,为学生施展才华、探索创新提供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学校是首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在哲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等4个专业(类)招生,持续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此外,学校还开设了10个拔尖人才试点班。由点到面、立体交叉的优秀生培养格局,为东大学子投身科技报国事业,提供了强大助力。

心怀家国、自立自强,一代代东大学子在此激发起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努力拼搏、奋勇前行——

机械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宋雨昂坚持探索,在校创立无人驾驶双创社团,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十余项,受理发明专利3篇。他以科研为趣,不断突破和挑战自我;

公共卫生学院2018级本科生赵雅琪主持参与数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赛事及项目,发表SCI、CSCD论文4篇,获国家奖学金并荣登《人民日报》……

东大学子的科研探索从未停止,他们将在“止于至善”的校训和潜精研思、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引领下,一步步深入专业领域腹地,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

机械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宋雨昂

公共卫生学院2018级本科生赵雅琪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东南大学将继续为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而砥砺前行!2023年,欢迎广大高考生报考东南大学,触科技前沿,立时代顶峰!

关注“东南大学本科招生”,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东南大学官网/官微、东南大学本科招生、东大青年说、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最佳大学、中国新闻网、人民网等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2-2023 自考帮手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粤ICP备2023004184号

联系邮箱:2963094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