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自考本科

职高毕业的王力(化名)不会知道“提升学历”这么容易

时间: 2023-07-28

职高毕业的王力(化名)不会知道“提升学历”这么容易(图1)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职高毕业的王力(化名)也不会知道“提升学历”这么容易。

去年年底,当他从职业高中毕业时,他花了1200元购买了“全套本科学位证书”——印有他名字的本科文凭和学位证书,以及成绩单、学籍登记表和毕业生就业推荐。

王莉花1200元买了上述证明文件,觉得“值得”。他告诉《法治周末》,当他在招聘平台上找工作时,“10家公司中有8家问我是否有学士学位”。

据王莉说,没有这些假证书,他甚至没有机会与雇主沟通。今年2月,尽管网络运维工作只持续了一周,但他确实以假证书为“垫脚石”,获得了入职机会。

真假“民教网”

在互联网上,不难找到宣传快速“提高教育水平”渠道的企业。在一个社交平台上,法治周末记者随意选择了一个账户,发布了一些与“提高教育水平,快速获得证书”相关的短片,然后以“购买学士学位”为由添加微信咨询“私立教育教师”。

之后,这位“老师”给记者发了一份“2021全国民办学校”名单,并报价“大专1300元,本科1400元”

据这位“老师”介绍,上述私立大学和职业院校的教育背景“可以在学校官方网站和私立教育网站上查看”。他还提醒说,“在找工作和申请工作时,大多数企业都承认这一点,但不能用于参加公务员考试和进入国有企业”。

据了解,薛鑫是教育部指定的唯一查询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网站。那么,民教网是什么样的网站呢?

《法治周末》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民间教育网络”三个字,发现许多域名不同,但被称为“民间教育网络”网站。点击其中一个网站后,记者发现在网站主页上有一份声明,称“网站只批准或备案私立学校、培训机构开放平台信息服务,也从不参与任何非法销售和制造私立学校证书,请各行各业监督”。

经法治周末记者查询,甘肃省平凉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作出的刑事裁定显示:“被告张某1聘请被告郭某建立‘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民办教育网’)网站,提供虚假学历信息在线查询服务,聘请被告金某、张某2协助其进行信息录入审核,吸收被告史某等人收集、上传、输入虚假学历信息。非法牟利,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信息网络非法使用罪”,“被告毛申请虚假大学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其行为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书、公共机构印章罪”。

从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同年作出刑事判决的另一份被告供述中,如何在“民教网”上还原证书信息:“如果客户需要在互联网上找到,我会将客户信息记录在中国民办教育网(以下简称“民教网”)上,“我只是从QQ集团购买的“民教网”二级后台账号和密码。我买了五个,总共花了3000元。”通过账号和密码登录二级后台后,找到学校名称后,在下面添加学生信息。如果没有学校名称,请自己添加学校名称。”

21世纪教育研究所所长熊丙奇告诉《法治周末》,一些网站发布这些虚假信息的原因是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因此,监管机构需要启动净网络行动来检查这些发布虚假信息的网站。

他认为,应该强调的是,想要提高学历的学生应该有正确的态度,花钱购买所谓文凭本身就是欺诈。要获得国家认可的文凭,需要完成相应的课程,以达到相应的培训质量。花钱买的文凭没有黄金含量。

机构打造“完美求职者人设”

王力曾担任健身教练和辅警。辞职后,他急于找工作。他被一张印有“北京大学蓝鸟”标志的培训机构传单所吸引。传单上写着“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获得学术证书”。

2021年6月,王力通过培训机构传单上的咨询电话报名参加了培训期为6个月的“网络运维工程师”培训。在此期间,他向该机构支付了近4万元的费用。

经过半年的培训,之前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的王力觉得自己对所学知识还是“知之甚少”,也怀疑自己能否胜任组织承诺的“月薪一万”的网络运维工作。在学习小组中,学校老师不时分享毕业生成功申请的“好消息”。这一系列不断更新的“高薪”数字暂时消除了他的担忧。

培训期满前,该机构组织学生参加“阿里云”认证在线考试。考试开始前,老师给他发了一封私人信件,给他发了考试答案。不久之后,王莉收到了“阿里云”颁发的证书。

王力说,为了让学生顺利找到工作,组织的老师也会“优化”他们的简历。在组织教师精心制作的简历上,王力之前的工作经验被根本不存在的项目管理经验所取代,专业技能栏也充斥着专业术语:“掌握阿里云的环境建设和部署操作;掌握Windows/Linux操作系统(Centos6)、centos7),熟悉中间件(tomcat、Nginx)集群安装部署在Linux环境中……”在采访中,王力向法治周末的记者承认,“简历的内容都是假的”。

凭借“完美”简历和“阿里云”颁发的证书,机构教师提出了最后一个建议——购买假学位,因为“没有学士学位,你就找不到好工作”。就这样,凭借该机构创造的“完美求职者”和假学位,王李很快在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份“网络运维经理”的工作。

这份工作的月薪是1.4万元。收到公司的入职邀请后,王莉非常兴奋,但她更加不安。他反复问自己:“我到了那里怎么办?”

入职一周后,王力自动离开了公司,因为他不能胜任工作。据他所知,仍有许多培训机构的学生在入职后被解雇或自动辞职,就像他一样。

一些高级互联网从业人员告诉法治周末的记者,“这些培训机构允许学生自愿注册,但他们没有告诉学习网络操作和维护技术的门槛。没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不适合这门课程,也不能在几个月内学习。机构只能通过降低课程难度来教一点皮毛,最后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初级命令。如果你去一家正规的公司申请,学生将无法通过面试。即使他们获得了阿里云的证书,他们也没有相应的能力。有些机构的销售模式就是骗不懂的人。

只要交钱,就可以“免试入学,全程挂读”?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两会青年期待调查显示,就业创业(74.0%)是受访者最期待的两会问题。性别、学历、应届毕业生等就业歧视(68.0%)是受访者在就业领域感到困难的事情。

在2022年首次超过1000万大学毕业生的背景下,提高学历逐渐成为职场中低学历群体的迫切需求。与王力的经历类似,“00后”张晓宇在求职的路上也遇到了“坑”。

2020年底,张小宇在一个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一则“高职扩招”广告,发布广告的公司表示可以办理全日制高校免试入学手续。

在张小羽与公司工作人员的沟通中,后者说:“通过学生资助点注册,免试入学,全程挂断(不上学),确保毕业。”

信以为张晓宇加了公司微信后,先交了2000元定金,然后和他们签了合同,交了6000元。过了一段时间,张晓宇再次咨询,公司以疫情推迟报名为由让他等等。

直到今年3月,张晓宇才报名。他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在上述短视频平台上,张晓宇联系了许多与自己经历相同的网民。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该机构发给张晓宇的合同中写道:“甲方负责乙方的注册、注册、注册管理、注册管理、考试管理……学习指导、证书发放等工作”,并“提示”:“为避免人为干扰合作项目的运营和制造商,乙方承诺不得以任何形式咨询当地教育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直至开始培训和指导后取得证书。”

王力购买的“全套本科学历证书”。受访者提供图片

据了解,2021年10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5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广告管理的通知》,要求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广告不得出现“无需学习”、“无需上课”等虚假违规行为,不得出现“快速取证”、“免考包”、“考不过退款”等对教育效果作出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盈科国家教育与校园安全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程知音分析,上述机构的广告属于虚假宣传,可能涉及非法招生。制造虚假学位还将涉及私人公章,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学生来说,“走捷径”的想法也有一些错误。学生应该通过真正的学习过程获得相应的学位。作为成年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这些行为的能力。

北京汉卓律师事务所律师霍明亮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伪造学历、购买假文凭、使用假文凭都是违法的。他认为,要杜绝学历造假,不仅要依靠法律处罚,还要探究学历造假的深层原因。从目前的就业机制来看,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许多用人单位不能不拘一格地降低人才。

霍明亮表示,用人单位通过最直观、最简单的评价方式筛选人才,即通过教育设定门槛。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知识含量较低的岗位上也设定了较高的学历要求。当职位与我们雇佣的人才教育和专业不匹配时,显然会造成人才的浪费,这也迫使一些工人迫切需要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有些人甚至采取非法手段。如何完善人才选拔和人才选拔机制值得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员工提供虚假教育并被企业录用,一旦被用人单位发现,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其劳动合同将被视为无效。因此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也面临赔偿责任。此外,许多单位在工人入职前都会对其进行背景调查。如果劳动者与前一家雇主解除劳动关系是由教育欺诈造成的,这必然会对他们未来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霍明亮补充说。

“将文凭视为一种商业实践动摇了教育的公平性和秩序。”熊丙奇认为,通过“运营”让学生获得文凭的机构是非法运营的,“免试包”等信息满天飞,这也反映了监管不力的问题。

如何控制学术欺诈的混乱?熊丙奇指出,首先,监管机构应严格调查网络平台和“我们媒体”发布的虚假广告信息,查处和禁止非法经营的继续教育机构;其次,高校应保持底线,引导教育工作者选择合法正式的机构,确保课程教学质量;此外,教育工作者也应改变观念,不相信“馅饼”,而是注重教育质量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私立教育扩大了人们可以选择的学习机会,促进了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社会建设。值得鼓励的是,实现真正的教育推广。然而,获得文凭的难度相当于它的黄金含量。“免试包”等广告严重损害了私立教育的形象,会导致对私立教育的歧视,认为教育推广是“花钱买文凭”。在非法经营下,没有真正的受益者。”熊丙奇说。

法治周末(记者 郑超)

原题/“记者调查“提升学历”混乱:1200元买“全套本科证书”;考前培训机构发答案。

来源: 法制网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2-2023 自考帮手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粤ICP备2023004184号

联系邮箱:296309446@qq.com